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令‧引‧近‧慢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詞的字句不多﹐稱為令詞。北宋後期﹐出現了篇幅較 長﹐字句較繁的詞﹐稱為慢詞。令、慢是詞的二大類別。從令詞發展到慢詞﹐ 還經過一個不長不短的形式﹐稱為“引”或“近”。明朝人開始把令詞稱為小 令﹐引、近列為中調﹐慢詞列入長調。張炎《詞源》雲﹕“美成諸人又復增演 慢曲引近。”可知引、近、慢詞到宋徽宗時代已盛行了。   “令”字的意義﹐不甚可考。大概唐代人宴樂時﹐以唱歌勸客飲酒﹐歌一 曲為一令﹐於是就以令字代曲字。白居易寄元微之詩雲﹕“打嫌調笑易﹐舞訝 卷波遲。”自注雲﹕“拋打曲有調笑令。”又《就花枝》詩雲﹐“醉翻衫袖拋 小令。”又《聽田順兒歌》雲﹕“爭得黃金滿衫袖﹐一時拋與斷年聽。”“拋 打曲”的意義﹐未見唐人解說﹐從這些詩句看來﹐似乎拋就是唱﹐打就是拍。 元稹《何滿子歌》雲﹕“牙籌記令紅螺怨。”此處“記令”就是“記曲”﹐可 知唐代人稱小曲為小今。   小令的曲調名﹐唐人多不加令字。調笑令本名調笑﹐一般不加令字﹐《教 坊記》及其他文獻所載唐代小曲名多用“子”字。唐人稱物之麼小者為“子”﹐ 如小船稱船子﹐小碗稱盞子。現在廣東人用“仔”字﹐猶是唐風未改。曲名加 子字﹐大都是令曲。如甘州原是大曲﹐其令曲就名為甘州子。又有八拍子﹐意 思是八拍的小曲﹐漁人的小曲﹐就名為漁歌子。流行於酒泉的小曲﹐就名曰酒 泉子。到了宋代﹐漸漸不用子字而改用令字﹐例如甘州子﹐在宋代就改稱甘州 令了。也有唐五代時不加子字或令字﹐而在宋代加上令字的﹐例如喜遷鶯、浪 淘沙、鵲橋仙、雨中花等。令字本來不屬於調名﹐浪淘沙令就是浪淘沙﹐雨中 花令就是雨中花﹐二者沒有什麼不同。可是﹐萬樹《詞律》和清定《詞譜》卻 以為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萬氏明知“凡小調俱可加今字”﹐但還認為許多人 的作品詞句不完全一樣﹐堅持浪淘沙令不是浪淘沙﹐豈不是很固執嗎﹖《猗覺 寮雜記》稱“宣和末﹐京師盛歌新水”。這所謂新水﹐就是新水令。宋人書中 引述到各種詞調﹐往往省略了令字或慢字﹐不必因為有此一字之差而斷定其不 是同一個曲調。   引﹐本來是一個琴曲名詞﹐古代琴曲有箋篌引、走馬引﹐見於崔豹《古今 注》和吳兢《樂府佔題要解》。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聲﹐別成新腔﹐名 之曰引。如王安石作千秋歲引﹐即取千秋歲舊曲展引之。曹組有婆羅門引﹐即 從婆羅門舊曲延長而成。此外晁補之有陽關引﹐李甲有望雲涯引﹐呂渭老有夢 玉人引﹐周美成有蕙蘭芳引﹐大概都是由同名舊曲展引而成。不過這些舊曲已 失傳了。萬紅友注王安石千秋歲引雲﹕“荊公此詞﹐即千秋歲調添減攤破﹐自 成一體﹐其源實出於千秋歲﹐非與前調迥別也。”又雲﹕“凡題有引字者﹐引 伸之義﹐字數必多於前。”徐誠庵亦雲﹕“凡調名加引字者﹐引而伸之也。即 添字之謂。”此二家注釋﹐皆近是而猶有未的。蓋引與添字攤破﹐猶有區別。 大概添字攤破﹐對原詞的變化不大﹐區別僅在字句之間﹐而引則離原調較遠了。   詞調中還有用“影”字的。我懷疑它就是引。汲古閣刻本《東坡詞》有虞 美人影一闋﹐黃庭堅亦有二闋。不知是否二人一時好玩﹐改引為影。但此詞字 數少於虞美人﹐又恐未必然。延祐刻本《東坡樂府》﹐此闋題作桃源憶故人。 這個詞調名起於南宋﹐陸放翁也作過這樣一首﹐題作桃園憶故人。另有一首賀 聖朝影﹐亦可能是賀聖朝的引伸。不過賀聖朝是四十七字﹐而賀聖朝影隻有四 十字﹐則可能另有少於四十字的唐腔賀聖朝﹐今已失傳。賀聖朝這個曲調名﹐ 早已見於 《教坊記》 ﹐可以肯定它一定有唐代舊曲。姜白石凄涼犯自注雲﹕ “亦名瑞鶴仙影。”我懷疑它是從瑞鶴仙令詞引伸而成。不過瑞鶴仙令詞今已 失傳﹐便無從取証了。另有一百二十字的瑞鶴仙﹐這是瑞鶴仙慢詞了。《陽春 白雪》有徐□了的一首瑞鶴仙令﹐實在就是臨江仙﹐此必傳寫之誤﹐不能與瑞 鶴仙影比勘。