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ugsammishao (想要得不到)》之銘言: : 我只是單純想要幫楊照聲援,(雖然他也看不到,噗)。 : 楊照的文章通常喜歡拿不同東西來作比較, : 習慣看他在三少四壯專欄的人就知道, : 還有他之前出過的"面對未來最重要的五十個觀念", : 也許他只是想要激發大家對於不同事情的不同感覺, : 激發所為最當紅的"創意"。 請問什麼叫創意? 創意背後牽涉到的腦神經運作原理或心智運作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激發大家對於不同事情的不同感覺"就可以激發"創意"? : 而個人觀察下也發現在書版PO文必須相當小心, : 必須小心的程度很誇張, : 讓我不得不懷疑書版的收看群眾, : 是不是也有魚目混珠、並非相當成熟的人呢? : 因為批評一本書、一個作者,都是相當不成熟的行為, ^^^^^^^^^^^^^^^^^^^^^^^^^^^^^^^^^^^^^^^^^^^^^^^^ : 就像是有影評罵過亞當山德勒,說他的電影沒營養, : 但今年MTV電影獎也就證明的他就是觀眾的最愛, : 無論他的電影是不是有許多過於誇張和搞笑的成分。 : 當然拿亞當山德勒跟楊照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是有點詭異的, : 但我想就書版的各位來說, : 大家都是愛看書、想來分享的人, : 應該不用過於激烈的字眼和噓文等等, : 一本書可以很有意義、影響上千上萬的人, : 也可以是一個人在某個關鍵的最愛, : 像我個人也看過一些經典,但最喜歡的書是張鐵志的"聲音與憤怒", : 只是因為它在某一方面改變了我的思維。 : 大家都大可來大聲謾罵吳淡如或是太多利用名聲來賺取稿費的人, : 但一定也有許多人是被他們書中的某些想法給震撼了, : 就如同我認為楊照在我成長歲月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 書的批評可以更有深度, ^^^^^^^^^^^^^^^^^^^^^ : 書的批評可以更聰明一點, ^^^^^^^^^^^^^^^^^^^^^^^ : 看書評就是像看書本身一樣有趣。 ^^^^^^^^^^^^^^^^^^^^^^^^^^^^ 所以你的重點是到底該不該批評? 批評一本書到底是不是好的? 你前面說"批評一本書、一個作者,都是相當不成熟的行為" 後面說"書的批評可以更有深度、更聰明一點" 所以比較有深度、比較"聰明"(雖然我不知道你聰明的含意)地對書的批評, 是不是"相當不成熟的行為"? 然後"看書評就是像看書本身一樣有趣"...(?) 最後,在某一方面來說改變你的思惟不代表就不能批評, 改變千千萬萬人思惟的資本論都面對多少強烈的批評了, 楊照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算什麼? 更何況他那包含漏洞百出的思惟的書或文章距Canon還有一大段距離。 -- 想像一種語言就意味著想像一種生活形式 Ludwig Wittgenste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76.23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