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ocumen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無米樂」之後 攜手紀錄431革命嬉皮 取自番薯藤新聞中時電子報 張士達∕專訪 2006-05-17 04:00 紀錄片「無米樂」不僅創下驚人票房,更感動了無數人的心靈。莊益增與顏蘭權這兩位導演,在紀錄了樸實的稻農後,將鏡頭轉向了一群知識分子。這是一群台大哲學系學生,他們夾在為生活打拚的上一代以及享樂主義的下一代之間,掙扎在狂妄的理想與現實生活的夾縫間,他們是一群「431革命嬉皮」。 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辦理的「視聽媒體藝術專案補助計畫」,今年從45位具4年以上專業的音像工作者中,遴選出4位獲補助者,除了「431革命嬉皮」獲100萬元外,其他還包括邱立偉的動畫「日軍的寶藏」獲120萬元、陳明和動畫「根」100萬元,以及王俊傑的實驗作品「大衛天堂」80萬元。 當年台大哲學6怪 今如何? 「431革命嬉皮」這個名字,來自於1980年代台大男一舍的431寢室,有6個男生被稱為台大的哲學6怪。他們都是吸收了歐美思潮的存在主義的信徒,懷抱著左派改革的理想,成為當年的學運分子與社運先鋒,不過卻也不曾受過任何的政治迫害。從當年的青春正盛到如今年過40,這群人依舊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堅持著生命的吶喊,他們都無法成家立業,以社會世俗眼光來看,都是不長進的一群人,也是長不大的一群人。 顏蘭權表示,這群5年級生的生存時空其實是很尷尬的,堪稱是「最幸運的一代,同時也是最不幸的一代」。他們上一次所拍攝的「無米樂」中的稻農,其實正是再上一個世代的人的代表,一輩子受制於社會規範,為生活打拚,讓下一代衣食無虞。而受惠的這群5年級生,則享有如脫韁野馬般的狂妄思潮與社會理想,既無法像上一代一樣刻苦耐勞,又無法像新生代那樣真正的享樂至上,甚至往往一直到快40歲都無法擁有穩定的經濟能力。 郝志亮、沈懷一 都是嬉皮成員 即將被莊益增與顏蘭權紀錄的這群「革命嬉皮」中,不乏是台灣藝文界人士並不陌生的:音樂鬼才郝志亮與沈懷一,以金門王與李炳輝的「流浪到淡水」專輯一炮而紅,至今依然是音樂工業的邊緣人;投身社運的劇場工作者耿一偉,20年來累積的財富只有一屋子的書;以及最有「成就」的何宗憲,早年是優劇場成員,如今考上中醫執照,成為病人眼中的救世佛陀。當然,還有一個「431」成員,就是導演莊益增自己。 莊益增與顏蘭權從3、4年前開始整理這些「431革命嬉皮」的生活紀錄。對於鏡頭前的這些對他們自己來說最熟悉的這一群人,他們還計畫以搞怪的方式,加入一些例如孔子的名言之類的註腳在片中,既可彰顯這些人與這些古早教誨背道而馳的荒謬,卻也同時強調他們在社會集體的妥協墮落中,以另類方式忠於自我理想的一面。在這個崇高理想已經被消磨得非常不堪的年代裡,這群革命嬉皮在片中所呈現出的20年來的生命切面,也許將提醒大家曾經有過的那一絲最狂妄的夢想。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