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很有意思的回答 我來找點小毛病 ※ 引述《whiho (浪子無行~~空降ptt)》之銘言: : 自古以來的變革不外是兩種形式 : 一種是俄法的暴力革命,另一種是英國的光榮革命 : 前者要打碎整個社會結構,后者則保持社會結構的連續性 : 前者適用于專制文化盛行的地方, : 專制制度的崩潰必然導致國家權力的真空,而后又必然導致大混亂 : 這種混亂對于國家的危害在當時看來甚至遠遠大于一個殘暴的統治者 : 而后就將導致暴力革命和強權人物的誕生 : 俄國是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法國是1789年大革命和拿破侖 : 后者則適用于原本有憲政制度和分權制度的地方 : 英國的貴族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另一個有點相似的日本, : 其倒幕和維新也是由強藩來推動 : 這種情況下,只需對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做一調整 : 中國屬于前者,幾乎可以認為在中國出現打碎整個社會的暴力革命是歷史的必然 : 但具體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進行則帶有偶然性 關於暴力革命是否打破整個社會結構 我認為1911年武昌起義沒有打破軍閥割據的封建社會結構 五四也沒有 只有文化大革命說得上打碎社會結構 反而日本明治維新才是一個打破封建體制走向中央集權軍國主義的革命 還有 專制崩潰會導致暴力革命這個論證我覺得很有問題 好比羅馬專制崩潰 也沒有暴力革命啊 而是不是專制流行的地方才會有暴力革命更是有問題 光榮革命的英國也有像克倫威爾這樣的強權人物在主導暴力革命 : 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是最具決定性的誘因。 : 一戰前的俄國,已經褪盡了19世紀的光環,整個國家處于落后狀態 : 前線的士兵要幾人伙用一支步槍,甚至用赤手去扭開鐵絲網 : 1914年俄國動員起了65萬人的龐大隊伍,卻被德國8萬人在坦倫堡挫敗 封建的農民兵當然打不贏民族國家的職業軍隊啊 一邊是用督戰隊防止農民逃跑 一邊是隊長指揮射擊 這是不同時代的戰爭啊 : 列寧在十月革命之后,不得不簽訂了布列斯特條約,把大片領土割讓給德國,退出戰爭 : 但在十月革命之后,這個國家舊貌換新顏,挫敗了高爾察克、鄧尼金等沙俄的將軍 : 又擊退了波蘭和協約國的武裝干涉 : 這些都刺激著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工兵代表蘇維埃”這種組織方式 : 看起來似乎比當時英法的富人民主還要民主一些 : 中國的知識分子終于發現了一個比較容易效法的榜樣。 : 事實上,不僅在中國,1920年前后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的處于民族革命階段。 : 在20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革命”和現在的“民主”一樣,聽起來非常悅耳 : 雖然到底“革命”意味著什么,而“民主”又意味著什么, : 總是要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知道 : ※ 引述《acersmile ( 消 沈 無 奈)》之銘言: : : 有誰對中共黨史有研究的嗎?能夠幫忙回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