以上三調﹐皆在疑似之間﹐影之於引﹐是一是二﹐均未可論定。   近﹐是近拍的省文。周美成有隔浦蓮近拍﹐方千裡和詞題作隔浦蓮﹐吳文 英有隔浦蓮近﹐此三家詞句式音節完全相同。可知近即是近拍。以舊有的隔浦 蓮曲調﹐另翻新腔﹐故稱為近拍。隔浦蓮令曲早已失傳﹐惟白居易有隔浦蓮詩﹐ 為五言四句﹐七言二句﹐這恐怕就是唐代隔浦蓮令曲的腔調句式﹐王灼《碧雞 漫志》謂“荔枝香本唐玄宗時所制曲﹐今歇指、大石二調中皆有荔枚香近拍﹐ 不知何者為本曲。”此文亦可以証明荔校香近即荔枝香近拍﹐且有同名而異曲 的﹐宋詞樂譜失傳﹐這個問題就無法考究了。   慢﹐古書上寫作曼﹐亦是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得遲緩了﹐因 此山曼字孳乳出慢字。《樂記》雲﹕“宮、商、角、徵、羽﹐五音皆亂﹐迭相 陵﹐謂之慢。”又雲﹕“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這兩個慢字﹐ 都是指歌聲淫靡。《宋史‧樂志》常珥噍J□□□□猿啤7ㄇ□4笄□際且孕? 多遍構成為一曲﹐如果取一遍來歌唱﹐就稱為遍曲。慢曲隻有單遍﹐可是它的 歌唱節拍﹐反而比遍曲遲緩。張炎《詞源》雲﹕“慢曲不過百余字﹐中間抑揚 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 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為難 矣。”這一段話﹐其中有許多唱歌術語﹐我們已不很能了解﹐但還可以從此了 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為有種種延長引伸的唱法。唐代詩人盧綸有一首《賦姚 美人拍箏歌》﹐有句雲﹕“有時輕弄和郎歌﹐慢處聲遲情更多。”由此可見唐 人唱曲已有慢處。到了宋代﹐有了慢詞﹐於是曲有急慢之別。大約令、引、近﹐ 節奏較為急促﹐慢詞字句長﹐韻少﹐節奏較為舒緩。但在令慢之中﹐也各自還 有急慢之別。例如促拍采桑子﹐是令曲中的急曲子。三台是古十拍的促曲﹐就 是慢詞中的急曲子了。   詞調用慢字的﹐這個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長亭怨慢﹐周公謹、 張王田均作長亭怨。王元澤有倦尋芳﹐潘元質題作倦尋芳慢﹐其實都是同樣一 首詞。《詩余圖譜》把倦尋芳和倦尋芳慢分為兩調﹐極為錯誤。不知《捫風新 語》引述王元質此詞﹐亦稱倦尋芳慢﹐可以証明這個慢字﹐在宋代是可有可無 的。此外如西子妝、慶清朝等詞﹐在宋人書中﹐有的加慢字﹐有的不加﹐都沒 有區別。大概同名令曲還在流行的﹐那麼慢詞的調名﹐就必須加一個慢字。同 名令曲已不流行﹐或根本沒有令曲的﹐就不必加慢字了。 【 在 ciwp (孤鴻~~甘家村佃農~~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詞學名詞釋義 : 詩 余 :   一種文學形式﹐從萌芽到定型﹐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這種已定型的 : ................... -- 忘掉遠方是否可有出路 忘掉世間萬千廣闊土地 * 一天加一天 每分耕耘 忘掉夜裡月黑風高 忘掉命裡是否悲與喜 * 汗與血 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 霧裡看花一生走萬裡 * 粒粒皆辛酸 永不改變 但靠兩手一切達到 但已了解不變道理 * 人定勝天 見面再喝到了熏醉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上路對唱過客鄉裡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28.2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