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news.163.com 2005-04-11 15:41:16 來源: 荊楚在線    李鴻章出使俄國期間﹐受邀觀看一次民間遊行。俄方組織不慎﹐擠死壓傷了很多人。 當李鴻章得知俄官員將把死傷數字詳報於沙皇時﹐他不以為然地說﹕你們這些大臣太 沒經驗了﹐我在直隸任總督時﹐那裡因時疫死了幾萬人﹐而我向皇帝寫奏章時﹐並不 告訴他數字。您說﹐人都已經死了﹐幹嗎還要讓皇帝苦惱呢﹖ 李鴻章以為這種老到的滿清官場經驗可以喚起俄方佩服﹐未曾想記載此話的維特在回 憶錄中嘆道﹕我想﹐我們畢竟走在中國前頭了。 由一語而判斷走在了中國前頭﹐這是不是過分了一點。細想一下﹐還真不過分。當時 中俄的吏治﹐都是封建的人治﹐但是﹐兩者的區別還是明顯的﹐彼得大帝倡導的勵精 圖治﹐帶來了上下振作﹐共度時艱的氣象。這裡頭的前提條件﹐就是開眼看世界﹐開 口講實話。而當時中國的吏治﹐雖然在洋務運動的沖擊下﹐官員們開始勉強睜眼看西 方﹐但不幸的是﹐張口說假話的習慣並沒有改變。欺上瞞下之風﹐仍然作為潛在的官 場運作方式﹐被頑強和普遍地沆瀣於廟堂之間。無怪乎出洋之際的李鴻章下意識地對 俄方之舉提出"不敢苟同"的看法﹐盡管背離世界潮流﹐以醜作美﹐但他這次倒算是無 意中說了一回實話﹗ 在李鴻章眼裡﹐百姓之命如螻蟻之命一般不值什麼﹐所以出了事﹐隻要不觸及到官位 ﹐別的什麼都可以犧牲。李的為政理念﹐從皇權的角度看﹐似乎也錯不到哪裡去﹐天 子牧民﹐民如草芥﹐隻要不翻天﹐就別讓皇帝老兒沒來由地苦惱了。正是看到了這一 點﹐李鴻章和李鴻章們才摸準了脈﹐得說假話時且說說假﹐能遮掩處盡管遮﹐皇上太 平﹐俺也自在﹐至於地方上的亂子﹐總不至於一下子掀掉了李某的頂戴。所以﹐天大 的事﹐先遮住了上頭再說。在李的內心裡﹐什麼民本﹐就是拿草民的本﹐換太平之位 。 李鴻章是清廷有數的受寵官員之一﹐他的老到﹐源於他的為政經驗。不用說﹐李用這 套辦法﹐周旋於官場數十年﹐並沒有玩不轉﹐相反還深得上意﹐博受下愛。無怪乎李 逝世後朝廷痛感"樑傾棟折﹐驟失倚侍"。但是他的老到﹐並沒有給大清帶來幸運之光 。在無奈之際﹐他終於意識到自己這套老到的辦法﹐面對世界﹐根本無法逆轉大清國 的厄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的下級也用這套辦法﹐搪塞和應付他的嚴命。例如在 他受命談判辛醜條約之時﹐賠款問題全是交由下級官員談的﹐結果是大清國賠款4億 5千萬兩﹐李照奏朝廷﹐回電是﹕"應準照辦。"殊不知﹐列強之意﹐在於中國人"人均 一兩﹐以示侮辱"。李之舉是多麼不應該的照轉﹐多麼大的喪失原則﹗ 李鴻章生於1823年﹐於今180年矣。有人說﹐要學習這位洋務大臣之新潮、精明、幹 練等。我看﹐宜家之處皆可學﹐但不能學的是他那種"老到"﹐建立在自負、超然﹐對 苦苦換氣的蕓蕓眾生的蔑視感之上。當今之時﹐應滅除這種"老到"﹐不能讓它再滋新 葉。 (摘自《湖北日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6.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