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edit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學習靜坐的幾個要點:   一、目的:先了解自己的目的為何,才能尋找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以及可能幫助你達成目的的東西。   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過這要 花一段時間來摸索就是了。每個人適合的方法並不盡相同,一般人通常 是老師教什麼方法,就練什麼方法,但這種方式,比較像是瞎貓抓老鼠 ,全憑運氣。   三、了解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除了要了解自己外,也要了 解各種方法的原理及利弊,這就需要廣泛的閱讀資料了,也需要搜集及 尋找資料的能力。例如:方法過去有沒有出偏的案例,出偏的原因為何 ?比例高不高?   四、好的老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註一)就 靜坐而言,好的老師除了傳授你正確的知識、適當的方法,並且解答你 的疑問外,他本身也要有相當的靜坐經驗及一定的證量才行,這樣子才 有辦法帶領你走這一條漫長的路。在拜師前,最好先檢視一些事情,例 如:這位老師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嗎?他寫出來的東西有沒有奇怪的觀念 ?他平時的言行有沒有怪怪的?   五、心態:投機取巧、一步登天、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資 質比較好,也只是起步會比一般人快一些罷了。最終還是「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這句老話最實在了。靜坐應該視為是一種終身的志業 。   六、活用:「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靜坐的人頭腦要靈活,覺 得不對時,或進展不了時,要停下來思考,是不是目前的方法不適合自 己的現況,改為練習另一種方法,或改變方法上的一些小細節,甚至是 心態上的想法,而不是一成不變。   註一: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 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 不解矣……」這一句的白話解釋為「古代求學問的人一定要有老師。老 師是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人不可能生下來就知道一切 的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感不請教老師,那疑惑就永遠不能解決了 。」 -- 請配合服用此篇,文章代碼(AID): #1Aq6nh7i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31.235.16 (11/14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