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mozartea (單車單)》之銘言: :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的問題是 : 考據出17~18世紀的標準A是415-417Hz 約莫比現在的標準A 440Hz 低了一個半音 : 也就是說 現在的C是的以前的C# 古代的C應該是現代的B : 那所有對調性的"描述"為何沒有改變呢? : 以前對調性的"性格描述"到現代都要降低半音看才準阿!! : 這我實在不懂 我從A大的問題來解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從現代的觀點往回看,我們需要從更根本 的東西、更古老的東西看才會知道這些概念怎麼形成的,否則就會如A大的疑問一樣,近 五百年來,常見的標準音有A=392, 415, 422, 440, 460 etc,原本五顏六色的調性可想 而知會變得眼花撩亂完全沒有連貫性。 前面V大有提供很好的觀點,就是過去作曲家所寫過的曲子會印在這個調性上,曲子流傳 愈廣,它的印象也就愈強。因此 b 小調不可能想不到巴赫偉大的彌撒、Eb 大調不可能 想不到英雄交響曲的法國號等等。但是,這不是原因,這是我們今日認識調性的方法。 不管事人的印象還是少數有連覺特異功能的人對不同固定音高有顏色幻想..這都不是不同 調性之所以「產生」不同個性的原因。 追根究柢,需要回到平均律被廣為使用之前,要回到十五或十六世紀,在我們熟悉的作 曲家出生之前,頂多在蒙台威爾第還是嬰兒的時代。 這個時候的律制跟現代很不同,但也不是最原始單純的純律或畢式律。在文藝復興後期, 音樂家們為了解決只用純律或畢氏律會產生的問題,慢慢發展出來比較複雜的律法,最 為通用的是 quarter-comma meantone。我不去詳細解釋這內容,基本上就是用了畢氏律 但是調整了完全五度的音程(稍微窄一些)來讓之間產生的三度不會離純律太遠。這是一個 線性的調律法,犧牲所有的五度來補全所有的三度。 這個調律法一直廣泛地用到了巴洛克初期,而各種新的調律法在巴洛克忠厚期是百花齊 放的,可見當時音樂家不甚滿足於這個律制。後來以統稱為 Well-Temperament 的一整 個學派佔了上風。聽鍵盤音樂的人會立刻反應,知道這個的中文名稱是平均律.... 嗎?! 錯! 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平均律最遙遠的調律法種類。連前面的 qc meantone 都比較接近平均 律。這個的翻譯基本上就是「好的律制」,提倡的是不平均的概念,而不是大家均等的 線性律制。(大家均等之下是大家一起不完美或大家一起玩美。不代表平均律。平均律是 所有的音程都不完美。qc meantone 是所有五度不完美,所有三度完美。這種「所有」都 一樣的是屬於線性律制) 所以回到「好的律制」們,有一些常見的理論包括 Kirnberger, Vilotti 等,今天也不 詳細講。這些不同的方式的主要目的背後的概念就是「當我需要五度的時候我希望五度是 準的,當我需要三度的時候我需要三度是準的」。很可惜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這是不可 能發生的,所以他們只能選擇一些他們要的五度以及他們要的三度把他們弄對,然後把少 用到的其他音程變得更加不平均來補償這些更準的音程。 這就是 irregular tuning,「不平均律制」的由來。這個不平均律制被稱為 Well-Temp- erament。所以以後請勿再稱巴赫平均律為巴赫平均律,他只有寫過巴赫不平均律。 所以在這些不平均律制之下,不再是每個三度一樣寬、每個五度一樣不準這類,而是你的 五度比我的寬,我的三度比你準這樣。不同律制會有不同的結果。因此X調因為五度比較準 聽起來就比Y調更空靈,而同時Y調五度比較窄就可以讓三度比較寬,所以Y調的一級三和弦 勢必聽起來比較不平衡。(學管樂的人知道三度偏低的音色跟偏高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在這個結果之下,為什麼我們說巴赫不平均律每一首個性都很不同,因為那完完全全 為了不同調性的不同個性而寫的。 這些不平均律制一直盛行到十九世紀。因此調性的個性在這兩百年間發展健全。就算今天 鋼琴大多用平均律(其實很少人用完全的平均律),這些調性的個性早已確立如V大所述。 因此的確因為每個調性的音程不同寬,所以會有不同個性。 最後回到A大的問題,由於是音程不同的關係,因此不管你標準音多高,結果是一樣的。 不管A=多少,A調的個性就是A調的個性,就算音高高了半音還是一樣。 所以大家不用猜了,用現代的耳朵回去想是想不出來的,但是從歷史推回來,調性的顏色 不是很玄的事情,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1.205.91.207 ※ 編輯: percus 來自: 31.205.91.207 (05/28 00:58)
Tebaldi:好文推!!! 05/28 01:27
elizas1201:推,完全看懂了 05/28 06:32
eddy13:謝謝分享。 05/28 08:40
