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China 看板] 作者: sling (颸羚 愛不起) 看板: China 標題: 詩人元帥──陳毅元帥 時間: Wed Jul 24 21:36:02 2002 詩人元帥──陳毅元帥 博學多才,文武兩全﹔光明磊落,剛毅如山﹔胸襟坦蕩,仗義執言﹔寬厚仁慈, 偉人風範。 陳毅(1901~1972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共和國元帥。 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紅 軍長征後,留在贛粵邊區領導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再組建新四軍,建立起蘇皖 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率領華東野戰軍抗擊國民黨五十萬正規軍。指揮了著名的孟良 崮戰役。參與組織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國務院副總理、 外交部長、軍委副主席等職。 1.追求真理 投身革命 陳毅生於四川樂至縣復興場一戶小地主之家。父親是個文人,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尤擅書法。陳毅從小受父親的影響,興趣廣泛。五歲時開始啟蒙,七歲時隨父出蜀到 湖北外祖父任職的地方。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朦朧地意識到統治階級的腐敗。九歲時 返回樂至縣繼續讀書,由於陳毅聽話,好學上進,很得老師喜愛。陳毅十五歲時畢業 於德勝鄉高小,不久考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 當陳毅赴成都求學後,本來已不富裕的家庭急劇敗落,到陳毅考入工業學校時, 已落入貧民階層。陳毅少有鴻志,有一次老師說“四川沒出過大將”。陳毅立即反駁 說:“現在是民國了,要是多出幾個科學家就好了。” 由於家道敗落,陳毅在成都上學時開始尋求出路,他想去當兵,但看到軍閥混戰, 給人民帶來的是災難,就打消了這種念頭。正在他徘徊之時,吳玉章在成都宣傳赴法 勤工儉學之事,陳毅欣然報名,1919年走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道路。 在巴黎勤工儉學期間,陳毅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生了轉變。他參加了巴黎 的工人運動。在巴黎期間,成了維護中國學生利益的領袖之一。1921年10月,因組織 並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觸犯了法國當局,被押送回國。在國外經歷了一場風 雨之后,陳毅的革命意志更堅強。他回國後第二年加入了剛剛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建 立起來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秋,陳毅來到北京,入中法大學學習,在這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李大 釗的引導下,邊學習學從事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陳毅在中法大學畢業之後,開始了 為中國革命事業而奔波。此時他已把自己的謀生甚至生命置之度外,而是全部投入到 革命事業之中。他受黨組織之命,到四川萬縣做川軍的工作,促使其響應國民革命軍 的北伐戰爭。之後,又到合川地區參與劉伯承等人領導的武裝暴動。1927年春,陳毅 奉命東入武漢,到中國軍事政治學校擔任中共委員會書記。陳毅已從受馬克思主義影 響,上升為職業革命活動家。 2.不畏艱難 游擊贛粵 1927年 5月,駐防宜昌的夏斗寅勾結四川軍閥楊森進攻武漢,時任武昌衛戍司令 的葉挺組織部隊抵抗,陳毅協助惲代英在軍校開展戰前動員,之後隨部開赴前線,從 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後,武漢三鎮充滿血腥氣,陳毅奉黨的指示,離開武漢 前往江西。在趕赴南昌的路上,南昌暴動已經發生,起義隊伍抵不住反動軍隊的進攻 主動撤出了南昌城。陳毅追到撫州,趕上了正在撤離南昌卻不知向何處去的失敗隊伍。 陳毅被任命為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指導員。 南昌起義是共產黨獨立組織武裝的開始,準備並不充分,對革命環境和鬥爭條件 缺乏準確的認識。起義隊伍在南下廣東時主力部隊在潮汕地區被反動勢力擊敗了。到 十月下旬,部隊被打得七零八落,部共還剩下七八百人。師、團級的政工幹部只剩下 陳毅一人。朱德在天心圩對部隊進行了整頓,他宣布:“今後這支隊伍由我和陳毅共 同領導。”陳毅動員說:“南昌起義是失敗了。但南昌起義的失敗不等於中國革命的 失敗。中國革命還是要成功的。