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根據《天下》雜誌有關於全民閱讀的調查, 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七小時半, 看書報雜誌時間平均每天不超過一小時, 三成二民眾每年買書費用不超過台幣一千元,每月平均看二.八本書。 這真是讓人覺得矛盾的現象。 因為台灣社會整個高等教育急遽而大幅地膨脹, 但閱讀的習慣與人口卻未能相對增加。 這對於我們台灣邁向成熟的知識社會,當然是不利的、也極具諷刺性。 追究其中的形成原因,應該有三方面:    第一、中國人本來就欠缺一種追求文化深度的性格特質。從表面上看, 我們很重視讀書和教育,但究其實,我們真正在乎的根本只是學歷,不是學問。 前者是個人在社會中陞遷與地位的關鍵,而後者只是順便的結果,可有也可無。 再看看社會大眾裡最主流的價值, 歸納起來大概不出以家族為核心的福、祿、壽、禧。 明顯地欠缺西方人那種對真理、美學、意義以及終極關懷的超越性。 事實上,中國人自古在求知上就有很濃厚的務實取向, 即使是最重視讀書的儒家,也強烈以「正德、利用、厚生」來衡量知識的價值。 換句話說,知識並沒有獨立的地位,理性也從來不像西方那樣, 被當作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第一特徵。 我們尤其不喜歡理性思辯之類的「理論知識」, 中國文化裡最發達的始終是道德格言, 因為它們簡單明瞭、好學易用,也方便傳頌、流傳久遠。 試問,在這樣一種膚淺現實的文化取向下, 你還能指望有多少愛書、迷書、與書為友和同床共眠的社會風氣呢?    第二、台灣整個捲入社會中巨大的生存競爭的洪流,而在沉重的壓力和忙碌中, 我們實在沒有靜下來讀書的時間和心情。 但許多西方人卻有一種堅持,就是即使可以大發利市, 也要在下午五點鐘以後和週末都關店休息。 他們將這些時間留給自己,從而,閱讀變成了一種自然的選擇和沉潛的享受。 台灣人卻很有成就感地將每一分鐘的剩餘轉化成一張張的鈔票。 相對於賺取更多利潤或創造更高績效的迫切和旺盛企圖, 讀書實在是一件奢侈的浪費──除非它可以作為賺取利潤或創造績效的工具, 或者,是一種可以掛在嘴邊的炫燿。    第三、就算有時間空閒下來了,由於長久在壓力與忙碌下的自我疏離, 我們往往會優先選擇一種「被動的放鬆」。 譬如公司或大賣場,到高級餐廳或SPA 放鬆自己, 或是一頭栽進電視、電玩和 KTV 裡。 它們的特徵是缺乏思想與文化創造, 它們最樂於提供的是讓你不需要動用大腦的笑料、氣氛、動作和聲光。 簡單來說,對於充滿壓力和忙碌的現代人, 「消費天堂」和「娛樂工業」已經取代書本了。    這固然是商品經濟下全球性的問題,但也絕不是無可抗拒的宿命。 關鍵永遠在於自覺和付諸實踐的超越決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22.18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08810859.A.ACA.html ※ 編輯: s9131313 (114.43.122.189), 08/24/2014 00:23:47
fallengunman: 別鬧了,如果工作到五點結束就能買房成家,誰想工作 08/24 00:38
fallengunman: 那麼久? 08/24 00:38
jardon: 講真的就算延長工作時間多半還不是窮忙 責任制 08/24 00:44
jardon: 閱讀這件事從小到大都被扭曲他的意義 就算不論有工作壓力 08/24 00:46
jardon: 不過這個統寄還有每月2.8本書 其實蠻意外的 之前不是也有 08/24 00:49
jardon: 類似的討論 好像數字更低 台灣人買書一年不到千元 大概3 08/24 00:50
jardon: 本 可能買的還是那些爛書 怎麼提升閱質量比較重要讀 08/24 00:51
rkbey: 東西文化二分法過於簡化問題,只是把問題都歸於歷史的原罪 08/24 01:07
lym0715: 台灣空間小這個有沒有關係? 08/24 01:08
lym0715: 很少人可以有很大的空間讓他可以無限制的買書 08/24 01:09
momomom: 反對東西二分&我們不是中國人XD 08/24 01:11
momomom: 但是同意台灣把閱讀當成手段而不是目的 這樣的觀點 08/24 01:12
