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China 看板] 作者: sling (颸羚 愛不起) 看板: China 標題: 精謀善戰──林彪元帥 時間: Wed Jul 24 21:55:05 2002 精謀善戰──林彪元帥 精於運籌,多謀善戰﹔攻於心計,貫用機巧﹔深沉寡語,用心歹毒﹔殘忍虛偽, 陰險詭譎。 林彪(1907~1971 ),軍事家,共和國元帥。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 昌起義。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參加了紅軍長征。抗 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 遼瀋、平津等重大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 等職。“文化大革命”中組成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 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 1.在紅軍征戰中迅速擢升 林彪1907年12月 5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戶地主家庭。少年時期沉穩內向,善 動腦筋。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和各種進步思潮的興起,林彪逐步接受了新的思想。 他於1923年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當時只有十六歲。十八歲時南下廣州,入黃 埔軍校學習軍事,在這裡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北伐戰爭開始後,林彪奉命參戰,北伐軍打到武漢後,他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二 十五師七十三團任排長。大革命失敗之後,在血雨腥風的惡劣環境中,林彪選擇了革 命道路,他隨本部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的隊伍在南下途中失敗,隊伍多被打散。隨後,林彪參加了湘南武裝起 義,並隨著武裝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央蘇區的開創者之一。 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林彪初任工農紅軍第四軍的營長、團長,因指揮作戰有方, 提升很快,到1929年春,紅四軍主力轉戰於贛南、閩西時,升任第一縱隊司令員。隨 著紅軍的發展和編制的擴大,1930年 6月,林彪升任紅軍第四軍軍長,時年二十三歲。 林彪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參加了中央紅軍的多次重大戰役,在征戰中其軍事 才能進步很快,到1932年 3月,他升為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之一的第一軍團總指揮,後 來改稱為軍團長。林彪在指揮作戰時,善於打突擊。當一切布置停當,基本條件具備 之後,就組織幾股部隊來個猛打猛衝,這種方式屢屢奏效。尤其是對於國民黨的雜牌 軍和地主武裝,因其戰鬥力不強,官兵貪生怕死,遇到力量較強的部隊一衝就亂,一 亂就敗。所以,林彪的突襲戰術經常得手。他本人也隨著勝仗的增多名聲漸大並迅速 提升。他任軍團總指揮時年僅二十五歲。 林彪在殘酷的鬥爭環境中其思想也發生過動搖。曾經發出過“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的議論。對革命的前途持悲觀態度。為此毛澤東專門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批評這種思想。盡管發生過動搖,但他還是在高級指揮員的位置上把武裝鬥爭堅持了 下來。 從井岡山根據地的創立到紅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林彪始終在第一線堅持指揮戰 爭。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參加了紅軍長征。他率領的紅 一軍團是長征的主力部隊之一。 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路線,改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軍委,由 毛澤東負責軍事指揮。遵義會議後紅軍初戰失利,再加上許多幹部對紅軍繞著圈子走 表示不理解,對比,林彪曾給中央寫信,建議由彭德懷出來接替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 此事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斥責。 林彪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從排長逐步升為軍團長,並以此奠定了他一生 的重要領導地位。 2.靠平型關戰鬥得以揚名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之後,為了培養抗日軍政幹部,黨中央決定成立抗日紅軍大學, 林彪出任校長兼政治委員。 全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三個師, 林彪任一一五師師長,是三位師長中最年輕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以師為單位分 頭開赴抗日前線。一一五師奉命東渡黃河,到雁北地區阻擊日軍的進攻。 1937年 8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平津之後,沿平漢、平綏、津浦鐵路長驅直入。 9 月中旬,西進日軍占據大同,其主力繼續南下。進占蔚縣、廣靈、靈丘的日軍第五師 團主力企圖奪取平型關。