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提要 提要   《晏子春秋》八卷﹐舊本題齊晏嬰撰。晁公武《讀書志》﹕嬰相景公﹐此書著其行事及諫諍之言。《崇文總目》謂後人采嬰行事為之﹐非嬰所撰。然則是書所記﹐乃唐人魏徵《諫錄》、李絳《論事集》之流。特失其編次者之姓名耳。題為嬰者﹐依托也。其中如王士禎《池北偶談》所摘齊景公圉人一事﹐鄙倍荒唐﹐殆同戲劇。則妄人又有所竄入﹐非原本矣。劉向、班固俱列之儒家中。惟柳宗元以為墨子之徒有齊人者為之﹐其旨多尚兼愛﹐非厚葬久喪者。又往往言墨子聞其道而稱之。薛季宣《浪語集》又以為孔叢子詰墨諸條今皆見《晏子》書中﹐則嬰之學實出於墨。蓋嬰雖略在墨翟前﹐而史角止魯﹐實在惠公之時﹐見《呂氏春秋‧仲春記‧當染篇》。故嬰能先宗其說也。其書自《史記‧管晏列傳》已稱為《晏子春秋》。故劉知幾《史通》稱晏子、虞卿、呂氏、陸賈﹐其書篇第本無年月﹐而亦謂之《春秋》。然《漢志》惟作《晏子》﹐《隋志》乃名《春秋》﹐蓋二名兼行也。《漢志》、《隋志》皆作八篇﹐至陳氏、晁氏《書目》乃皆作十二卷﹐蓋篇帙已多有更改矣。此為明李氏綿眇閣刻本。《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與《漢志》八篇之數相合。若世所傳烏程閔氏刻本﹐以一事而《內篇》、《外篇》復見。所記大同小異者﹐悉移而夾注《內篇》下。殊為變亂無緒。今故仍從此本著錄﹐庶幾猶略近古焉。(案《晏子》一書﹐由後人摭其軼事為之。雖無傳記之名﹐實傳記之祖也。舊列《子部》﹐今移入於此。) -- 紗雲拭皎月﹐月色益鮮潔。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