……只有經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 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他幫助朱德整頓紀律。喜舞士氣,力挽危局。這支隊伍轉戰 於閩贛粵湘地區,保存了南昌起義的種子。 1928年 1月,陳毅參與領導了湘南起義,成立工農紅軍第一師,任師黨代表。同 年四月協助朱德率領這支隊伍向井岡山區轉移,在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 隊伍勝利會師,共同組成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陳毅在這支隊伍中歷任師長、軍委書 記、政治部主任等職。 1929年初,隨毛澤東、朱德率部轉戰於贛南、閩西,擴大了革命根據地。同年六 月,陳毅在龍岩主持召開了中共第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議系統總結了紅四軍的軍 事和政治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會後陳毅受命赴上海參加中央軍 事工作會議。行前他專門到閩西蚊洋面見毛澤東聽取意見。到上海後,陳毅向黨中央 遞交了《交於朱毛紅軍及其歷史狀況的報告》,使黨中央對井岡山根據地和紅四軍有 了基本的了解。他堅決支持毛澤東“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思想。會議期間,在周 恩來的主持下,代表黨中央起草了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協助毛澤東召開了紅四軍 第九次代表大會。 在此後的五年中,陳毅協助朱德和毛澤東積極開展擴大根據地的鬥爭,參加了反“ 圍剿”鬥爭。他先後擔任了紅六軍政委、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委、 西方軍總指揮等職。 1934年10月,紅軍離開瑞金開始長征時,陳毅身負重傷正躺在利用農舍建起的病 房中。周恩來在臨行前去看望陳毅並向他傳達了中央的指示,任命陳毅為中華蘇維埃 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負責軍事指揮。陳毅奉中央指示,在中央機關撤退之後, 負責出安民告示,安置了上萬名傷員,然後把隊伍分散成游擊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游 擊戰爭。 中央機關撤離蘇區之後,“左”傾錯誤仍在,所剩不多的部隊還在與敵人死拼硬 打,損失進一步擴大。直到遵義會議之後,接到改組後的中央軍委的指示,才改為游 擊戰爭。陳毅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敵人數十萬大軍層層“圍剿”,叛變者時有 發生的惡劣環境中,陳毅率領游擊隊轉戰於以油山為中心的贛粵邊區。在三年的時間 裡,陳毅與戰士們晝伏夜出,風餐露宿,飢渴常在,死亡常臨。多次死神在他身邊徘 徊。1936年冬,陳毅和少數游擊戰士被圍困於梅山長達二十餘天。在九龍一生之際, 他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寫下了含有絕筆之意的《梅嶺三章》。其中的“后死諸君多努 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成為革命者的絕唱。 三年的南方游擊戰爭,意義非常重大,它使革命根據地仍然留有革命的火種,為 革命戰爭保存了戰鬥骨幹,使根據地的人民在革命失敗後仍對革命抱有希望,同時, 為革命的勝利和發展在南方保存了支撐點。 3.組織新軍 抗日蘇皖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毅以一個革命家的意識,判斷國共合作,團結抗日已成大勢 所趨,因此,他主動與南方游擊區的地方政府交涉,商談聯合抗日問題。在正式接到 黨中央的聯合抗日通知後,他冒著生命危險到各游擊隊中傳達中央指示,收編游擊隊, 當他到蓮花山找到譚余保的隊伍時,被當成叛徒,差一點兒被砍了頭。 1938年初,新四軍成立,陳毅被任命為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一 支隊司令員。三月,他率部開赴江南敵後抗戰。同年 7月,他率部在京滬鐵路新丰部 對日寇發起襲擊,並取得首戰勝利。陳毅帶領部隊在蘇南堅持抗戰,創建了以茅山為 中心的根據地。1939年夏,新四軍派出的“江南抗日義勇軍”一度打入上海郊區,襲 擊了虹橋機場,引起了很大震動。 陳毅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向江北發展,1940年在蘇北開創了抗日根據地。國民黨 的部隊在這一時期不斷製造磨擦。駐蘇北的有地方雜牌軍,有宋子文系統的稅警,還 有蔣介石的嫡系韓德勤的部隊。他們之間也有矛盾。陳毅巧妙地利用矛盾,爭取友軍, 並在適當的時機給頑固派以有力的回擊。1940年10月,韓德勤率一萬五千人向蘇北新 四軍發起進攻。陳毅在穩住雜牌軍,促其中立後與粟裕精心組織指揮了黃橋戰役,他 們將主力全部收縮集中,採用誘敵深入之計。