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9131313 (14)》之銘言: : 最近根據《天下》雜誌有關於全民閱讀的調查, : 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七小時半, : 看書報雜誌時間平均每天不超過一小時, : 三成二民眾每年買書費用不超過台幣一千元,每月平均看二.八本書。 : 這真是讓人覺得矛盾的現象。 : 因為台灣社會整個高等教育急遽而大幅地膨脹, : 但閱讀的習慣與人口卻未能相對增加。 : 這對於我們台灣邁向成熟的知識社會,當然是不利的、也極具諷刺性。 台灣100多所大學 是商業導向造成的 也就是收學生是為了學費不是學問 澳洲人口和台灣差不多 面積是台灣的200多倍 他們只有30幾所大學 中小學的教育也相當輕鬆 結果教育成果比台灣好太多了 台灣一整個在亂搞.. : 追究其中的形成原因,應該有三方面: :  第一、中國人本來就欠缺一種追求文化深度的性格特質。從表面上看, : 我們很重視讀書和教育,但究其實,我們真正在乎的根本只是學歷,不是學問。 : 前者是個人在社會中陞遷與地位的關鍵,而後者只是順便的結果,可有也可無。 : 再看看社會大眾裡最主流的價值, : 歸納起來大概不出以家族為核心的福、祿、壽、禧。 : 明顯地欠缺西方人那種對真理、美學、意義以及終極關懷的超越性。 : 事實上,中國人自古在求知上就有很濃厚的務實取向, : 即使是最重視讀書的儒家,也強烈以「正德、利用、厚生」來衡量知識的價值。 : 換句話說,知識並沒有獨立的地位,理性也從來不像西方那樣, : 被當作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第一特徵。 : 我們尤其不喜歡理性思辯之類的「理論知識」, : 中國文化裡最發達的始終是道德格言, : 因為它們簡單明瞭、好學易用,也方便傳頌、流傳久遠。 : 試問,在這樣一種膚淺現實的文化取向下, : 你還能指望有多少愛書、迷書、與書為友和同床共眠的社會風氣呢? 儒家思想本身是重視人格內涵甚於學問技術 "無友不如己者" 不如己指的是道德修養而不是能力 即使是功利導向 讀書是為了做官 做官的目的也是推行善政 台灣家長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賺錢 比較像是資本主義造成的 : 第二、台灣整個捲入社會中巨大的生存競爭的洪流,而在沉重的壓力和忙碌中, : 我們實在沒有靜下來讀書的時間和心情。 : 但許多西方人卻有一種堅持,就是即使可以大發利市, : 也要在下午五點鐘以後和週末都關店休息。 : 他們將這些時間留給自己,從而,閱讀變成了一種自然的選擇和沉潛的享受。 : 台灣人卻很有成就感地將每一分鐘的剩餘轉化成一張張的鈔票。 : 相對於賺取更多利潤或創造更高績效的迫切和旺盛企圖, : 讀書實在是一件奢侈的浪費──除非它可以作為賺取利潤或創造績效的工具, : 或者,是一種可以掛在嘴邊的炫燿。 台灣老闆的惡習 認為不想加班的人就是懶惰不長進 所謂的成功就是賺大錢 價值觀整個就是很扭曲 從小到大 讀書考試工作的量是歐美的二三倍 人均所得卻是人家的1/2 1/3 很莫名其妙的結果 : 第三、就算有時間空閒下來了,由於長久在壓力與忙碌下的自我疏離, : 我們往往會優先選擇一種「被動的放鬆」。 : 譬如公司或大賣場,到高級餐廳或SPA 放鬆自己, : 或是一頭栽進電視、電玩和 KTV 裡。 : 它們的特徵是缺乏思想與文化創造, : 它們最樂於提供的是讓你不需要動用大腦的笑料、氣氛、動作和聲光。 : 簡單來說,對於充滿壓力和忙碌的現代人, : 「消費天堂」和「娛樂工業」已經取代書本了。    : 這固然是商品經濟下全球性的問題,但也絕不是無可抗拒的宿命。 : 關鍵永遠在於自覺和付諸實踐的超越決心。 問題出在學校 強迫學生背一堆what 用考試轟炸把他們累死 明明學問裡的精髓應該是在why和how 偏偏幾乎都不教? 西方的教育重心都是在訓練學生了解know-how what的東西根本不用背太多 這部分甚至可以open book 東方的考試制度就是讓學生背一堆無用的what 然後在畢業幾年後忘掉大半 浪費很多時間效用卻很小 以二八法則來看 how是二 what是八 二是精華八是糟粕 我們把大多數的精力放在背那些不是重點的糟粕上面 難怪付出程度是二三倍 結果成效是1/2 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86.21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08869893.A.778.html ※ 編輯: souldragon (114.42.86.213), 08/24/2014 16:52:40
paleomort: 科舉就不是為了錢?好清高。 08/24 17:24
paleomort: 全村把錢湊出來供一個人讀,就指望他當官讓整村有錢 08/24 17:25
souldragon: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農抑商 對士大夫的要求是清高不是錢 08/24 17:31
souldragon: 全村出一個狀元 整體來看那比較像吹捧名譽而不是要錢 08/24 17:32
orinoco: 你這邊說的中國是"想像中的中國"吧XDDDDDDDDD 08/24 18:41
orinoco: 中國古代地方要向中央索取資源就是靠當地出身的官員 08/24 18:43
orinoco: 像地方廟宇能得朝廷冊封 這也都是要靠官員上奏 08/24 18:46
orinoco: 至於嘴上說的"儒家"跟實際上做的更是兩回事了 08/24 18:47
orinoco: 馮道那樣「事當務實」還比較像是中國士大夫的中心思想 08/24 18:50
souldragon: 樓上 中國古代地方官爛缺為多 百廢待舉能撈什麼錢? 08/24 20:59
souldragon: 為了錢去考科舉?當商人比較快吧 考試是為了社會地位 08/24 21:01
orinoco: 當地出身的中央政府官員 不等於 地方官 08/24 22:45
orinoco: 在一個非民主的體制內 有權 就是有錢 08/24 22:46
souldragon: 剛考上的人怎可能直接待中央?待中央要機會的好嗎.. 08/25 01:33
owenkuo: 這篇提到的讀書考試時間和人均所得的反比,忽略了全球各 08/25 18:12
owenkuo: 國國家發展有先進和後進國的差別,單純這樣比太簡化 08/25 18:13
owenkuo: 剛考上的人怎可能直接待中央<---不知道銓敘部算不算中央? 08/25 18:13
owenkuo: 怎麼會沒有高考三級的菜鳥一上就去中央單位的,多的是吧? 08/25 18:14
owenkuo: 更不用說高考二級的了,那開缺都是中央部會的不是嗎? 08/25 18:14
souldragon: 明明在講古代樓上扯高考.. 我覺得討論東西不能太跳痛 08/25 20:24
wak: 對士大夫的要求是清高不是錢 偏偏多數士大夫是為錢為權而生 08/25 20:40
wak: 「士大夫」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也是答案 08/25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