momomom: 但這個一直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困境吧 很難去怪罪誰 08/24 01:12
pushking: 我覺得跟教育有關 台灣教育體制沒有教導學生應該如何思 08/24 01:31
pushking: 考 覺得知識都是背誦 久而久之就會不重視知識的重要性 08/24 01:33
pushking: 聲光也不是不好 電影也算是聲光 但台灣還是喜歡看娛樂片 08/24 01:35
pushking: 不喜歡文藝的或需要思考的電影 喜歡直接的東西 08/24 01:38
pushking: 連早餐店飲料杯蓋上都充斥著諧音笑話 一看就懂 但很難笑 08/24 01:39
owencyt: 中國文化不只是講求道德的經書,也有讓人磨練應對進退的 08/24 09:43
owencyt: 史書。原PO看起來是西方史觀,用東西二元論來批評中國文 08/24 09:44
owencyt: 化,這時就不得不拿出黃仁宇先生在萬歷十五年一書中提到 08/24 09:44
owencyt: 的中國文人的雙重性格來護航,中國文化比你所想複雜的多 08/24 09:46
owencyt: 即使承認中國文化的邏輯思辨過少,那麼現代人受西方教育 08/24 09:47
owencyt: 已久,又該如何解釋台灣人不愛閱讀是東方還是西方文化導 08/24 09:48
owencyt: 致的? 08/24 09:48
rkbey: 說到東西文化二分,我對蔣勳的印象最深,幾乎弊端都是源於 08/24 15:48
rkbey: 儒家或中華文化,現代的優點就是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傳承, 08/24 15:48
rkbey: 這可以說是已經先有定見偏見,再拿既有現象去套 08/24 15:48
acbwanatha: 功利主義沒什麼不好的。醫生努力讀書,也是造福民眾 08/24 19:03
acbwanatha: 西方人一般民眾也沒有如此尊重知識啊。 08/24 19:04
acbwanatha: 第三點我比較贊同。 08/24 19:04
acbwanatha: 基本上我看歷史、人文的書也都是帶有功利主義的目的 08/24 19:26
as4723903: 其實每個月2.5本書我覺得算很多也,不過這統計真的有可 08/24 20:05
as4723903: 信度嗎… 08/24 20:05
s23325522: 功利主義跟功利心態是不同的吧 功利主義是邊沁提出的一 08/24 20:38
s23325522: 個關於倫理學的一種理論 08/24 20:38
s23325522: 基本上我蠻同意原po說的 中國人或可以說帶有中國文人影 08/24 20:39
s23325522: 人影子的人 所追求的學問在於廣博 而非是深思之下的結 08/24 20:40
s23325522: 下的結果 這是中國式的學問跟西方式的不同 西方重視深 08/24 20:41
s23325522: 度思考 08/24 20:41
szuta: 因為國家早期的產業公共政策,需要穩定供給愚蠢與服從 08/24 21:06
szuta: 與儒家跟中華文化甚麼的,個人感覺是不那麼直接相關 08/24 21:10
momomom: 樓上好直接XDDD 其實從殖民時代就開始了 台灣可以被接受 08/25 01:14
momomom: 的知識職位是很窄的 造成了只好走實用路線 08/25 01:14
szuta: 整個討論串的命題就很有問題了,不全然是愛與不愛的問題 08/25 08:33
szuta: 這樣一長串台灣人如何如何,不知道想幹嘛,但基本上得逞了 08/25 08:49
Wcw5504: 純噓中國人 08/25 16:40
lemon7242: 推這篇 這是真的 08/26 16:27
gj93jo3: 噓一下中國人 08/26 20:11
godspeedlee: 福祿壽解釋的很好,華人拜神就是求這三項y 08/27 10:05
thegod13: 我自身觀察 一個月有一本的都不多了 08/31 07:08
thegod13: 閱讀應該多是閱報或雜誌 08/31 07:09
thegod13: 不過網路閱讀的時間不少 08/31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