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詞學名詞釋義 寓聲樂府   《花庵詞選》記錄賀方回有小詞二卷﹐名日《東山寓聲樂府》。《直齋書 錄解題》著錄長沙坊刻本《百家詞》﹐其中有賀方回的《東山寓聲樂府三卷》。 “寓聲樂府”這個名詞大約是賀方回所創造﹐用來作他的詞集名的。後人不考 究其意義﹐以為“寓聲樂府”也是詞的別名﹐這就錯了。   陳直齋解釋這個名詞雲﹕“以舊譜填新詞﹐而別為名以易之﹐故曰寓聲。” 朱古微雲﹕“寓聲之名﹐蓋用舊調譜詞﹐即摘取本詞中語﹐易以新名。”此二 家的解釋﹐大致相同﹐都以為按舊有詞調作詞﹐而不用原來調名﹐在新作的詞 中搞取二三字﹐作為新的調名。但這樣解釋﹐對“寓聲”二字的意義﹐還沒有 說明。我們研究賀方回用這兩個字的本意﹐似乎是自己創造了一支新曲﹐而寓 其聲於舊調。也就是說﹐借舊調的聲腔﹐以歌唱他的新曲。陳朱兩家的解釋﹐ 恰恰是觀念相反了。蘇東坡有一首詞﹐其小序雲﹕“僕乃作一曲﹐名賀新涼﹐ 今秀蘭歌以侑觴。”他這首詞﹐題名賀新涼﹐而其句法音律﹐實在就是賀新郎。 根據東坡小序﹐則我們應該說是以賀新涼新曲寓聲於舊曲賀新郎﹐不能說是把 賀新郎改名為賀新涼。如果說賀方回的詞都是改換了一個新調名﹐那麼“寓聲” 二字就無法解釋了。王半塘ㄒt粼耍┬暈□胤交氐摹霸5□指□保□橢鼙卮□? 詞集題名“近體樂府”﹐元遺山的詞集稱“新樂府”﹐同樣都是用來與古樂府 相區別(“所以別於古也”)。這是根本沒有注意賀方回用這個語詞的本意﹐ 所以朱古微批評他“擬不於倫”了。   今本賀方回的《東山詞》中﹐有寓聲的新曲﹐亦有原調名。據黃花庵的選 本﹐似乎二卷本的《東山寓聲樂府》中﹐並不都是以新調名為題﹐也有用原調 名的。花庵選錄賀方回詞十一首﹐都沒有注明新調名。現在根據別本﹐可知青 玉案為橫塘路的寓聲曲調﹐感皇恩為人南渡的寓聲曲調﹐臨江仙為雁後歸的寓 聲曲調﹐其余八首就不知道是新調名抑原調名了。據《直齋書錄》所言﹐似乎 他所見三卷本的《東山寓聲樂府》都是新曲﹐然則賀方回的詞恐怕未盡於此三 卷。元人李治《敬齋古今注》謂“賀方回《東山樂府別集》有定風波﹐異名醉 瓊枝者”雲雲﹐又好象賀方回的詞集名《東山樂府》﹐而其“別集”中所收則 為“寓聲樂府”。今其書不傳﹐無可考索。   賀方回的詞﹐現在僅存兩個古本。其一為虞山翟氏鐵琴銅劍樓所藏殘宋本 《東山詞》上卷。此本曾在毛氏汲古閣﹐但沒有刻入《宋六十名家詞》。清初﹐ 無錫侯文燦刻《十名家詞》﹐其中賀方回的《東山詞》一卷﹐即用此本﹐所以 實際上是宋本《東山詞》的上半部。其二是勞巽卿傳錄的一個鮑氏知不足齋所 藏的《賀方回詞》二卷。此本中有用新調名標題的寓聲樂府﹐也有用原調名的。 其詞也有與殘宋本《東山詞》上卷重出的﹐例如青玉案一首﹐兩本都有﹐《東 山詞》標名橫塘路﹐下注青玉案﹔鮑氏鈔本標名青玉案﹐而不注異名。