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錄自北京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站history版           有關釣魚列島的史實                 ﹒魯 掖﹒   日本侵略主義者近百余年來一直覬覦我國的釣魚列島,近來變本加厲。為使炎 黃子孫洞悉歷史真象,根據詳實史料撰此文以揭其奸。 ● 釣魚島明清兩代即屬中國   釣魚島位于台灣東北海域中。包括釣魚台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八個島礁。其 中釣魚台島最大,面積四點五平方公里,島上有九個山峰,主峰海拔三百六十九米 ,資源丰富的釣魚列島附近海底石油蘊藏至少八百億桶。   釣魚列島距基隆港僅一百九十公里,距琉球島則有四百二十公里,列島是中國 大陸架的自然延伸,與大陸間的海,最深不到二百米,但它向琉球方向三公里即有 深兩千米的海溝相隔。在地理上釣魚列島與琉球列島互不相干。 ● 列島最早定名   在中國古文獻中明朝永樂元年(一四○三年)《順風相送》一書中,對 航海針路(即指南針指引之路),島嶼名稱已有記載,此書原抄本現藏于英國牛津 大學鮑德林圖書館。一九六一年中華書局出版《兩種海道針經》一書,《順風相送 》列為海道針經之一。書中序文說《順風相送》是永樂元年奉差航海,對已有航海 針路“累次校正”的成果編整而成。   書中載明放洋后用東南方向針指向台灣,用東微北方向到“釣魚嶼南邊”。再 往東到“赤嶼”,再向東南航很遠才到琉球。   說明釣魚嶼、赤嶼(即赤尾嶼)等名稱在一四○三年或以前,早已被我國定名 采用。明清兩朝五百余年以來繼續使用至今。 ● “尖閣列島”定名之由來   一九○○年以前日本文獻中對釣魚列島皆采用我國所定的名稱,并畫入我境界 內。如遠在日本幕府時期,日本學者林子平著《三國通覽圖說》(一七八五年出版 )在附圖中不僅把“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明確畫在中國福建海域內 ,而且采用我國對這些島已定的名稱。一八四五年六月英國“薩瑪朗”號軍艦曾測 量過釣魚列島,于一八五五年將測量結果印出《台灣──日本間諸島嶼及附近中國 沿海圖》,英國海軍把釣魚島東南的大小岩礁統稱為“尖礁群”。   一八六六年,日本明治十九年海軍省水路局編印的水路志,又名《寰瀛水路志 》即是按照上述圖和記述編印的,并用漢字寫“尖閣群島”。當時所指的只是釣魚 島東邊的岩礁群,正如日本井上清在《關于釣魚島嶼的歷史歸屬問題》一書中所指 出,因為這些岩礁群的“中心岩礁”其形狀頗似尖塔,英國人把這個岩礁命名為“ 尖礁群”。故日本海軍省水路局《寰瀛水路志》中“尖閣”之名,實來自英海軍, 當時系指釣魚島以東島礁。   一九○○年(明治三十三年)五月沖繩師范學校教師岩恆氏在閱讀過《英國海 軍水路志》等書后,跟隨宮島十之助工學士前往視察“釣魚島”等島地質“暫命以 新名曰尖閣列島”。實際上是將英國海軍給釣魚島以東岩礁群的名稱“尖閣群島” 擴大,加在釣魚島等諸島之上而稱為“尖閣列島”的,這即是此名稱的由來。   還有,琉球大學者程順則一七○八年寫成《指南廣義》一書中,所記從福州到 琉球的航程中所用島名皆為我國一四○三年已有的釣魚島等名,并無所謂的“尖閣 ”島。   從以上國外史實表明,中國在十四世紀初葉已為釣魚嶼等島定名。而日本“尖 閣列島”名稱的出現,晚于中國定名約五百年。 ● 有關我國文史資料   北京圖書館曾印過明朝使臣陳侃的《使琉球錄》,書中記錄在一五三四年陳侃 乘船過“釣魚嶼、黃尾嶼……赤嶼”至次日晚見到“姑米山”才是“乃屬琉球者” 。顯然明朝使臣已明確釣魚嶼等屬我國海域,不屬琉球。   明朝浙江提督胡宗憲曾編印《籌海圖編》,簡稱“圖編”,系據客觀資料查証 “不敢稍參臆見”,明朝學者茅坤在一五六二年為之做序文,說明“圖編”殊翔實 。書中將福建沿海屬于我國的“釣魚嶼”、“赤嶼”等一一標出名稱,而對屬于琉 球的島嶼一個也未標出。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可查到此圖,說明釣魚嶼等早已屬我 國版圖。   