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作者: overlapping (失去的時光) 看板: book 標題: Re: [分享]簡體成主流 繁體邊緣化 時間: Sun Jun 19 01:48:56 2005 ※ 引述《cplinn (Solaris)》之銘言: : ※ 引述《overlapping (失去的時光)》之銘言: : : 這個肯定值得商榷,在以往共產黨統治下,學界有什麼自主性,實在很難讓人相信。 : 所以作者下面才舉了漢字拉丁話的反例. : : 造字原理是什麼?有普遍的原則嗎?那德文為什麼不簡化成更方便的語法,讓人民更好 : : 學習,也讓外國人更能學習呢?他們為什麼要堅持較難的文法與詞性呢?理由就是語言 : : 文字是傳統價值逐漸實踐下的產物,代表著各自文化的獨特性;如果假設簡體字真符合 : : 所謂的「造字原理」也不能合理化簡化文字的行為。 : 造字原理不就是六書嗎? 如果依照六書的造字原理,那麼就不該簡化文字吧! : 而 f 版友已經說過, 很多簡體字是 "古已有之", 這是不是您所謂的 "傳統價值 : 實踐下的產物" (這裡我看不懂, 姑且照用) 呢? 中國文字從篆書轉成隸書再轉 : 楷書是 "實踐下的產物" "代表文化的獨特性" , 那麼楷書轉行草為什麼就不是 : 呢? 把這些同樣在文化中自然產生的字拿來用, 有什麼不合理呢? 如果以政策實行一個劇烈的文化變更也是自然產生的,那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文字與文化是在歷史脈絡中的連續實踐下所產生的一種意義符號,不能以人為 恣意的行為加以粗略更改,這就是其不合理之處。 : : 文字需要改革,如同傳統價值也是如此,只是怎麼改革法,為什麼要改革。傳統中不 : : 好的陋習需要去改革,但傳統中好的價值是需要維持住的,因為生長於每個特殊文化 : : 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涵養於每個獨特傳統之中,傳統界定了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 : ,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傳統賦于生長於其中的人們的道德視域;但是,只要傳 : : 統出了差錯就需要改革,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改革是逐漸改變的,而不是劇烈的變 : : 動;文字亦是如此,當文字妨礙了我們書寫、傳遞文化,阻礙了我們知識的進展,文 : : 字必然需要改革,但是繁體字有到了這個地步嗎?從台灣、香港的例子來看應該不至 : : 於如此,所以需要改革嗎?我想並沒有迫切的必要性,且為了方便性,基本上私底下 : : 不重要的書寫,台灣人也會適時運用簡體,所以應該沒有必要以政策推行簡體取代繁 : : 體,如真的繁體構成麻煩,我們自然會逐漸轉化,如同我們的語法慣習也是逐漸在改 : : 變的,只是這種改變是在實踐中慢慢形成的,這才是文化有機的變動。 : 也許所謂 "自然轉化" "有機變動" 比較符合您的歷史美學觀. 不過我想這問題 : 應該由實際的結果來看. 繁體在台灣用的沒問題, 而簡體在大陸也一樣用得沒問 : 題, 不是嗎? 實在沒有兩方互相攻擊的必要啊! 說實話,我一直強調簡體在大陸用得好好的,不關台灣人的事情啊!只是當初實行 簡體字的目的為何?是為了減少文盲、便於學習與書寫效率,種種目的,從現在來 看,或與繁體字對比,並無好到哪裡去啊!所以改成簡體字是否多此一舉,這應該 不難發現;但我也認為因為歷史因素造成大陸實行簡體,那就繼續實行下去吧,不 關我們的事情,我也並沒有批判大陸實行簡體字,只是說出繁體字多於簡體字的優 點。 : 至於 "需不需要以政策推行" 我想一樣是個人美學觀的問題. 我們能判斷的只有 : 政策本身的好壞. 而實踐的結果說明了簡體字是個還過得去的文字系統. : : 個人的回答是不用,如需要那是會自然更替的,而不需要以政策推行。 : 對政府而言, 什麼東西需要 "自然" , 什麼東西需要 "政策" ? 我想沒有什麼理 : 由去說服人文字只應該放任自然演變. 不說別的, 白話文和標點符號就絕非 "自 : 然演變" 的結果. 不太清楚白話文與標點符號的演進史,但應該也是生活與文化上的需要,才需要改 善傳統文言文的使用,這也是逐漸地實踐的,並不是截然二分地馬上去除掉文言文 ,況且台灣的中文教育當中還保持著很大一部份的文言文教材,白話文與文言文之 間的聯繫性還是在的,甚至在文章中,文言文與白話文可以交雜互用,用得好的話 ,那才是高竿。 另外,政策與文化間的關係是密切的,當文化需要變更,造成人民的不便,當然需要 更改,這是自然產生的實踐需求,所以需要政策加以支持,進而倡導實施;缺點出現 了,所以需要矯正,當有這樣的聲音出現時,在評估後,形成多數共識,才進入政治 決策體系中,產生出維持或實行某種政策的結論,而不是威權式的政策;這種政策也 是為了維持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的好處,而這是自然而然的文化實踐。 但是文化與政治間也產生許多問題,很多時候是分離的,但這又牽涉到國家是否中立 的問題,個人的善的價值看法之分殊差異,使得是否需要國家提供某種特定文化與價 值觀的問題是仍然存在爭議的,不過這問題只會在台灣發生,中國大陸可能不會。 : : 簡體字除了「可能」書寫方便外,一點都不恰當,改天可以找一個台灣人與一個大陸 : : 人來比比看,以同樣的文字內容來書寫,看哪一方書寫的速度會較快。 : 請問恰不恰當的標準在哪裡? : : 或許簡體字的書寫可能快上一些,因此原因就有必要簡化文字嗎?而且書寫速度是因 : : 人而異的,況且現在幾乎都以電腦打字,簡體字的優點幾乎就喪失了,除了效率、方 : : 便,簡化文字還有什麼好處嗎?這才是我們需要詢問的問題。 : 其實這兩項已經是很大的好處了. 為了書寫效率與速度而更改整個文字結構,這真的是很大的好處嗎?何況乎,簡體書 寫的效率與速度不見得比繁體來得好,尤其在如今依賴電腦的文書處理,手寫的機率 越來越少,使用簡體字的這兩個優點幾乎都消失殆盡了吧!(先假設簡體字有這兩個 優點) : : 因為「龜」難寫就該簡化嗎?簡化的「龜」字,有比原來的「龜」字更像烏龜的本體 : : 嗎?可以找一個外國人來看,簡化的「龜」和繁體的「龜」,那個比較好認,簡化的 : : 「龜」似乎並不比較好認,而且繁體的「龜」保留了象形的意涵,這更是一種文字的 : : 美感與傳承,為了少那幾撇就要簡化文字嗎? : 最保留象形意涵的是甲骨文和大小篆, 但問題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讀不懂了. : 而很多會意, 轉注, 假借的字就算是繁體也是看不出來的, 那和一個聲符已經沒有 : 什麼太大的區別了. 差很多的,六書的意涵很大部分還是存在於繁體字之中。 : 不過我覺得這幾段是個關鍵. 也就是說, 您認為堅持繁體堅持繁體的理由 (美感與 : 傳承) , 而推行簡體也有推行簡體的理由 (效率, 方便) , 不是嗎? 有什麼論點可 : 以證明前者的理由比後者重要, 應該壓倒後者呢? 比方說, 電腦是普及沒錯, 但在 : 學會用電腦打字前我們少說也用手寫了幾百萬個字吧. 簡體字是否有那些優點仍需要證明,而付出的成本似乎大過於得到的功效。 : : 所以這問題是,不該簡化文字。 : 同理, 我以為沒有理由說 "傳承與美感" 比 "方便和效率" 重要. :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 方便與效率這兩個簡體字優點應該還未成立吧,但是繁體字的文化意涵與美感 是無庸置疑的。 : : 我想這是共產黨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要是我們回答的話,如同上面的敘述, : : 不該簡化文字,如果真的需要簡化文字結構,生活實踐中必然就會自然完成這項任 : : 務,有很多時候,文字語法的使用是約定俗成的,需要用政策來更改嗎?以古代來 : : 類比現代那真是時代錯亂,秦是為了書同文,方便統治天下,所以改革文字,現在 : : 需要嗎?現代歷史條件與古代差距頗大,以古比今實是比喻失當,以往女人要綁小 : : 腳,現代需要嗎?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 : 所以我們該問的問題是:簡體字真的有帶來什麼優點嗎?那麼那些優點為何?那些 : : 優點真的大到需要改革文字嗎?另外該問,簡體字帶來什麼樣的缺點?繁體字帶來 : : 什麼缺點?在交互辯證中,才能發現那種文體才是優於對方,不過這問題應該交給 : : 文字學家來處理,這是很專業的議題。 : : 不過很多道理在生活實踐中就會顯現,繁體字在台灣過了五十年還活得好好的,而 : : 且對於知識的傳播也無夠成阻礙,那為什麼要簡化中文呢?簡體字需要更多的理由 : : 來證明簡化文字的必要性,否則難以說服人;不過因為歷史的變故,簡體字已經成 : : 為中國的文化實踐,台灣人也不會認為中國需要以繁體取代簡體,因為那是歷史的 : : 插曲造成生活文化實踐的劇烈改變,因而那也只是對岸的問題,只是簡繁孰優孰劣 : : ,我們不用多想都能夠清楚得知。 : 您前文才說優劣需要 "交互辯證" , 應該交給專業的文字學家, 這兒就說 "不用多想 : 都能夠清楚得知" 了? 專業的文字考察交給專家處理,但在生活實踐中,台灣人可以很清楚知道繁體字的價值 ,既沒有失去效率與方便性,也沒有喪失文化意涵與美學價值,這不是很清楚嗎? : 老實說我有點迷惑. 的確沒有 "必要" 要求 "繁體應該改成簡體" , 但我不懂為什麼 : "不可以" 將繁體改成簡體. 因為您說的對簡體也同樣成立: 簡體字也在大陸 (或許 : 還有很多台灣的文科學生) 活得好好的, 對知識的傳播也沒有構成阻礙啊! 為什麼要將繁體改成簡體需要有合理的論據來說明,如果繁體字真的構成閱讀障礙、 書寫困難以及效率窒礙等缺點,我們必然會很自然地需要簡化文字,進而形成政策, 在政策制度過程是多元的論辯所產生的,而不是一元的政策制訂強制的;但是繁體字 完全沒有上述的缺點,所以為何需要改成簡體字呢?這是在這裡一直強調的觀念。 既然繁體在台灣活得好好的,就證明當初大陸簡化文字的政策是錯誤的,因為他們認 為簡化文字會帶來減少文盲、效率的優點,舉繁體字在台灣活得好好的,是為了否證 大陸當初政策的不適當;但簡體字如今在大陸也活得好好的,我們也管不著,只是付 出的代價太大,也沒有當初的所想要的優點,因為文盲數量的減少是教育、政經體系 的問題,與文字何干,德文那麼複雜,他們為什麼不為了消除文盲與文字的效率,而 研究簡化自己的語言呢?這不是很清楚明白的嗎? 另外,基本上,應該沒有台灣的文科學生會樂於閱讀簡體字,閱讀簡體字真的是一種 折磨,只是為了學習上的需要才會去閱讀簡體書,應該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台灣學生都 是如此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7.19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