把敵人引入黃橋我軍伏擊圈後與敵展開 激戰。戰鬥持續一晝夜,殲敵一萬餘人。一戰奠定了蘇北根據地的基礎。中央軍委對 此戰的勝利給予了高度評價。 皖南事變之後,陳毅受任重建新四軍軍部並任代軍長,與劉少奇一起挑起了率華 中九萬軍隊抗戰的任務。在最黑暗的時期,陳毅率部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夾擊 中堅持抗戰,把新四軍建成一支鐵軍。 在日寇瘋狂的“清鄉”“掃蕩”侵略中,陳毅與粟裕等將率領部隊擊退了日寇的 一次次進攻,使根據地越打越大,使新四軍的隊伍越打越大。到日本人無條件投降時, 新四軍由1938年的萬餘人發展到三十餘萬人。在七年多的抗戰中,殲滅敵偽軍四十五 萬人。陳毅率領新四軍為中華民族的抗戰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4.揮師勁戰 逐鹿中原 抗戰勝利前夕,陳毅到延安參加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會議 結束後,奉命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接到命令后他馬上抵山東臨沂赴任。 到任之後,陳毅立即統率山東、華中兩戰區的部隊進行整訓待命,以防內戰的發生。 抗戰勝利之後,經過短暫的平靜之後,蔣介石終於發動了內戰。陳毅因思想有備, 軍隊經整訓戰鬥意志更強,因此華中及山東的部隊一下子就牽制了國民黨五十萬正規 軍。 1947年 1月,陳毅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與副司令粟裕率部開始了解放戰 爭。他們運用運動殲敵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國民黨的部隊。魯南一戰,殲滅 國民黨軍隊一個機械化快速縱隊,隨後在萊蕪打了一個漂亮仗,一舉殲敵六萬人。幾 個戰役下來,收復城市十三座。 國民黨進攻華東我解放區的部隊雖連遭挫折,損失不小,但並未削減進攻的勢頭。 為了滅掉敵人的氣焰,陳毅與粟裕決定打全部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國民黨整編第七 十四師。他們指揮部隊,調動敵人,耐心尋找戰機。1947年 5月我華東野戰軍終於從 八九個一字排開的敵人整編師中,把第七十四師包圍於孟良崮地區,一舉把蔣介石的 最精銳、最現代化的這支部隊乾淨、徹底地消滅了。此戰的勝利,震懾了國民黨進攻 華東根據地的部隊,使任何一支部隊都不敢輕易向解放軍進攻。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陳毅率華東野戰軍給予了得力的配合。之後,兩支大 軍協同籌備淮海戰役。1948年秋,遵照中央指示,為了配合消滅黃伯韜兵團的戰役, 陳毅率部攻克宿縣,切斷了蚌埠與徐州的聯系并完成了對徐州的包圍。殲滅黃伯韜兵 團後,又與劉、鄧大軍配合,全殲了黃維兵團。經過六十五天戰鬥,陳毅和粟裕率部 與劉、鄧大軍緊密配合,殲滅國民黨主力部隊二十二個軍,計五十多萬人,解放了長 江以北地區。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戰役中,兩支龐大的部隊在陳、粟、劉、鄧首長的指 揮下,團結協作,緊密配合,如同一個整體,顯示了任何軍隊都無法比擬的戰鬥力。 淮海戰役之後,華東野戰軍改編為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1949 年 4月,陳毅率部與劉鄧大軍一起發起了渡江戰役,一舉突破長江天險,解放了南京、 上海、杭州及華東諸省。 5.文武雙全 詩人元帥 陳毅一生多才多藝文武雙全。青年時期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他本人天資聰 穎刻苦好學,因此學識頗豐。陳毅好詩文,每有感慨必以詩來表達。在喜時、怒時、 哀時均有詩興而發,即使在死難臨頭之際也掩不住他的詩興。因此,人們對陳毅有“ 詩人元帥”之稱。郭沫若有一首詩贈陳毅:“一柱南天百戰身,將軍本色是詩人。凱 歌淮海中原定,團結亞非正義伸。贏得光榮歸祖國,敷揚文教為人民。修篁最愛莫干 好,數曲新詞猿鳥親。” 陳毅不僅喜歡詩,還喜歡下圍棋。陳毅逝世後,日本棋院於1937年追贈陳毅為名 譽八段。 陳毅一生坦蕩無私,豁達大度,從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識大體、顧大局,從 無個人私利。他為人坦誠寬厚,從不責怪或報復他人。前文提到的那個幾乎把陳毅送 上斷頭臺的譚余保,在察明真相後親手為陳毅鬆綁,然後用繩子把自己捆了起來,要 求自關禁閉,以贖錯怪陳毅之罪。被捆了五天且幾乎喪命的陳毅不僅未責怪譚余保, 還制止了他的贖罪行為,並表揚他革命警惕性高,鬥爭堅決,立場堅定。如此寬廣的 胸懷實在感人至深。陳毅不愧為將帥的楷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陳毅受命擔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任上 海市市長。