如是則 在殘宋本為寓聲樂府﹐在鮑氏鈔本則不算寓聲樂府了。鮑氏鈔本中有羅敷艷歌、 擁鼻吟、玉連環、芳洲泊等十六調﹐其下皆標注原調名﹐可知它們也是唲插밿 府﹐但這些詞均下見於殘宋本﹐或者也可能在下卷中。又鮑氏鈔本中有菱花怨、 定情曲二詞﹐皆從本詞中拈取三字為題﹐可見也是寓聲樂府﹐但題下卻沒有注 明原調名。從這些情況看來﹐這兩個古本井非同出於一源。鮑氏所藏鈔本﹐來 歷不明﹐疑非宋代原編本。因為歷代詩文集用作家姓字標目者﹐大多是後人編 集之本﹐宋代原刻賀方回詞﹐決不會用《賀方回詞》這樣的書名。   清代道光年間﹐錢塘王迪﹐字惠庵﹐匯鈔以上二本﹐合為三卷。以鮑氏鈔 本二卷為上卷及中卷﹐以殘宋本《東山詞》上卷下卷。又以同調之詞並歸一處﹐ 刪去重出的詞八首﹐又從其他諸家選本中搜輯得四十首﹐編為《補遺》一卷。 全書題名為 《東山寓聲樂府》 ﹐這是賀方回的詞經殘佚之余的第一次整理結 集。但王惠庵以為賀方回所有的詞都是寓聲樂府﹐又以為賀方回的詞集原名就 是《東山寓聲樂府》﹐因此﹐他采用此書名而自以為“仍其舊名”。   光緒年間﹐王半塘四印齋初刻賀方回詞﹐采用了 《汲古閣末刻詞》 中的 《東山詞》(這就是殘宋本《東山詞》上卷)﹐又將自己輯錄所得二十余首增 入。又以為 《東山詞》 這個書名是毛氏所妄改﹐因此也改題為《東山寓聲樂 府》﹐“以從其舊”。此外﹐王半塘又不說明此書僅為宋本之上卷﹐於是﹐這 個四印齋刻本出來以後﹐一般人都不知道有一個殘宋本《東山詞》上卷。過了 幾年﹐王半塘才見到麗宋樓所藏王惠庵編輯本﹐於是從王惠庵本中鈔補百余首。 編為《補鈔》一卷﹐續刻傳世。這樣一來﹐非但殘宋本和鮑氏舊鈔本這兩個古 本賀方回詞的面目不可復見﹐連王惠庵的編輯本也未獲保存。《四印齋所刻詞》 中﹐賀方回詞的版本最為可議﹐這是王半塘自己也感到不愉快的。   以後﹐朱古微輯刻《疆村叢書》﹐關於賀方回的詞﹐采用了殘宋本和鮑氏 鈔本﹐都保存它們的原來面目。卷末附以吳伯宛重輯的《補遺》一卷﹐又不用 “東山寓聲樂府”為書名。這樣處理﹐最為謹慎﹐可見朱古微知道賀方回的詞 並不都是寓聲樂府﹐而“寓聲樂府”也並不是詞的別名。   南宋詞人張輯﹐字宗瑞﹐ 有詞集二卷﹐名 《東澤綺語債》。黃花庵雲﹕ “其詞皆以篇末之語而立新名。”這部詞集現在還有﹐用每首詞的末三字為新 的詞調名﹐而在其下注明“寓×××”。這裡作者明白地用了“寓”字﹐可知 也是寓聲樂府。作者之意﹐以為他所創的新調﹐寓聲於舊調﹐所以是向舊調借 的債﹐故自題其詞集為“綺語債”。《疆村叢書》所刻本﹐刪去“債”字﹐僅 稱為《東澤綺語》﹐大約朱古微沒有注意到這個“債”字的含義。 --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21.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