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錄音年份:1968.11.12 錄音地點:Royal Festival Hall, London 樂團:New Phiharmonia Orchestra, New Harmonia Chorus 歌唱家: Tenor: Ronald Dowd Bass: Franz Crass Soprano: Heather Harper Mezzo-Soprano: Janet Baker 指揮:George Szell 這場cd是1968年塞爾在受邀前往倫敦指揮新愛樂時,所留下的現場錄音.cd本身是BBC新發 的20世紀偉大演出系列,包括該場音樂會的另一首曲目貝八.雖然說是1968年的錄音,但還 是MONO...orz(音質好到不像mono就是了,至少咳嗽頗stereo的).因為小弟還沒有聽貝八, 現在就單就貝九的部分寫一點點個人感想....... 塞爾給人的感覺,一向是鋼鐵般的意志,理性精密到接近冷血的地步.聽他的演出,真的有點 像是在聽機器人指揮,細密精確但卻毫無感情.除了EMI那張死前錄的德八外,很難給人什麼 特別的印象,甚至負面評價居多.不過這張現場貝九,可以讓人看見塞爾在現場演出中(他似 乎沒有什麼現場錄音留下來?),較不為人知的一面. 先從第一樂章開始,一開始感覺新愛樂還沒熱機完成,零零落落的,沒有什麼活力或特色可 言(如果傳說屬實,音樂會後樂團應該有得瞧了).一直到第二主題出現,樂團終於振作起來. 無論是如潮水般一波一波的弦樂,凌厲迫人的木管,大鳴大放的銅管(塞爾把銅管加倍),整 體給人一種透明清澈控制得宜的感覺,卻可以感受到指揮家很努力在讓情緒不要洩出來,同 時維持整個樂團的穩定.算是典型的塞爾風格.第一樂章結尾慢慢堆砌的高潮相當值得一聽. 第二樂章開始,狀況似乎有點不一樣.樂團表現一樣傑出,這次加上嚇死人不償命的定音鼓 (會莫名飆出來再隱回去).整體開始逐漸加溫(似乎塞爾跟鄧許泰特一樣也俱有人來瘋的特 性?).靠著定音鼓的加持(這裡似乎塞爾有更動原譜,很多地方定音鼓都會冒出來),不僅讓 人感覺氣勢恢弘狀闊,兩個主題間的轉換與對比也相當成功,聲音在強弱之間的光影變化可 以明顯展現出指揮對樂團的高度控制力. 第三樂章塞爾的處理抒情的成分極少,樂團以一種穩健光明的感覺前進.跟方才的第二樂章 相比,這個樂章感覺平淡實在,但仍然保持相當熱度,幾段合奏精確到無以附加. 第四樂章可說是這張錄音的靈魂,也是它跟原本的錄音室版(稍後會比較兩者)最大的不同 點.一開始的樂團齊發後,塞爾藉由精準的樂團控制,把熱情一點一點散佈到每個音符裡,再 慢慢開始堆積,於快樂頌主題出現時一次呈現出來.這裡指揮雖然還是把樂團抓緊,但是卻 散發出無比的現場熱力,累積到聲樂部分後,效果不知為何稍微有些減弱.這邊必須要提一 下,這場演出女歌手明顯比男歌手表現要好上很多,特別是tenor部分實在是.....不敢恭 維. 進入聲樂部分,bass唱的還可以,只是感覺稍微弱了點.tenor剛剛提過,一口英國腔的德文. Soprano唱的不錯,只是沒有什麼特別的.Janet Baker的聲音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算是四個 裡面表現最突出的.塞爾在這邊開始拼命"催"樂團,跟歌手互相搭配下熱力驚人,而華格納 版的銅管更是有畫龍點睛之用.大合唱與錄音室比起來,少了整齊,多了熱度.後半段速度較 一般版本稍微快了點.重唱部份女聲完全壓過男聲,最後面則有一段比美福老51年的超激情 加速(結束後全場瞬間爆發). 跟錄音室版比起來,現場版的精確度稍嫌不足(廢話,現場咩),但是卻充滿錄音室沒有的熱 情.塞爾仍然精準的控制住樂團,但是卻在中間加入了能量跟光熱.不僅跟他平常給人冷血 的形象相距甚遠,第四樂章最後面更可以說是最精采的收尾之一.這版給人的感覺,有點像 是...."冰中生炭".清澈冰冷的音樂中,包含著席捲全場的熱力. BBC這個系列到目前為止總共發了三張貝九,一張鄧許泰特(個人貝九的最愛),一張庫貝立 克的克倫培勒紀念音樂會(紀念價值遠遠大於實際價值),跟這張塞爾.除了第二張外,一三 都具有相當強的熱力跟感情,特別是這張塞爾,不但有他的優點(精準,整齊,乾淨),更補充 他最缺乏的感情,絕對稱的上是名演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5.86
Dussek:推〔華格納版的銅管〕 218.165.192.222 10/12
Pachycondyla:推好文 140.112.81.49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