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ocumen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1月3日(星期三) 下午4點到6點半 於高雄電影圖書館放映,並有映後座談 「無米樂」-------一部不能錯過的紀錄片 by 林靖傑 在台灣,紀錄片已經成為顯學,但很久沒看到這麼令我動容的紀錄片了,不只是被拍攝者 ,紀錄片工作者的態度與視野也都融入了整部片中。 看完「無米樂」這部紀錄片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很感謝顏蘭權跟莊子為台灣留下這 部片子。」當我們凝視的視野,擴大為漫漫的歷史長流時,有些東西注定將成過眼雲煙,有 些東西會堅實地留下來。未來有一天,台灣已經看不到美麗的稻浪,想像不到「爛田」如何 「準路」,想像不到抽苗、結穗等等最簡單卻永恆偉大的畫面,我們的身邊再也沒有一輩子 與天對話,因此修練出渾然天成大氣的智慧的老農,我們再也無緣感受到永遠幽默風趣與永 遠艱辛粗礪這兩者永遠並存的生命-----同時,無緣再受這樣的生命引導或者默默洗滌------ -屆時,我們必會發現,「無米樂」已無可選擇地,在台灣的紀錄片歷史中成為一部動人的 經典。 片中六七十歲的老農們,粗礪的軀體刻滿被勞動摧殘的痕跡,卻可以那麼生猛可愛,這是 看這部紀錄片時的「文化震撼」。 優美卻飽含人性的攝影,這是另一個驚嘆。原本以為,台灣鄉間居住環境一貫的雜亂侷促 ,呈現在鏡頭中的,也難免如國片一貫的「烏烏臭臭亂亂」,沒想到看到的卻不是這麼一回 事。啊,我只能說,我摒息於台灣農村之美(這美包含土地之美,以及上面的人的存在,與 存在的姿勢之美),這美是這麼真實,是被不曾有過的觀看角度給拍攝出來。 當然,那是因為拍攝者的眼睛(肉眼與心靈之眼)是全然地浸泡在那環境裡,而自然不刻 意造作地折射出來,反映在影片上。 所謂「紀錄片創作」,有太多「挖寶」的競逐。彷彿挖到一個很ㄅㄧㄤ`的題材,或一個很 精彩的人物,我(所謂「導演」)就會「勝出」-----這一直是我的感嘆。「紀錄片」是導 演炫耀才藝的舞台,還是呈現生命的平台?-------這是我另一個感嘆。其實,紀錄片永遠 是拍攝者與被攝者的對話與辯證,回到「拍紀錄片這件事」的最根源,我覺得「精彩」的 源頭,是拍攝者的態度與深度,一個豐富的拍攝者,永遠會遇到最動人的題材,即便那題材 是別人眼中一點都不ㄅㄧㄤ`的題材。這一點,顏蘭權跟莊子在「無米樂」這部紀錄片中,為 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值此之際,當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吳乙峰的「生命」時,我卻覺得顏蘭權跟莊子的「無米 樂」更讓我動容。等一下,不要誤會,我不是在比較「生命」跟「無米樂」裡頭的主人翁誰 比較令人感動,我想講的是在懸殊的拍攝條件下,一樣堅持的精神。資金永遠是紀錄片拍攝 者心中最大的痛與無奈。全景工作室拍地震的不懈精神我由衷地敬佩,但顏蘭權跟莊子在資 源少得根本不能相比的情況下(幸虧有公視紀錄觀點的挹注),拍出「無米樂」這樣的經典 ,更是讓同是影像工作者的我無條件地臣服。全景跳脫沒錢的窘境(相對於其他紀錄片工作 者),擁有資源繼續堅持理想茲茲於紀錄片工作,乃是吾人所欣見;但此時此刻的顏蘭權跟 莊子的「無錢樂」的傻勁,更令我會心。只是資金、條件的短絀摧殘紀錄片工作者的身心與 意志,我們可以用青壯的生命去搏一部值得的紀錄片,青壯的生命一去不復返,「無錢樂」 換取的紀錄片卻不能沒有人看。 顏蘭權跟莊子沒有媒體優勢,「無米樂」沒有顯著的話題,在「生命」這部紀錄片開創新 局,造成熱潮,令人喝采的同時,我希望人們也能以同樣的熱情投注到這部從拍攝者到內容 都素樸卻熠熠發光的紀錄片。 林靖傑 200409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