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ritz Busch 1950年的布許版費時62分43秒, 德國Grammophon原盤 他的速度設定和詮釋屬於Tscanini風格, 節奏富躍動感, 全曲平穩流暢, 聽起來相當舒服, 速度雖然平順,但不會給人壓迫感。 整體而言,布許的表現有一定的標準, 不過要指出缺點的話, 可能是稍欠深度。 Friscay, 1957年錄音,全曲費時68分23秒, Friscay的前三樂章內容豐富,屬於巨匠級的表現, BPO的音響之美,在Friscay指揮棒下出類拔群, 不過缺失又出現在第四樂章, 儘管這個錄音有完美堅強的聲樂陣容, 例如Seefried、Haefliger等名家, 但表現不如預期, Friscay在此的樂句鋪呈稍嫌急切, 給人一種馬虎隨便的感覺, 可惜了一流的歌手與合唱團。 Schmidt-Isserstedt 費時67分54秒, 英國Decca原盤, Schmidt-Isserstedt在1965年的演出, 是VPO最初期的立體聲錄音之一, 也是Schmidt-Isserstedt生涯代表作的終結點, 錄音在當時出類拔萃, 全體感覺平穩中庸,有著古典的造型, 樂曲的流動相當自然, 架構端整,並將VPO的音色表達得極其壯麗, Schmidt-Isserstedt以謹慎且禁慾的態度面對第九, 僅在其中加入適度的迫力, 不過,獨唱陣容不錯,然合唱團的表現有些問題, 整體而言前三樂章表現優異。 Stokowski 費時67分11秒, 英國Decca原盤, 這個1977年的錄音可謂Stokowski浪漫化的第九, 也可算是他的再創作, 以第三樂章為例,他根本捨去樂譜強弱音的註記, 以一種爽快明朗的速度前進, 第四樂章的開頭部, Stokowski特別強調弦樂,快樂頌獨唱前, 也出現不同傳統的表現, 錄製此曲時,Stokowski已經高齡90幾歲, 但他表現的樂曲推進力卻看不出年齡鑿痕, 音樂明快,構圖鮮明, 從錄音裡可以看到一位成熟的天才指揮圓熟的表現力, 將貝多芬第九的圖像以另一種筆調, 鮮明的刻畫出來,相當異質。 --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ts41068.tp.s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