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xes50608 ([Intellect/_______/VWB])》之銘言: : 標題: Re: 不要變成書店奧客──請「當下購買」! : 時間: Thu Dec 10 20:29:55 2015 : : http://goo.gl/JD7ss3 : : 在實體店都走到網上的年代,亞馬遜卻從網上走到現實 : : 適逢這個全球其中一個最大的網絡書店亞馬遜(Amazon)的二十週年,他們前陣子在西雅 : 圖開設的第一家「實體書店」也要開幕了。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亞馬遜從網上走到現實呢 : ? Amazon這樣開店,個人覺得主要是電子書銷售下滑 小型實體書店在美國持續興起 面對新的局勢所做的事情。 http://cn.nytimes.com/readers-translation/20151009/c09ebooks-reader/zh-hant/ Amazon會失去優勢,是上回書商與作者們聯合起來, 拒絕Amazon將電子書、紙本書在網路上以低價販售, 以消費者來說一開始買不到超低價的書有點(想摔kindle)不開心, 但是維持一個產業合理的利潤,是讓產業生存下去的辦法, 個人蠻希望台灣的出版社與作者有guts做這件事, 一堆產業在台灣常常都低價競爭到沒利潤,最後死氣沈沈。 看大家聊了一堆顧客道德,商品或商場行銷, 有想過網路上販售的(不管電子、紙本)亂打折、亂定價、流血團購價 是更嚴重的產業殺手? 美國人道德沒有比較高,貪小便宜也不是台灣人專利, 把書店當免費室內幼兒遊樂園、免費廁所、 拿了全新雜誌,沒結帳就在書店裡的星巴克配咖啡(有沒有人拿去配廁所就不想想了)、 享受書店免費沙發+免費wifi在打電動的小鬼頭... 這些情況東岸西岸起碼我住過的城市都有。 這波書店復甦,大型連鎖反而沒佔到便宜, Barnes & Noble這個免費收費活動拼命辦、玩具文具也在賣、 行銷概念上比較政治正確正確的,反而收掉一堆, 中小型的特色書店是次復甦的主力, 或許專業的客戶服務、異於排行榜的選書, 才是客戶會回去這個場域購物的理由 這波改變,也讓網路經營也開始面對新的挑戰 我個人覺得Amazon在西雅圖開店, 就是回應這個市場趨勢, 相較中小型特色書店的專業客服, az自己覺得自己的優勢是網路上為數眾多的評價, 把它當跟其他書店客服競爭的利器 不過這個點到底熱不熱,可以繼續觀察。 (我自己被評價騙了買了很多自己不喜歡的書就是了, 現在對於幾顆星的信賴度一點都不高。) 題外話, 我蠻喜歡這裏的特色獨立書店, 店員通常是優秀大學相關科系的人,而且流動率低, 書店官網上還列出店員們的履歷, 店頭的推薦書籍區,不是銷售榜,是每個店員自己推薦 還有店員“正在讀”的書單 這樣的環境,我可以問到、找到暢銷排行榜、網路評價以外的好書, 或是amazon上自己撈、不容易撈到的書。 如果不知道要挑啥,說自己喜歡A,店員就會推薦BCD我或許會有興趣的書 而且BCD比Amazon網頁“買了A這本書的人,他們也買了XYZ書”的結果要好得多了。 ※ 編輯: sprinkles (108.41.35.18), 12/11/2015 00:52:17
darkwindwind: 想過啊~所以臺灣獨立書店們才成立「台灣獨立書店文 12/11 01:11
darkwindwind: 化協會」~ 12/11 01:11
darkwindwind: 每年書展聯合辦攤位,還有自己出書,叫做書叢中的微 12/11 01:11
darkwindwind: 光,我只買到第二本,第一本去年不夠快被買光了QAQ 12/11 01:11
darkwindwind: 而且記得之所以成立協會的原因,是想集合大家的力量 12/11 01:14
darkwindwind: 來跟對方協調價格,同時也一同進書,減低進書價格, 12/11 01:14
darkwindwind: 但每間書店還是有新書可賣~ 12/11 01:14
darkwindwind: 他們還有出全台灣獨立書店地圖,每年更新吧~ 12/11 01:15
darkwindwind: 那些有自己特色的獨立書店就是已經走在轉型的道路上 12/11 01:19
darkwindwind: 了,但那些沒有走在這條路上的個人私營實體書店呢? 12/11 01:19
darkwindwind: 那倒了也蠻正常的啊~ 12/11 01:19
darkwindwind: 也有不少二手書店關了實體店面改在網路上行銷。 12/11 01:19
darkwindwind: 更正,他們的書是一系列,叫做《聽見書店的聲音》, 12/11 01:31
darkwindwind: 第一輯是《給下一輪想開書店者的備忘錄》,第二輯則 12/11 01:31
darkwindwind: 是《書叢中的微光》。 12/11 01:31
sprinkles: 獨立書店的興起與興盛是好的,也希望某些大型網路書店 12/11 03:32
sprinkles: 別再以流血價砍殺,有利潤的地方才能吸引人才,作者 12/11 03:33
sprinkles: 編輯、翻譯、印刷...各方面都是 12/11 03:34
sprinkles: 很多年沒回台灣了,未來有機會回去的話來找獨立書店逛 12/11 03:35
hwider: 謝謝分享 12/11 06:34
cching1021: 推 其實台灣各地近年也新開了不少間特色獨立書店 12/11 12:03
funny1990: 推 希望特色書店能繼續經營下去 圖書館根本大海撈珍QQ 12/11 14:44
glenna9305: 謝謝分享,台灣最近幾家獨立書店的選書也很不賴 12/11 16:35
pensees: 其實台灣根本沒有電子書的問題啊(茶) 12/11 21:09
我寫這篇是想跟著Amazon開實體書店聊下去, 關於美國書店這幾年給我的感觸。 不管電子書、實體書,定價對整個產業都有關鍵的影響, 如果不是amazon電子書定價太低, 實體書也跟著低(雖然不是電子書一樣白菜價) 也不會有大家受不了了聯合起來反對的狀況。 台灣實體書網路流血價也是一樣會對產業造成傷害。 台灣的電子書問題不少,雖然量少(這本身就是個問題), 除了定價,還有檔案、銷售通路的問題 要講又會囉唆一大篇了, 不過之前舊文都有,也不必贅述了。 ※ 編輯: sprinkles (108.41.35.18), 12/11/2015 22:03:49
scimonster: 推 pensees: 其實台灣根本沒有電子書的問題啊 XDDD 12/12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