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圮子風回來囉)》之銘言: :  ㄟ,這我不清楚耶! 夢溪筆談是有點科學觀念式的紀錄,不知 :  可不可以這樣講 天工開物是知識的運用,裡頭還附一些插圖  小弟也並不清楚,只有《辭海》(臺北中華書局,1985)文字供參考。     【天工開物】       ……是編歷舉我國之天產人工,分乃粒、乃服、彰施、……     等類;各篇附圖都一百一十種。所載製造源流及方法,多與今日     科學原則相合。……(p.1259)     【夢溪筆談】       ……是書凡分十七門,於遺文舊典、文章技藝,以及小說家     言,無不賅載;而樂律、象數二類,尤其專門絕學。(p.1182)  這樣看彷彿《天工開物》反而較是主力在科學的著作。 :  這大概是中國以道德為主的社會,所產生的影響 泛道德化 :  的教育對科學產生排擠的作用 科學在中國被當成雕蟲小技  一個重要的是取士的考選制度,不以讀書為業的農工商等人士且不論,  青年足以讀書的家境與資質,比例上來說為了謀職只有投入儒學,不然  只落得百世哀、富不過三代的下場。命題由五經而四書而集注而八股,  「學問」的定義越來越狹窄。北宋新法曾培養算學、書學、畫學、醫學  等專業,企圖能為取士另闢蹊徑,也無法造成分庭抗禮而風行持久。 :  天文學家被當成占卜用的術士 那些天官通常下場很慘(在山居 :  筆記還是文化苦旅中有提到........因為書不在手上不能抄錄)  美意已經感激。只是「很慘」即不止「很苦」,大致可以想見。 :  而且前朝的研究,後朝將與以毀滅,並沒有傳承 :  且中國建築多以木造,容易因大火而焚毀 另外  又多了一個角度。 :    中國的文化是泛道德化的文化,一切以行為之善為依歸。 :    教育活動是文化的反應,殷之教育乃以德性之陶冶為宗旨。 :   (中國教育的目的)《教育概論》 林玉體著      構成士大夫特殊人物進身之階,各人以道德標榜自稱君子,斥    旁人為小人,以發動黨爭,爭取名位。         ──《新時代的歷史觀》(臺北商務,1998),p.62。      《舊(唐)書》:「初,歲入六十萬貫【貫緡同】,季年所入逾    十倍。」《新(唐)書》:「初,歲收緡錢六十萬。末乃什之,計歲    入一千二百萬。」一千二百萬是六十萬的二十倍,不是十倍,《新    書》此處有矛盾。然二書皆謂增加十倍或逾十倍,而《通鑑》只增    三四倍,相差很大。鑒於司馬光堅決反對新財經政策,恐怕二書增    加十倍之說比較可信,《通鑑》似有意把劉晏政績沖淡。       ──《汎論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商務,1986),p.46。      回紇人阿合馬替世祖理財二十年,……又有漢人世榮和西番人    桑哥也企圖替忽必烈加強財政的管制,……《元史》的編者則把三    人列入〈奸臣傳〉內。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p.295。      道德是人類最高的價值,陰陽的總和,一經提出,即無商量折    衷的餘地,或貶或褒,故事即只好在此結束。       ──《放寬歷史的視界》(臺北允晨文化,1999),p.265。  中國可說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個「教」是儒教。中國上個世紀世界化  的關鍵並不是獨黜儒術,而是政教分離,以技術的角度大幅(雖然可能  尚未徹底)取代道德的濫用;道德不是不應提出,而是不宜施用成問題  的前提。 :  裡頭還提到 :      朱熹有天在山上觀賞風景,但在人跡罕見之處發現有貝殼, :    左思右想之後乃提出「滄海桑田」的「假設」,以為群山都屬波 :    浪型,可見數萬年前,群山都在海底,所以高山才會出現貝殼。 :    但朱熹提出這一頗合乎物理研究的構想之際卻馬上放棄這種想法 :    ,不可心有旁鶩,不應關心此山以前在何處。因為一位修心養性 :    為任務的儒者,探討此山以前在何處,已屬不務正業了,遠離正 :    軌了。 :   節錄至(第四章 中西教育的歷史背景)《教育概論》 林玉體著 :  裡頭還有些有趣的批判,可以參考看看,  很有意思的資料。查不到市面還在販售,是1995年以前初版的東華版,  不過市圖、縣圖都可借得。感激撥冗分享。 :  有一章還有對國中課本的選文所做出的批評蠻有趣的....... :  如果沒記錯,放寬一書,還提到中國為什麼不能實施資本主義的問題  可謂除《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外談得最仔細的一本;而另一角度看  也是最硬的作品之一(論文而非散文)。 :  也提到李約瑟至學理念,以及嚴謹態度      他到香港大學講學,就偏要提出孔子仁民愛物的偉大;用英文    演講還不算,他又用中文誦述明儒顧炎武的〈論學〉一段以「士而    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作結論。可見他對學術真實性的重視。                  ──《放寬歷史的視界》,p.42。  或者〈李約瑟給我的影響〉也更詳細介紹。再度誌謝。 --    壁爐案架上仍陳列著李公父親的照片,著軍裝,是英國紅十字會的  制服,旁有楷書「人去留影」四字嵌在鏡框內,使我想到當年初來劍橋  的情景。李約瑟與魯桂珍之高度紀律,讀書寫作處處認真,寸陰不捨使  人畏懼的習慣得自此著軍裝之李公。所以我說李約瑟一方面固然代表左  派與自由主義,一方面仍承繼著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紀律。今日如此,  當年初見李博士和魯博士時無待分說,只是感到他們全神貫注,做事用  高度效率之壓力,甚至擔任合作者兩星期後,尚後悔當初不該輕率的承  當此工作。          ──〈李約瑟對我的影響〉;《關係千萬重》            (臺北時報文化,1998),p.57、58,44、46。 -- ○ Origin: 新竹師院 風之坊﹝bbs.NHCTC.edu.tw﹞From: sw59-231-30.adsl.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