為了配合國民黨第二戰區軍隊作戰,我八路軍 115師在林彪、 聶榮臻的率領下,進駐平型關東南的上寨、下關地區,待機殲敵。 到達預定地點之後,林彪反復研究了雁北的地形和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認為只 能尋找有利地勢打伏擊戰,不能找陣地戰。經過對平型關一帶的地形偵察,最後確定 利用日軍瘋狂而輕敵的弱點,占據有利地勢,設伏待敵,打較大規模的伏擊戰。 1937年 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一部由靈丘進占平型關北部的東跑池地區。八路 軍前方總指揮部於二十三日命令我一一五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一一五師接到命 令後,林彪決定利用關溝至東河南鎮之間公路修在山谷中間的有利地形設伏待敵。決 心下定之後,部隊於二十三日隱蔽進入平型關以東冉庄和東長城村待機。與此同時, 派出騎兵營和獨立團向靈丘方向活動,鉗制日軍,以便保障主力的翼側安全。 9月24日,一一五師組織了營以上指揮員進行現場勘察,並作出了具體部署。是 日夜晚,各部隊冒大雨向指定位置開進。25日拂曉,部隊全部進入設伏位置,完成了 各項戰鬥準備。 9月25日晨,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攜帶大批輜重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 路開進,日軍大搖大擺,根本不以為有中國軍隊敢於阻擊。上午七時左右,日軍全部 進入一一五師設伏地區。指揮員當機立斷發起進攻命令。一陣伏擊的槍彈,給敵人大 量殺傷。隨後各團利用有利地勢發起衝擊。六八五團經激戰殲敵一部。六八七團切斷 了日軍的退路。六八六團第一、三營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日軍雖遭突然打擊,戰鬥力 仍非常強大,還能組織起強大的火力進攻。我八路軍對日軍進行分割包圍,多次打退 日軍突圍。東跑池方向的日軍回援被圍,被六八五團打退。戰鬥進行到十三時左右, 被一一五師圍住的日軍全部被殲。但駐守團城的國民黨軍隊臨陣脫逃,給東路池一帶 的被圍日軍留下了機會,使這部分日軍得以突圍逃走。 這次伏擊戰,由於部署周密,動員有力,指揮得當,所以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殲滅 戰。此戰殲滅日軍一千餘人,繳獲步槍一千餘支,輕重機槍二十餘支。擲彈筒二十九 餘具,火炮一門,戰馬五十三匹,擊毀汽車百餘輛,馬車二百餘輛。 平型關之戰,是我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也是中國軍民殲擊日軍 規模較大的一次。此戰之前,侵華日軍並未遇到什麼抵抗。他們把幾十萬華北國民黨 軍隊驅趕得望風而逃。所以,平型關大捷意義非常重大。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 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正是 由於平型關戰鬥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此戰在全國的輿論工具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 刊登載。林彪作為作戰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 平型關大捷之後,林彪繼續率一一五師戰鬥在抗日前線。1938年 3月 2日,林彪 率部行軍途經山西隰縣時,被閻錫山的晉綏軍哨兵誤傷。傷後護送延安休養治療,冬 天赴蘇聯就醫,直到1942年初才回國。 3.在解放戰爭中顯示才能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我黨從華北和華東抽調十餘萬軍隊和地方幹部出關,擴展東 北根據地。林彪受命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和中共東北局書記 等職。就在我黨向東北地區調集幹部和軍隊的同時,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分海、陸、 空三個層次向東北派遣軍隊。敵人在很短時間內就向東北調集了三十萬全部美式裝備 的軍隊,後來軍隊數量增加到六十余萬人。 中共東北局和東北野戰軍,執行黨中央“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策略,放棄大 中城市,下到農村搞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權,發動人民群眾,壯大武裝力量。在形 成穩定格局之後,東北野戰軍從北向南展開進攻。通過“四保臨江”扼制住了東北蔣 軍的進攻勢頭,又經過1947年的夏季和秋季攻勢,開始大量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再經過1947年冬和1948年春兩個強大攻勢,國民黨軍隊退守到長春、瀋陽、錦州等大 城市和十來個小城市。此時我東北野戰軍在數量上已超過了敵人。 在東北戰場上,林彪較充分地顯示出他的指揮才能。他總結出“一點兩面”“三 三制”“三猛”等戰術原則。“一點兩面”就是在進攻敵人時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得 手之後迅速擴大戰果,正面進攻與側面迂迴包圍、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 每班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三至四人,進攻時以小組為單位,隊形疏散可 減少傷亡,容易聚攏便易於形成戰斗力﹔“三猛”即猛打、猛衝、猛追。林彪把複雜 的戰術問題用幾個字簡練地概括,好學好記,便於推廣,這些戰術原則,在東北野戰 軍中推廣很普通,應用也很廣泛。 林彪帶兵只管打仗,別的事幾乎不問。在指揮東北戰場的各戰役、戰鬥的過程中, 林彪差不多終日倒騎著椅子面對牆上的地圖,長時間不許別人打擾,一個人面朝地圖 觀察和思考。林彪布置戰役計算十分精確,可以說他精幹運籌。