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documen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無米樂, 辛酸、堅持、不低頭... 這是我第一個想法。 看完這部片, 更加深了我的震撼...。 閒來無事時,總會跟著我老爸去田裡, 拿拿鋤頭挑挑土, 發現, 其實挑土、播種等等是也有技巧的。 是阿!有技巧的耶,這算專業吧? 然而, 這樣的專業有受人尊重嗎? 這樣的專業有優渥的收入嗎? 這樣的專業能享受著現今社會所謂的上流生活嗎? 沒有, 這樣的職業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 說說電影中的情節, 以前,觀念中仍覺得農人還好阿, 遠早以前,很多農人都是所謂的田僑, 因為政府徵收土地突然成為暴發戶, 雖然仍持續著耕種,但經濟卻是富足而免於擔憂。 曾幾何時, 田僑時代已經落沒, 取而代之崛起的是尷尬的農耕時代,以及經濟起飛的時代, 這是時代洪流的轉變,無可避免。 也留下了見證--背負著傳統與嶄新替換中不知所措的農民。 令人不捨卻又深深尊敬的是這些在時代洪流的世代中輪轉交替的主角, 無奈、矛盾、掙扎的心情卻又能坦然視之,苦中作樂。 這種生活哲學卻是我們怎麼也無法媲美的。 說到昆濱伯賣米的那段, 讓我感受很深,也讓我難過不止, 更是讓我深刻體會到農人的辛勞。 透早雞未啼就出門,衣服濕了又乾,天黑暗瞑才回家, 沒有假日,隨著天候吃飯,擔心稻子會不會因為太熱或太冷而彎腰, 颱風肆虐,半夜也得趕著收成, 稻米垮了,沒有收成,怎麼辦? 只能自認倒楣, 這樣辛苦的勞動卻只換來微薄的薪資。 能說買主壓榨嗎? 不行,因為雙方的立場不同, 很多事不是只能用『情義』的角度來看待。 所以,我也只能心疼與難過, 但卻也感受到了現實生活的殘酷。 再者, wto的衝擊使得政府規定農民必須休耕, 輪流耕種, 這...又能以怎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 是『放下』、『不放下』,還是『放不下』呢? 雖然政府有補助休耕時的經濟, 但我想,他們在乎的不是錢, 而是對這份土地的熱愛,以及延續生命的使命感。 看完這部電影,有收穫嗎? 一連串的無奈、心疼、感動、憤怒....? 不,我學到了『堅持』。 這很難用言語形容, 逆境中還能自我安慰, 不是『認命』,而是『知命』, 以及熱愛土地的那份情感, 怎能不叫人動容? 寫完了。 耳際繚繞起昆濱伯樂天知命的歌聲, 腦海中播放著昆濱伯與昆濱嫂打情罵俏的三八表情, 應該是幸福的阿, 但似乎總隱留那麼些許的無奈與惆悵...。 突然自私的想著, 還好當初我老爸沒有選擇成為農夫, 免去了在這時代巨流中擔任無辜的主角, 也免去了為下一代的未來掙扎與矛盾著, 更免去為了尋求生計而需另尋副業, 打著棉被並忍受不知淚水還是汗水的交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