radar735:專業好文推! 05/28 10:06
delaluna:推用心 05/28 13:01
ignacio777:長知識推~ Well vs. Equal Temperament 原來誤用了 05/28 13:54
nosap:太詭異了XD 05/28 14:08
like7732i:學長專業推 05/28 15:09
jrockman:說真的 超有趣的 請問有沒有詳細資料阿 好比這種調律要 05/28 15:28
jrockman:怎麼調? 很想玩看看 又或者有沒有哪個錄音版本 是還原 05/28 15:28
jrockman:當時的調律的 05/28 15:29
waggy:推專業文! 05/28 17:15
waggy:在樂團或人聲上也是用這種"不平均律"嗎? 05/28 17:19
waggy:印象中樂手會調整音準讓和弦聽起來更和諧? 05/28 17:20
amozartea:照你這麼說那改成平均律以後就不應該有差別了? 05/28 21:19
ssminko:現在用的也不是那麼純的平均律阿XDDD 05/28 22:25
clarinetinb:謝謝您的解說,讓我上了一課~~ 05/28 22:26
ssminko:文獻跟參考資料這方面的書是有不少 樓上有興趣可以去找 05/28 22:27
ssminko:Barbour : Tuning and Temperament 05/28 22:28
ssminko:要比較有趣一點的論戰可以找另一本,不過立場就很偏平均律 05/28 22:33
ssminko:Temperament: How Music Became a Battleground for the 05/28 22:34
ssminko:Great Mind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05/28 22:34
percus:回amo,差別會小很多。但是就如V大所言,已經深植人心了。 05/28 23:56
percus:waggy- 樂團或人聲比鍵盤明顯多了,因為容易做,效果也大。 05/28 23:57
percus:你去聽聽看日本的管樂團怎麼訓練的。一個三和弦可以有50種 05/28 23:57
ssminko:那已經深植整個西方音樂傳統文化歷史的一部分了 05/28 23:57
percus:不同音準產生的音色吧 :P 05/28 23:57
percus:http://www.hpschd.nu/ 這是我看過資源最完整的線上資料。 05/29 00:04
percus:上面是回復jrock的。至於錄音,大部分古樂團都有自己一套 05/29 00:04
percus:理論來複製當時代效果。AAM, Amsterdam Baroque等都可以參 05/29 00:05
percus:考。 05/29 00:05
Volodos:鍵盤一定比樂團要不明顯. 真要這樣調音, 那琴只適合一個調 05/29 14:00
Volodos:我們學校調音師是有這樣調過, 但不同調或遠系調會很麻煩 05/29 14:00
Volodos:這種調性概念在建立初期, 那時的鍵盤樂器十台有九台不準 05/29 14:01
Volodos:就算你調好音, 不用多久, 音很快就不準 05/29 14:01
Volodos:甚至有過, 演出者邊彈, 旁邊站人隨時轉備利用空檔調音 05/29 14:02
Volodos:等樂器發展成熟時, 這些概念都建立完了 05/29 14:02
Volodos:到了貝多芬時期, 很多調性的選用反而是跟樂器的發展有關 05/29 14:04
Volodos:像是熱情, 開頭三個音就到當時鋼琴的最低音 05/29 14:04
Volodos:Waldstein 選用最適合表現最高/低音的 C 大調 05/29 14:04
Volodos:事實上巴哈平均律有些當初也不是那個調 05/29 14:05
Volodos:只是巴哈要湊齊 48 首, 24 個調, 就隨手移過去罷了 :P 05/29 14:05
percus:嗯,鋼琴之後就不會再天天調音了。不過大鍵琴古鋼琴就隨便 05/29 17:42
percus:你變。我們學校的古樂器系,如果要用鍵盤,就前一天晚上寫 05/29 17:42
percus:信給調音師說明天要用哪個調音,每天都在換的:P 05/29 17:42
percus:的確樂器跟曲目跟條調是同時發展的 05/29 17:43
percus:如果是為平均律寫的就不應該動,如果不是為了平均律寫的, 05/29 17:43
percus:說真的調回去原本的律法真的是好聽。 05/29 17:44
calvin4:獲益良多。但,文中「五度是準的」與「三度是準的」,是以 05/29 23:52
calvin4:什麼為「準」呢?謝謝! 05/29 23:52
ssminko:跟純律比較 也就是 2:3 / 4:5 / 5:6 這三個從古希臘時期就 05/30 00:27
ssminko:被定義成完美數/和諧定義的範圍 05/30 00:29
momocom:推 05/31 03:49
smallterry:這就為什麼Mullova改走古樂後,被批評音準變差了 06/03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