我國東南海域,與琉球的邊界是姑米山,比釣魚島嶼要多兩天航程,明朝胡靖 寫的《琉球記》和清朝汪楫于一六八三年寫的《奉使錄》,皆是如此記述。過釣魚 嶼,又過赤嶼,然后才看到姑米山。到姑米山,琉球認為入境,方派船護送,并“ 舉烽”報告琉球國王。   清初,琉球國曾編過本國地圖,并撰有《中山世譜》獻給康熙皇帝,圖譜中列 舉琉球三十六島其中并無釣魚嶼等島嶼。   一八○八年清嘉慶年間出使琉球的使節齊鯤,寫過《航海八詠》(北京首都圖 書館藏有)寫出國界實情。   第七詠,詩名《姑米山》,律詩八句:     忽睹流虯狀,西來第一山,     半天峰斷續,八嶺路回環。     海霧微茫里,船風瞬息間,     球人欣指點,到此即卿關。   詩的題目,原有注:“此山入琉球界”。充分表明琉球國人士皆從姑米山開始 ,才進入琉球國境。姑米山以西,屬中國而不屬琉球。   乾隆年間修《台灣府志》,在府志中列舉“台灣港口”,已明確包括“釣魚台 島”。   直到光緒四年(一八七九年)日本吞并琉球十年之后,清朝廷仍十分明確釣魚 台島屬我國不屬琉球。 ● 一件不做旁証的軼事   一樁十分有趣且有價值的歷史文獻,是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曾將釣魚台等島, “賞給”李鴻章幕僚大臣盛宣懷(1844-1916)的“詔諭”,充分說明釣 魚台等島嶼之主權屬我國,原詔如下:   “皇太后詔諭太常寺正鄉卿盛宣懷所進藥丸甚有效驗,據奉原藥材采自台灣海 外釣魚台小島,靈藥產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該鄉家世設藥局,施診給藥救 濟貧病,殊堪嘉許。即將該釣魚台島、黃尾嶼、赤嶼三小島賞給盛宣懷為產業,供 采藥之用。其深體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欽此。” ● 光緒十九年十月   當時在封建社會下,國土皇帝能“分封”,也可“賞賜”給臣屬。但領土主權 仍屬國家所有,只是做為產業賜臣下享用,如領土不屬國家,皇帝也斷斷無權賜給 臣民,可見日本吞并琉球列島已十四年后(一八九三年),光緒九年的釣魚台島仍 屬中國,并未被日本侵占。   這份“慈禧詔諭”的影印本和英譯本,已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九日在美國參議 院外交委員會會議上,列入記錄,并在國外刊出,這是証明中國對釣魚列島主權的 重要史料之一,而當年日寇侵占中國釣魚列島,則是在十九世紀的末期。 ● 日本侵占釣魚列島前后   日本古籍中無“釣魚島”或“尖閣島”之名稱,更無有關釣魚嶼等島記載。   一七一九年日本學者新井君美(新井白石)著《南島志》,記琉球轄三十六島 ,其中并無釣魚嶼等島。《南海志》一書收于《甘雨亭叢書》,存中國科學院圖書 館。   《琉球地理志》中,日本文獻表明日本官方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并不認為釣魚 島屬琉球范圍。《琉球地理志》一書是清朝駐日使館人員姚文林,譯自日本人于十 九世紀七十年代有關琉球地理文章。其中包括日本明治八年(一八七五年)官方編 撰的地理書籍,日本文部省所編小學教科書,并參考日本海軍省實例圖說,其中羅 列琉球群島各島的名稱,但完全沒有“尖閣列島”或“釣魚島”等在內,表明日本 官方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并不認為釣魚島“屬于”琉球范疇。   日本在一八九五年侵占我國台灣之前,所刊日本國地圖中,未曾將釣魚島列入 “日本版圖”之中,如美國哈佛大學溫莎紀念圖書館收藏以下:   一、《府縣改正大日本全國》(一八七五年出版)。   二、《大日本地理全圖》(十九世紀出版),其中琉球部份并無釣魚嶼等島。   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侵略野心,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逐步擴展的。一八七九年 日本占領琉球全島并改名為“沖繩縣”,然后伺機奪取我國台灣及台灣省所屬島嶼 。