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s1441 (wildfire)》之銘言: : 為什麼排行榜架上的暢銷書讀過就失去魅力? : 推 artyman:閱讀這件事 除了閱讀本身帶來的樂趣愉悅之外 07/16 02:38 : → artyman:還有什麼其他更高的目的嗎? 07/16 02:38 原本只是半夜快睡著時,腦袋突然迸出的一個問題,但蒙點名回應, 故於此回文 :) : → ds1441:art兄,說目的實在太沉重,也太簡化閱讀的過程,其實我覺得 : → ds1441:一如你我的人生,我們慢慢的活,慢慢的成長,這個過程很難 : → ds1441:感受的什麼曲折的情節,當驚覺歲月的流逝會給你莫大的震撼 : → ds1441:,當我們在寫作,在閱讀,某些情緒,某些需要表達的東西, : → ds1441:是透過時間,透過專注,透過難纏黏膩的氛圍才會浮現, : → ds1441:因此容易閱讀的東西它是一個會壓縮其他產品空間的商品, : → ds1441:主要是在快速瀏覽書店商品的時候,很容易被簡單的東西吸引 如果要這樣拉到人生成長的層次,有沒有可能,所謂「刺激曲折 vs 緩慢纏膩」 的二元區分,其實也是過於簡化了閱讀的過程?這兩者一定是對立而互相壓縮嗎? 有沒有可能,新鮮刺激感也可以轉化成長期的沈澱(或反過來)? 就再以「達文西密碼」這本被某些人歸類為「拋棄式閱讀」的書為例,很可能許多人 花了兩、三天,以緊張刺激的情緒看完了這本書。享受完刺激感的這些人之中, 也許有一大部份的人開始對達文西,或書中提到的其他事物感興趣,翻閱其他相 關著作(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許,有一部份的人會去美術館花半天的時間,逛 逛與達文西有關的藝術作品(也許在蒙娜麗莎複製畫作前,欣賞了數十分鐘呢); 也許,有人甚至飛去巴黎羅浮宮,欣賞原作,順便享受人生中難得的假期(也許 還為未來人生留下深刻的回憶啊)。 這過程中,究竟什麼壓縮了什麼?刺激情緒與成長體驗一定是互斥的嗎? 表面上,我們「拋棄」了一本書,但我們並未因此拋棄我們的人生。 初戀相遇時,我們緊張心跳;臨終病床前,我們對老伴寧靜廝守。這一整段歷程, 我們如何能夠簡單地一刀兩切呢?難道我們會說:「當年花太多時間緊張興奮地 約會,『壓縮』了在床前守望的時間」? 誠如所言,人生是個難纏黏膩的過程,包含我們經歷的一切。無論是刺激興奮或 緩慢雰圍,都包含於其中。 無論拿起或放下、刺激或遲緩,都是數十載旅途中的景點,這些景點連接成悠悠 長河。渡過這條河本身,就是自身的目的,正如閱讀本身就是自身目的一樣。如 果覺得「目的」這詞太沈重,那更可以換個字眼,愉快活、輕鬆讀 :) 除非,「閱讀」帶有別的目的,正如「活著」帶有其他目的一樣,那恐怕才真會 感到「沈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91.230 ※ 編輯: artyman 來自: 203.73.91.230 (07/16 20:34)
jismyid:不要再洗版了 這個討論串我覺得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07/16 21:07
widec:推一把。 07/16 21:07
artyman:一樓抱歉 您可以選擇不看 但基於禮貌 我會回應對方點名 :) 07/16 22:23
s123999015:因為個人的好惡而要求別人不要發言?這樣對嗎? 07/16 22:45
lollygagger:贊同這篇的觀點呢 一樣是文人 但少了暗示地約分雅俗 07/17 05:14
lollygagger:的傲慢... 07/17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