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詞學名詞釋義 拍(一)、(二) (一)   拍是音樂的節度。當音樂或歌唱在抑揚頓挫之時﹐用手或拍板標記其節度﹐ 這叫做拍。韓癒給拍板下定義﹐稱之為樂句﹐這是拍板的極妙注解。寫作歌詞 以配合樂曲﹐在音樂的節拍處﹐歌詞的意義也自然應當告一段落﹐或者至少應 當是可以略作停頓之處。如果先有歌詞﹐然後作曲配詞﹐那麼﹐樂曲的節拍也 應當照顧歌詞的句逗。因此﹐詞以樂曲的一拍為一句。這是歌喉配合樂曲的自 然效果。宋代詞家或樂家的書中﹐雖然沒有明白記錄詞的一句即是曲的一拍﹐ 但從一些現存資料中考索﹐也可以証明這一情況。   蘇東坡有一首詞﹐題名為十拍子﹐就是破陣樂。此詞上下遍各五句﹐十拍﹐ 正是十句﹐因此別名為十拍子。   毛滂有剔銀燈詞﹐其小序雲﹕“同公素賦。侑歌者以七急拍七拜勸酒。” 按此詞上下遍各七句﹐用入聲韻。七句中五句押韻﹐可知是急曲子﹐故雲七急 拍。十拍子是指全闋拍數﹐七急拍是就其一遍而言。   《墨莊漫錄》雲﹕“宣和間﹐錢塘關注子東在毗陵﹐夢中遇美髯翁授以太 平樂新曲。子東記其五拍。後四年﹐子東歸錢塘﹐復夢美髯翁﹐出腰間笛復作 一弄﹐蓋是重頭小令也。”按此詞《漫錄》亦記其全文﹐詞名桂華關恣撞麭뼿 各五句。所謂“記其五拍”者﹐就是記其上遍五句。   姜白石作徵招詞﹐其小序雲﹕“此一曲乃余昔所制﹐因舊曲正宮齊天樂慢 前兩拍是徵調﹐故足成之。”按此所謂正宮齊天樂慢前兩拍﹐從歌詞的角度說﹐ 就是開頭二句。白石道人此詞的開頭二句﹐正與齊天樂開頭二句相同。劉禹錫 詩題雲﹕“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也可以証明歌詞的一句就是 曲子的一拍。   李濟翁《資暇錄》雲﹕“三台﹐三十拍促曲。”按現存萬俟雅言三台一闋﹐ 從來皆分為上下二遍﹐萬樹《詞律》分為三疊﹐其辨解十分精審。這首詞每疊 十句﹐可知三台三十拍﹐也就是三十句。   王灼《碧雞漫志》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又有大石調蘭 陵王慢﹐殊非舊曲。周齊之際﹐未有前後十六拍慢曲子耳。”按越調蘭陵王﹐ 周美成以下﹐作者還不少﹐但字句各有參差﹐但三段二十四句﹐都是一致的。 鄭文焯亦雲﹕“蘭陵王二十四拍﹐猶能約略言之。”現在將三台及蘭陵王二詞 分析句拍﹐錄於本文篇末﹐供讀者參証。   又《碧雞漫志‧六麼》條雲﹕“或雲此曲拍無過六字者﹐故曰六麼。”按 六麼乃錄要之誤﹐並不是因句子字數為調名。但我們從此文也可知曲拍可以字 數計。詞中有六麼令一調﹐上下遍各有一個七字句﹐其余都是不超過六字的短 句。由此也可証明同以一句為一拍。   《碧雞漫志》又有一條雲﹕“近世有長命女令﹐前七拍﹐後九拍﹐屬仙呂 調。宮調句讀﹐並非舊曲。又別出大石調西河慢﹐ 聲犯正平﹐ 極奇古。刀這 裡所謂“前七拍﹐後九拍”﹐就是上遍七句﹐下遍九句。可惜宋人詞中﹐未見 用此調的作品﹐無從取証。現在所能見到的長命女﹐仍隻有《花間集》中魏承 班所作的長命女﹐全篇一共隻有七句。大概宋代詞家曾用疊韻﹐加換頭﹐才成 峞摹ウ蝻挪掑嬯嵹楷銦撐飫捶秘惕嗡矬憛慼撬T粲詿笫□鰨□笤季褪峭踝撲□? “聲犯正平﹐極奇古”的﹐但此調與長命女並無關系﹐王灼這一段文字是記兩 支新出的曲子。   從上列這些例証來看﹐可知宋詞實以一拍為一句。不過拍的時間有固定﹐ 句的長短卻不一律﹐因此不能規定以幾個字為一拍。方成培《香研居詞麈》引 戚輔之《佩楚軒客談》所載趙子昂雲﹕“歌曲以八字為一拍”﹐此話實不可解﹐ 而方成培卻盲從其言﹐說“元曲以八字為一拍”﹐這是完全錯誤的。   張炎《詞源》說﹕“法曲之拍﹐與大曲相類﹐每片不同﹐其聲字疾徐﹐拍 以應之。如大曲降黃龍花十六﹐當用十六拍。前袞、中袞﹐六字一拍。要停聲 待拍﹐取氣輕巧。煞袞則三字一﹐拍﹐蓋其曲將終也。至曲尾數句﹐使聲字悠 揚﹐有不忍絕響之意﹐似余音繞樑為佳。”由此亦約略可見詞句長短與歌唱的 關系。曲尾的三字句﹐宜於曼聲長引﹔袞遍的六字句﹐要停聲待拍﹐因為袞遍 的音樂急促﹐歌詞亦宜急唱﹐盡管隻有六字一句﹐可能還不到一拍的時間。至 於音樂家所謂驅駕虛聲﹐縱弄宮調﹐另外翻出新的花式﹐如花拍、慢拍、急拍、 打前拍、打後拍等各種名詞﹐都屬於音樂﹐而不可能從歌詞中去認識了。 