他一面指揮部隊解放東南沿海諸島,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一面領 導上海人民自力更生、恢復和發展生產。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1958 年 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 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同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決鬥爭,遭到迫害。1972年 1月在北京逝世。陳毅文武 雙全,博學多才。他撰寫的軍事論著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已收入《陳毅軍事文選》。 他的詩詞作品已收入《陳毅詩詞選集》。 陳毅年表 陳毅字仲弘,1901年 8月26日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 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押解回國。 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春在重慶《新蜀報》任文藝副刊主筆,秋天到北京中法大學讀書,加入中 國共產黨,在李大釗領導下,從事工人、學生運動。 1926年初畢業後,參加領導了“三一八”愛國運動。 1923年 8月被派往四川萬縣,推動川軍響應北伐,11月調往重慶,參與滬州、順 慶 (今四川南充) 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 1927年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任該校中共委員會書記。 1927年 7月中旬,軍校改編為張發奎掌握的第二方面軍教導團, 8月 2日由武昌 順江東下,至九江,被張發奎繳械。陳毅布置應變工作後南下,在撫州趕上南昌起義 部隊,任七十三團的指導員。起義軍失敗後,與朱德等整頓餘部,在江西、廣東邊界 轉戰,保存了革命武裝力量。 1928年 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任師黨代表。 1928年 4月,與朱德率部到達井岡山地區,和毛澤東會師,先後任第十二師師長、 紅四軍軍委書記,參與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29年 1月,隨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出擊贛南、閩西。 1929年 2月,任第一縱隊黨代表,與縱隊長林彪率部參加大柏地、攻打汀州等戰鬥。 1929年 6月,主持召開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前委書記。會後赴上 海向中共中央全面匯報紅四軍情況。在周恩來主持下,代中共中央起草給紅四軍前委 的指示信,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回紅四軍後,協助毛澤東召開中共紅四軍第九次 代表大會,制訂古田會議決議。 1932年後,歷任紅六軍政委、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委等職,參 與領導反“圍剿”。 1934年 8月,指揮作戰時負重傷。 1934年10月,第一方面軍長征後,他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 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留在蘇區堅持鬥爭。 1935年 4月,根據遵義會議決議精神,與分局書記項英召開會議,確定長期堅持 游擊戰爭,保存和積蓄革命力量,準備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針。 1936年12月,他在梅嶺被國民黨軍圍困達20天,考慮難以脫身,便寫了《梅嶺三 章》。 抗日戰爭爆發後,掌握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精神,乃與項英主動同國民黨 地方當局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 1937年 9月到南昌,與中共中央恢復了斷絕近三年的聯繫。 1937年11月,赴湘贛邊區傳達中共中央指示,險些被不理解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的 當地領導人錯殺。後又到皖浙贛邊區進行傳達,使這些游擊隊及時下山編入新四軍。 1938年 1月,任新四軍第一支隊支隊長,率領第一、第二支隊挺進蘇南,開闢以 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任江南指揮部指揮,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間打擊日偽 軍。