當時的日本內務卿“秘密指令”叫沖繩縣去“調查”釣魚島等島,并擬竊取后, 樹立“日本國標”,然當時其外務卿知道這種竊取國土的手法是無理的,因此在明 治十八年(一八八五年),由外務卿井上馨在十月二十一日致函內務卿說明釣魚島 嶼等島“清國方面已各自定有名稱”。清國“屢屢刊登我政府已占據台灣附近清國 所屬之島嶼等風聞”。因此宜緩步進行侵占,“樹立國標及開發事宜,應待他日相 機行事”。   一直到一八九四年,對清政府作戰占領旅順口,并封鎖清海軍北洋艦隊在威海 衛的絕對優勢下,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內閣會議才作出 “同意”沖繩縣列島嶼等島設標樁的正式占領的決議,一八九五年三月中旬,日本 艦隊繞過台灣南端,開進澎湖列島,占領了該島所有槍台,進而以此為據點,進行 了攻占台灣的各種准備。此時,日清媾和談判亦在進行。迫使清政府割讓台灣已經 確定,才占領了釣魚列島。   從史實上看,隨著清政府的戰敗,台灣及釣魚嶼等島同時被日本占據。台灣、 澎湖及釣魚列島皆是在甲午戰爭后被日本掠奪的。   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應歸還以武力侵占我國的所有領土。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波茨坦宣言》指明:“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 ,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內。 ”在《開羅宣言》中已明確指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州、台灣、 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因此,從國際上已有的以上協議中,指名台灣、澎湖包括 所屬釣魚島等島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應立即歸還中國。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是侵略國,侵略國戰敗應歸還一切武力掠奪的他國領土 ,但釣魚島在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七二年由美軍占領,美國在一九七二年將琉球行政 權交給日本時,日本再度對釣魚島等領土竊占,迄今盤踞著,竟認為已是己有領土 。   對這一侵略,中共外交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曾聲明:“中國人民一定要 收復釣魚島等台灣的附屬島嶼”。一九七二年《北京周報》除全文刊載外交部聲明 外,還有詳細的歷史說明。台灣、港澳學者及海外愛國僑胞有很多文章、函件等并 發表聲明表明維護主權的決心。   我國清朝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公開發行的《皇朝中外一統輿圖》中,將“ 中外之界”分得很清楚,姑米山以東屬琉球,加有日文注名,姑米山以西赤尾嶼、 黃尾嶼、釣魚嶼,皆屬我國版圖,無日文注名。   版圖內的領域與人民生活有密切關系,台灣漁民几百年來在釣魚島漁場捕魚, 島上的祀神廟寺,皆屬台灣式建筑,為當年台灣漁民所建,島嶼島附近海盆,至少 蘊藏石油八百億桶,這一蘊藏物的形成與我國東南河流沖下的大陸有機沉澱有密切 關系。   一九五八年日內瓦國際會議上訂立了“大陸架公約”,從大陸架地理構造上, 和國際法上的“鄰近原則”上釣魚島亦應屬我國台灣,不容他國侵占。何況它還關 系著三百多公里領海海界的問題。   從歷史上,地理上和地質構造上,以及法理上釣魚島都屬我國領土。   當然,進而從學術上,歷史事實上,探究這個現實問題,不僅意義深遠重大, 且能激發十二億中華兒女愛國、反侵略和奮發邁進的豪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71.25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