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oyinDI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有照片網誌版 http://blog.yam.com/jadec1981/article/22156166 網誌內文: 油品:蓖麻油、紅棕櫚油、椰子油、橄欖油、荷荷芭油 精油:茶樹、佛手柑 香精:橘子 添加物:喜馬拉雅玫瑰岩鹽 ========================================== 這是搬家前在台北打的皂。 因為想消耗掉所剩無幾的紅棕,搬家就可以少帶一罐油XDDDD (是說,少那一公升,之於龐大的屯貨量,其實根本是杯水車新,腦爽而已.........) 要搬回高雄,所以想為兩笨多做一些寵物皂, 屯在台北,免得我不在台北時斷糧,兩笨就不用洗澡了。 在油品的比例上做了一些調整, 設計成給中長毛與長毛狗使用的配方, 加重蓖麻油與椰子油的用量,所以可能要放老一點才會好用。 茶樹精油可以殺菌,而柑橘類精油可以讓毛髮光亮, 都是針對中長毛寵物設計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碰到小蓖,只要超過15%, 毫無意外的一定會薯泥,其快速的程度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 但我這次又很想拉高小蓖的用量。 後來才想到,其實重點在一個最簡單的地方--溫度。 以往做皂的習慣,混合溫度是在35~40度之間。 這次為了減緩小蓖的加速程度, 決定用室溫打皂(當時室內溫度約27度), 攪皂時還搭配電風扇降溫。 果不其然,這次雖然有高用量的小蓖, 但TRACE速度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裡。 雖然TRACE的比一般配方快, 但已經有足夠時間把皂攪拌均勻、加入精油與香精。 (只不過打到TRACE的時後鍋都還是涼的,這種感覺實在不大習慣.....) 一鍋皂做成兩種款式: 即使室溫打皂,小蓖加速還是很猛, 所以入模時還是有點OVER TRACE,氣泡敲不大出來。 不過皂體很均勻, 與之前大薯泥的寵物皂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張比較清楚。有氣泡,但皂體均勻結實。 小白花版。高比例的蓖麻油大黏模,皂又軟, 所以圓型被我脫殘了,變得不圓........ 高比例的蓖麻還是應該放超過一天再切皂,尤其圓管模。 這件事給我的感覺,就是最基本的東西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溫度是影響TRACE速度最直接的因素, 但打皂打久了,反而忘記從最根本的地方去改變, 只知道一直在配方上做更動。 明明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啊XD。 回過頭來檢視最基本的一切吧。 很多事情,不是不能改變,只是習慣了, 所以忘記去改變,是不是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2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