附﹕三台句拍 萬俟詠詞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 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 歡遍九陌∕大平蕭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秋千﹐∕鬥草聚﹐ 雙雙遊女﹔∕楊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 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 三分佳處﹔∕清明看﹐漢蠟傳宮炬﹐∕汃喂Y蹋□扇牖備□#□才椅潰□雁孛? 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以上詞分三段﹐每段分為十句﹐句法極整齊﹐可知三十拍即三十句﹐大致 不錯。不過每段中從第三句以下都有三字逗句﹐或者可以在第三、四句﹐或第 五、六句﹐分為二句。現在我把末二句分為四句﹐取《詞源》所雲“曲尾數句 須使聲字悠揚”之意。 蘭陵王句拍 周邦彥詞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年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 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 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以上詞三段﹐每段八句﹐其為二十四拍﹐無可疑者。歷代諸家所作﹐雖然 小有參差﹐但每段八句﹐大致相同。 (二)   詞既以一拍為一句﹐於是這個拍字便可以借用來代替句字。《西清詩話》 雲﹕“嘗見李後主臨江仙詞﹐缺其結拍三句。”可知詞的結尾處﹐謂之結拍。 但結拍井非結句。後人以詞的末一句為結拍﹐這是錯的。   結拍或稱歇拍﹐在宋代人的文獻中﹐還沒有見到這樣用法。楊慎《詞品》 有雲﹕“秦少遊水龍吟前段歇拍句雲﹕落紅成陣飛鴛甃。”這顯然是以末一句 為歇拍。但歇拍本來是大曲中的一遍﹐在曲將終了時﹐它的後面還有煞袞一遍﹐ 才是全曲的煞尾。現在用以稱詞的末尾一句﹐也是錯的。宋人詞中亦曾有歇拍 這個名詞﹐其意義是歌唱的時候停聲待拍﹐例如張仲舉詞雲﹕“數聲白翎雀﹐ 又歇拍多時﹐嬌甚彈錯。”此處的歇拍﹐就不是一個名詞了。鄭文焯校《清真 集》﹐稱詞的价麭螞b╜湮□放摹U飧雒□剩□繅源笄□納焚蛭□□□部梢猿? 立。但終究是元明南北曲名詞﹐不是宋詞用的名詞。   詞的換頭處亦可稱為過拍﹐這個名詞亦未見宋人用過。《詞源》稱為過片﹐ 《樂府指迷》稱為過處。楊無咎詞雲﹕“慢引鶯喉千樣囀﹐聽過處幾多嬌怨。” 就是說聽她唱到過門處﹐聲音格外嬌怨。但是﹐詞的下片起句不換頭的﹐也有 人稱為過拍。這樣﹐過拍的意義就成為下片起句了。況周頤《蕙風詞話》中常 以詞的下片結尾句為過拍﹐這是非常錯誤的。   宋人以音繁詞多的曲調為大拍。《甕□閒評》雲﹕“唐人詞多會曲﹐後人 增為大拍。”這個大拍就是指慢詞﹐而不是大曲。   拍字又可以引伸而為樂曲的代用詞。陳亮與陳景元書雲﹕“閒居無所用心﹐ 卻欲為一世故舊朋友作近拍詞三十闋﹐以創見於後來。”這裡所謂近拍詞﹐實 即近體樂府歌詞的意義。   又﹐以舊曲翻成新調﹐亦可以稱為近拍。詞調名有郭郎兒近拍、隔浦蓮近 拍、快活年近拍等﹐都是舊曲的新翻調。《碧雞漫志》雲﹕“荔枝香﹐今歇指、 大石兩調中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為本曲。”這裡所謂近拍﹐亦就是等於新調。 【 在 ciwp (孤鴻~~甘家村佃農~~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詞學名詞釋義 : 換頭‧過片‧麼 :   詞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單遍小令。後來發展到重疊兩遍的﹐於是出現 : ................... -- 忘掉遠方是否可有出路 忘掉世間萬千廣闊土地 * 一天加一天 每分耕耘 忘掉夜裡月黑風高 忘掉命裡是否悲與喜 * 汗與血 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 霧裡看花一生走萬裡 * 粒粒皆辛酸 永不改變 但靠兩手一切達到 但已了解不變道理 * 人定勝天 見面再喝到了熏醉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上路對唱過客鄉裡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28.2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