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eatonWP (KEATON)》之銘言: : 不需要的書,怎麼處理?別忘了,現在有那麼多拍賣的網路管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到 : 網站上去賣掉,換回一部分的錢來。本來一個讀者要讀一本書,花一本書的錢,五個讀者 : 就要買五本書,若是大家都養成習慣將讀完的書隨手賣掉,那麼同樣一本書就能夠流轉給 : 五個人讀,而出版社只收到一本書的費用!這樣怎麼會對出版事業是好事呢? : 回到本源上,出好書創造營收,畢竟不能只考慮書好不好看,還要考慮書值不值得存留。 : 光是製作出好看可以鼓勵讀者的書,卻不在意能不能同時吸引讀者藏書,不會是出版真正 : 的價值寄託。買書和藏書看起來是兩回事,但出版人如果沒有野心讓這兩回事變成一回事 : ,那就無法讓出版利益站在穩固札實的基礎上。 : 有越多人相信書是可以用過就丟用過就賣的,那麼一本三百塊的書怎麼跟免費的電視或一 : 本七十七元的雜誌競爭呢?如果著眼於珍惜閱讀經驗獨特性,那麼這些大部頭的娛樂小說 : 搶佔市場,非但不是好事,還是可怕的腐蝕劑。這些小說養成的拋棄式閱讀習慣,只買書 : 讀書卻不藏書保留書的讀者,會是出版界自己創造出來的下一個最大敵人、最大危機。 原文刪除的部分我不見得同意,但我認為,這篇文章最大的問題出現在 最後三段,因為最後三段的問題,與觀點相同與否無關。 先稍為最後三段作個整理。 在表示「部分書藉」缺乏讓人一讀再讀的動力之後,倒數第三段提出二 手市場,認為這是「讓人只想讀一次的書」的可能去向之一,對,他沒 有認為,所有的人都會把這類書拿去賣掉。楊照先生只指出,如果事情 發展成大家都習慣把看完的書賣去二手市場,對出版社而言並不是好事 ,因為「一本書就能夠流轉給五個人讀,而出版社只收到一本書的費用 !」 所以才會在倒數第二段,提出看法,認為出版社應該讓買書和藏書合而 為一,利益才能有穩固札實的基礎。 最後一段,則稍作結論,認為上述的拋棄式閱讀習慣,因為二手書市的 存在,會是「出版界自己創造出來的下一個最大敵人、最大危機。」 我認為楊照先生試圖以市場的角度,指出:某些看來有利潤的書籍,在 長期角度看來,反而會讓出版社陷入危機。 如果看到這裡,您不能同意我的理解,我想您應該在這裡就先提出不同 的解讀,因為接下來我想強調的是,楊照先生也許嚴重誤解了市場,把 市場想成一個組成簡單,前因後果明瞭的物事了。 不過在試圖反駁楊照先生對市場的看法前,我也必須先說明,楊照先生 提出「出版社應增加書的藏書價值」,也可以是出版社的生存之道,雖 然他並沒有明白說出是那一方面的價值。 接下來是二手書市場。 楊照先生提出的問題,只是二手市場對出版社影響的一個面向,即二手 市場發達,可能會使新書的銷售量下滑。但是二手市場發達,卻也有可 能使銷售量上升,二手市場發達,表示有一群人知道,不用付出全額的 價格,就可以買到一本新書來看,也有另一群人,願意等一段時間,不 用花費全額,買到一本狀況還不錯的書。 而上述這兩群人裡面,都會有一些人是原本根本不會去買書的,他們願 意為一本書花的錢,低於出版社的定價。但是透過二手市場的機制,第 一群人犧牲藏書的權利,第二群人犧牲拿到全新的書、和書一上市就閱 讀的權利,換取較低的價格,出版社也多賣了一本書(雖然是兩個人、 甚至是更多人看了那本書,但是若沒有二手市場,出版社可能連那一本 都賣不出去)。 市場裡,需求的組成非常複雜,會有對書況要求非常嚴格、而且有收藏 習慣的人;有喜歡看的書新新的,但是看完就想賣掉換錢的;有喜歡藏 書,但是對書況要求不高、便宜就好的;也會有想便宜買二手,看完再 賣掉的......等等各種各樣的人,二手市場有沒有可能影響銷售?當然 有,但是直接下出「拋棄式閱讀習慣會是出版社的危機」這樣的結論, 就是太小看市場,也太小看出版這個行業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214.240 ※ 編輯: bowbowD 來自: 118.161.214.240 (07/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