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ocumen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承認自己是趕流行,因為大家都說〈無米樂〉很感人,但並非〈生命〉那種灑狗血之作 ,我才想去看。 看完〈無米樂〉,除了滿臉的淚水之外,還多了一份罪惡感與慚愧。一對老夫妻(崑濱伯 與崑濱伯母),一年稻米的收成才賺七萬塊,他們卻甘之如飴。對於政府的施政,他們沒 有抱怨;對於 WTO的影響(給煌明伯:是WTO,不是WCO拉),他們或許不瞭解整個情況, 但稻米的價格一年比一年低,他們深受其害。 隨遇而安,不抱怨、不謾罵,甚至怪的是自己前輩子修的福不夠多,或者以前做過什麼對 不起別人的事情(崑濱伯扛下父親欠下的債務,一眼又瞎了,不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可能 是以前賣花生時,可能濕濕的,因此老天才要懲罰他)。 對於土地,他們的態度就像自己的愛人一樣:播種、插秧、除草、施肥、收割……,「土 地要口紅,就買口紅給她擦」。 插秧後如果雨少,稻子就會長的不漂亮,收割時如果下雨,稻子一淋雨受重碰到泥土,就 會不漂亮,賣不到好價錢。其中有一幕是稻子收成的那段期間,一直下雨,崑濱伯很怕雨 一直下稻子會發芽,可是又苦於排不到割稻機。因此利用晚上沒有下雨時收割,結果因為 剛下過雨,稻子濕濕的,原本每百台斤720的價錢,商人只願意以690收購。少賺三千塊的 他,一臉落寞難過的回到家,已經快要深夜十二點,吃著冷掉的飯菜。這時候崑濱伯母出 來,知道這個情況後,只是不斷拍崑濱伯的肩膀,說不要再想了,這樣就夠了… 這樣的畫面,真令人鼻酸 政府為了因應WTO的衝擊,提倡休耕的政策,但這些老農夫們認為,土地不能一直休耕, 土地如果不好好照顧,就不是土地了,就會失去土地應有的面貌,因此縱使種稻子會賠錢 ,他們還是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年輕人都到都市找工作,整個後壁鄉逐漸凋零之 際,這些老農夫們卻堅持只要活一天,就要踏在土地上工作一天的信念。 有太多太多的想法,我無法用筆寫出來,只好請大家去戲院,就能感受到,台灣這片土地 上,這些人事的熱情與堅持。 另外,值得鼓勵的是這些記錄台灣的影像工作人員,沒有他們,這些老農夫的生活,也無 法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總統戲院場次 6/13-6/16 (四) 10:20 2:50 5:00 7:10 9:20 11:20 -- BRAND NEW DAY http://www.wretch.cc/blog/tom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2.53
flywhale:推無米樂 但生命為灑狗血之作? 言重了 140.112.90.145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