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k48th33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洗冤錄看古中國驗屍概況 陳俊仁 這篇文章是我看了洗冤錄前半部而寫的心得文章. 我所使用的版本是 一九六八年文海出版社(台北)印行的 '重刊補注洗冤錄集證', 宋朝 宋慈原著, 清朝阮其新補注. 1. 古代驗屍的困難處 事莫重於人命, 罪莫大於死刑. 殺人者抵, 法固無恕, 施刑失當, 心 則難安, 故成招定獄, 全憑屍傷檢驗為真傷真招服. 然而古代驗屍, 至少存在著幾個困難: 一是通報時間較今日長, 往往屍體已陳放數日, 面目全非; 二是通報時間既長, 則殺人證據可能遭人泯滅, 而自殺 者或久病死者其屍親可能假造刀傷以誣陷他人; 三是當時沒有良好的 照明設備, 傷痕可能隱而不易見, 且在通報的這段時間裡頭, 傷痕可 能遭人清洗乾淨, 不留血漬, 倘若加上陰雨天氣, 則辨識傷痕更是困 難了; 四是沒有良好的驗屍官(仵作)養成制度, 其品質良莠不齊, 且 仵作可能遭人買通, 或趁相驗之時破壞證據, 或乘人不注意之時假造 證據, 或篡改驗屍紀錄, 即便事後追究, 屍首已然腐壞, 再無對證. 關於後面這一點, 古代章回小說頗多記載, 顯然久為人所詬病, 如紅 樓夢第八十六回載有受私賄老官翻案牘一段故事, 抄在下面, 可以使 我們了解一個大概: 知縣叫上薛蟠, 問道: "你與張三到底有什麼仇隙? 畢竟是如何死的? 實供上來." 薛蟠道: "求太老爺開恩: 小的實沒有打他, 為他不肯換 酒, 故拿酒潑地. 不想一時失手, 酒碗誤碰在他的腦袋上. 小的即忙 掩他的血, 那裡知道再掩不過, 血淌多了, 過一回就死了. 前日屍場 上, 怕太老爺要打, 所以說是拿碗砸他的. 只求太老爺開恩!" 知縣 便喝道: "好個糊塗東西! 本縣問你怎麼砸他的, 你便供說惱他不換 酒, 才砸的, 今日又供是失手碰的!" 知縣假作聲勢, 要打要夾. 薛 蟠一口咬定. 知縣叫仵作: "將前日屍場填寫傷痕, 據實報來." 仵作 稟報說: "前日驗得張三屍身無傷, 惟囟門有磁器傷, 長一寸七分, 深五分, 皮開, 囟門骨脆, 裂破三分, 實係磕碰傷." 知縣查對屍格相符, 早知書吏改輕, 也不駁詰, 胡亂便叫畫供. 張王 氏哭喊道: "青天老爺! 前日聽見還有多少傷, 怎麼今日都沒有了?" 知縣道: "這婦人胡說! 現有屍格, 你不知道麼?" 最後這一句 "現有屍格, 你不知道麼?" , 道盡了多少由於沒有照相 術所產生的弊病. 屍格即屍狀的文書紀錄, 既然只能憑這樣的一份文 件來辦案, 自然也可以憑那樣的一份被竄改的文件來亂判了. 2. 洗冤錄概說 "洗冤錄" 一書就是在上述這樣的一種背景下被寫出來的, 它的目的 不是要改變上述的背景, 而是要使驗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還能盡可以 地順利有效, 這樣務實的態度是縱貫全書很重要的一個精神. 洗冤錄 著於中國的宋朝, 作者是宋慈, 清朝時被列入欽定四庫全書的子部, 歷代並有多人為之注解.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統地撰述驗屍原則的 書籍, 內容主要是基於經驗的描寫, 間雜些的確有但不算多的穿鑿附 會. 它在寫作之時所設定的讀者是地方官吏, 望盼他們能憑藉書中的 知識使斷案更加準確, 否則死者之命未雪, 生者之冤又成, 因一命而 殺兩命甚或數命, 仇報相循, 慘何底止? 既然如此, 並不是案非有解 不可, 而是盡可能地不誤判人刑, 不使良民遭人誣告, 然後才是找出 正兇, 這是洗冤錄另一個重要的精神. 洗冤錄正文有四卷, 我把它粗分為兩部份, 第一卷至第三卷前半述綜 論及外傷, 第三卷後半至第四卷述中毒及急救方 (如果驗屍後發現人 還可救的話). 中國固有的藥物學我不懂, 所以毒物一部我不看, 留 待後人查探. 以下按幾個我自訂的條目分別介紹洗冤錄及其集注所載 的法醫科學. (未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3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