他不善于與別人交流 和討論,而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想。一旦他開口布置任務,那就是命令,別人只能是聽 命和執行。他對戰場兵力的計算可以精確到一個營甚至一個連。他不打無把握之仗, 每仗都留有餘地。在進攻時他要計算到有全勝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還要留出退路。在 遼瀋戰役中打錦州,盡管毛澤東發了數十封電報,但在沒有充分把握時林彪就是不下 決心。有一次終於下了打錦州的決心,但當他聽說敵人又增調五個師的兵力增援錦州 時,又把部隊撤了下來。 在林彪等東北野戰軍高級將領的指揮下,圍困長春,迫使蔣軍起義或投降,和平 解放長春﹔強攻錦州,堵住東北蔣軍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攻占瀋陽,全殲東 北蔣軍。我東北野戰軍發動的遼瀋戰役,歷時五十二天,以傷亡六萬九千餘人的代價, 換取了全殲東北敵軍四十六萬人和解放東北全境的重大勝利。 遼瀋戰役結束,林彪與羅榮桓率部入關。進駐華北之後,與聶榮臻等共同指揮了 平津戰役。平津戰役中最難打的是天津。林彪調集東北野戰軍的三十四萬人,由東北 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蒞臨天津統一指揮。1949年 1月14日發起總攻,激戰二十九小時, 全殲天津守軍十三萬人,解放天津。切斷了傅作義的南逃之路,經過政治爭取,北平 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宣告勝利結束。以傷亡三萬九千人的代價,獲取了消滅和改編敵 軍五十二萬人的重大勝利。至此,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使國民黨軍隊駐華北主力 基本喪盡。 平津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率領這支 部隊繼續南下,一直打到中南地區,並在那裡迎來了全中國的解放。 在解放戰爭的五年征戰中,林彪指揮大兵團作戰,其戰爭規模最大時可集結數十 萬人。在數十次較大規模的戰役、戰鬥中,由於謀劃準確,決策果斷,指揮得力,再 加上因新式整軍運動鼓舞起指戰員的高昂士氣,幾乎是每戰必勝。 4.在篡權爭鬥中身敗名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林彪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 員會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在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林彪由於 身體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擔任什麼重要職務,工作也不很積極。雖然他在十位元帥中 是最年輕的,但由於健康狀況欠佳,一直比較消沉。 1959年廬山會議,彭德懷挨了整,林彪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就殺上前臺。不僅接 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長,而且擔任了中央軍委副主席並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為了全面 抓住軍權,他先後搞倒了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又誣陷並搞倒了總參謀長羅瑞卿。“文 化大革命”開始後,與陳伯達、江青等人勾結,排斥異已,殘害老幹部。借助群眾運 動,有預謀有計劃地迫害了一大批高級幹部。 林彪在不擇手段地迫害異已的同時,把自己的親信和走卒安插到軍隊的要害部門。 讓黃永勝抓總參,邱會作任總後勤部部長,李作鵬去抓海軍,吳法憲抓空軍,再加上 他的老婆葉群從中串連,結成反黨集團並控制了軍隊的主要機關。他們的目的在於篡 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隨著鼓吹“天才”,高呼“萬歲”等陰謀被毛澤東識破和設 國家主席議案被毛澤東否決,林彪及其集團意識到靠和平手段奪權已難能實現,於是 決心發動武裝政變。1971年 9月 8日,林彪下達了殺害毛澤東的手令。陰謀敗露後, 林彪與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於 9月13日駕機出逃。逃跑途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溫 都爾汗地區機毀身亡。(“九一三”事件) 1973年 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林彪黨籍。1981年 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 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林彪為反革命集團的主犯。 林彪在抗日戰爭期間寫了《抗日戰爭的經驗》等文,批判了消極防禦方針。在解 放戰爭期間,總結出六個戰術原則,對於部隊的野戰和攻堅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林彪年表 林彪原名育容,1907年12月 5日生於湖北黃岡回龍山區林家大灣。 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改名林彪,入黃埔軍校,在校轉為共產黨員。 1926年11月從第四期畢業後分配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見習排長、 排長,曾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中討伐孫傳芳和進軍河南的戰鬥。隨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 和湘南起義。 1928年 4月到達井岡山,在工農革命軍 (後稱中國工農紅軍) 第四軍任營長、團長。 