隨後率蘇南主力北渡長江,任蘇北指揮部指揮。 1940年10月,指揮黃橋戰役,取得軍政全勝。隨即北上,在鹽城同八路軍南下部 隊會師,為建立蘇北抗日根據地打下基礎,開創了華中抗日新局面。 1940年11月,他代理華中總指揮部總指揮,與政委劉少奇統一指揮華中的八路軍、 新四軍部隊。 1941年 1月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軍部,任新四軍代軍長,與劉少奇等指揮華 中 9萬部隊,堅持抗戰,發展和鞏固華中抗日根據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曾參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同時繼續通過電報 參與對華中地區和新四軍的指導。 1945年 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統率華中、山東的八路軍和 新四軍,抗擊五十餘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的進攻。 1947年 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同副司令員粟裕、 副政委譚震林等指揮部隊連續取得宿 (遷) 北、魯南、萊蕪等戰役的勝利。 1947年 5月,指揮孟良固戰役,殲滅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 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1947年秋,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同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一部實行外線出 擊,挺進豫皖蘇,與劉 (伯承) 鄧 (小平) 野戰軍、陳 (賡) 謝 (富治) 集團密切配 合,在中原地區大量殲敵,迫使國民黨軍陷入被動地位,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 的作用。 1948年 5月兼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 1948年11月至次年 4月,作為總前委成員之一,參與指揮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 解放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東南廣大地區。 1949年 5月,兼任上海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指揮部隊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 和土匪,籌建華東海軍、空軍和陸軍技術兵種,加強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6年當選為中共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8年後兼任外交部長。 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66年 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受到嚴重迫害。 1969年夏,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和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一起,全面深入 地分析國際形勢,向中共中央提出打開對外工作新局面的戰略性建議。 1972年 1月 6日,在北京逝世。 來源: 人民網 -- 講不出的都可給你猜透 令我發覺開不了口 你那眼角斜望著我 令我心動 讓我心跳 令我失控 很想講的不敢跟你講 最怕進退不得的迷惘 每次偶爾 沿途遇上 令我失儀 讓我失控 令我失意 躲於哪處 總是想你 沒一處不在 花花世界 這麼廣闊 就算天那樣大 或處境怎樣壞 但已跨過疆界 永沒法子愛你 你或會同情我 極度迷惑了 而能力上永遠付不起 永遠沒法給予你 你渴望那份完美 越是迷住我 豪華名貴 越是發現愛不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79 -- 講不出的都可給你猜透 令我發覺開不了口 你那眼角斜望著我 令我心動 讓我心跳 令我失控 很想講的不敢跟你講 最怕進退不得的迷惘 每次偶爾 沿途遇上 令我失儀 讓我失控 令我失意 躲於哪處 總是想你 沒一處不在 花花世界 這麼廣闊 就算天那樣大 或處境怎樣壞 但已跨過疆界 永沒法子愛你 你或會同情我 極度迷惑了 而能力上永遠付不起 永遠沒法給予你 你渴望那份完美 越是迷住我 豪華名貴 越是發現愛不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