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詞學名詞釋義 詞   “詩詞”二字連在一起﹐成為一個語詞﹐在現代人的文學常識中﹐它表示 兩種文學形式﹕一種是“詩”﹐它是從商周時代以來早已有了的韻文形式。一 種是“詞”﹐它是起源於唐五代而全盛於宋代的韻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 觀念中﹐詩詞二字很少連用。偶然有連用的﹐也隻能講作“詩的文詞”。因為 在當時﹐詞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名稱。   “詞”字是一個古字的簡體﹐它原來就是“□”字。這個字﹐古籀文寫作 “ ”﹐省作“□”﹐現在寫作“辭”﹐漢人隸書簡化為“詞”。所以﹐“詩 詞” 本來就是“詩辭” 。到了宋代﹐詞成為一種新興文學形式的名稱﹐於是 “詩詞”不等於“詩辭”了。   詩是一種抒情言志的韻文形式﹐《詩經》中的三百○五篇﹐都是詩。詩被 譜入樂曲﹐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它就成為曲□﹐或說歌□。《詩經》中 的詩﹐其實也都可以歌唱﹐在當時﹐詩就是□。不過從文學的觀點定名﹐稱之 為詩﹐從音樂性的觀點定名﹐就稱之為曲□或歌□﹐簡稱為□。“楚□”就是 從音樂性的觀點來定名的﹐因為它是楚國人民中流行的歌□﹐其實﹐如果從文 字的觀點定名﹐楚□也就是楚詩。 到了漢代﹐五言詩產生以後﹐詩逐漸成為不能唱的文學形式﹐於是詩與歌 □分了家。從此以後﹐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詩﹐題目下往往帶一個“□”字﹐魏 晉時代﹐有白紵□﹐步虛□﹐明君□等等。這個□字﹐晉宋以後﹐都簡化為詞 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拓枝詞、涼州詞、竹枝詞、橫江詞、三閣詞﹐這一切 “詞”字﹐都隻有歌詞的意義還是一個普通名詞﹐並不表示它們是一種特有的 文學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興了一種長短句的歌詞﹐它們的句法和音節更能便於作曲﹐ 而與詩的形式漸漸地遠了。我們在《花間集》的序文中知道﹐當時把這一類的 歌詞稱為曲子詞。每一首曲子詞都以曲調名為標題﹐例如“菩薩蠻”﹐表明這 是菩薩蠻曲子的歌詞。   從晚唐五代到北宋﹐這個“詞”字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固有名詞。 牛嬌女冠子雲﹕“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黃庭堅詞序雲﹕“坐客欲得小 詞。” 又雲﹕“周元固惠酒﹐因作此詞。” 蘇東坡詞序雲﹕“梅花詞和楊元 素”﹐又有雲﹕“作此詞戲之。”類此的詞字﹐也都是歌詞的意思﹐不是指一 種文學形式。南宋初﹐曾慥編了一部《樂府雅詞》﹐今天我們說這是一部詞的 選集﹐但在當時﹐這個書名僅表示它是一部高雅的樂府歌詞。北宋詞家的集名﹐ 都不用詞字。蘇東坡的詞集名為《東坡樂府》﹐秦觀的詞集名為《淮海居士長 短句》﹐歐陽修的詞集名為《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周邦彥的詞集名為《清 真集》。沒有一部詞集稱為《××詞》的。   南宋初期﹐出現“詩余”這個名詞﹐它指的是蘇東坡、秦觀、歐陽修的這 些曲子詞。無論“樂府”、“長短句”或“近體樂府”﹐這些名詞都反映作者 仍然把它們認為屬於詩的一種文體。“詩余”這個名詞的出現﹐意味著當時已 把曲子詞作為詩的剩余產物。換句話說﹐就是已把它從詩的領域中離析出來了。 一部《草堂詩余》﹐奠定了這個過渡時期的名詞。   不久﹐ 長沙的出版商編刊了六十家的詩余專集﹐ 絕大多數都改標集名為 《××詞》﹐例如《東坡樂府》改名為《東坡詞》﹐《淮海居士長短句》改名 為《淮海詞》﹐《言真集》先改名為《清真詩余》﹐後又改名為《青真詞》。   從此以後﹐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的固有名稱﹐“詞”這個名詞才確定 下來﹐於是有了“詩詞”這個語詞。   文學史家﹐為意義明確起見﹐把歌詞的“詞”字寫作“辭”﹐而把“詞” 字專用以代表一種文學形式。 --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21.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