1929年初,隨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任第一縱隊司令員。 1930年 6月,任紅四軍軍長。 1932年 3月任第一軍團總指揮 (後改稱軍團長) ,率部作為紅軍主力參加了中央 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 到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 1936年 6月任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後改稱抗日軍政大學) 校長。 1937年 8月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與聶榮臻指揮平型關戰鬥,取得全國抗戰 開始後的第一個大勝利。 1938年 3月 2日行軍路過山西隰縣千客庄,被閻錫山的晉綏軍哨兵誤傷,返回延安。 同年冬赴蘇聯就醫。 1942年 1月回國。 1945年 6月,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延安赴東北,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 1946年 1月,部隊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2月,指揮所部在遼寧彰武和法庫之間的 秀水河子殲滅國民黨軍第八十九師一部。這是民主聯軍在東北反擊國民黨軍的第一個 殲滅戰,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 1946年 6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1946年 7月主持召開東北局擴大會議,討論通過由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與任 務》 (簡稱“七七決議”) ,強調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指揮在北滿的民 主聯軍進行三下江南 (指第二松花江以南) 戰役,和南滿的民主聯軍組織的四保臨江 ( 在吉林南部) 戰役南北呼應,使國民黨軍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陷入被動。 1947年後,與羅榮桓等指揮夏、秋、冬攻勢,大量殲滅敵人,迫使國民黨軍龜縮 在長春、瀋陽、錦州等幾個互不相連的大城市中。 1948年 9月12日至11月 2日,在中央軍委的指導下,與羅榮桓等指揮遼瀋戰役, 解放全東北。 1948年11月,率部入關,與羅榮桓、聶榮臻等指揮平津戰役,攻克天津,和平解 放北平 (今北京) 。 1949年春,指揮所部進軍中南。 1949年 5月任中共中央華中局 (12月改稱中南局) 書記、華中軍區 (12月改稱中 南軍區) 司令員。 至1950年 4月,指揮所部,在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的配合和華南游擊隊的策應下, 先後進行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解放海南島等戰役,解放了湖南、湖北、 江西、廣東、廣西五省。 1951年任軍委副主席。 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 1955年 4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 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1958年 5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1959年 9月任國防部長,隨即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持軍委常務工作。 “文化大革命”後,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結成反 革命集團,同江青反革命集團相勾結,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從中共第九次全國 代表大會後,這兩個反革命集團又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而互相爭鬥。 1971年 9月13日,在其妄圖策劃反革命政變、謀害毛澤東的陰謀敗露後,與妻子 葉群、兒子林立果等乘飛機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毀人亡。 1973年 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 1981年 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他為反革命集團主犯。 來源: 人民網 -- 講不出的都可給你猜透 令我發覺開不了口 你那眼角斜望著我 令我心動 讓我心跳 令我失控 很想講的不敢跟你講 最怕進退不得的迷惘 每次偶爾 沿途遇上 令我失儀 讓我失控 令我失意 躲於哪處 總是想你 沒一處不在 花花世界 這麼廣闊 就算天那樣大 或處境怎樣壞 但已跨過疆界 永沒法子愛你 你或會同情我 極度迷惑了 而能力上永遠付不起 永遠沒法給予你 你渴望那份完美 越是迷住我 豪華名貴 越是發現愛不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79 -- 講不出的都可給你猜透 令我發覺開不了口 你那眼角斜望著我 令我心動 讓我心跳 令我失控 很想講的不敢跟你講 最怕進退不得的迷惘 每次偶爾 沿途遇上 令我失儀 讓我失控 令我失意 躲於哪處 總是想你 沒一處不在 花花世界 這麼廣闊 就算天那樣大 或處境怎樣壞 但已跨過疆界 永沒法子愛你 你或會同情我 極度迷惑了 而能力上永遠付不起 永遠沒法給予你 你渴望那份完美 越是迷住我 豪華名貴 越是發現愛不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