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文/聞天祥 「中國影評人協會」與「中國時報」分別在上個月選出2003年的十大影片。 中國影評人協會由成員票選初的名單如下(按排名): 1.【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 2.【芝加哥】(Chicago) 3.【揮灑烈愛】(Frida) 4.【奔騰年代】(Seabiscuit) 5.【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of Columbine) 6.【時時刻刻】(The Hours) 7.【神秘河流】(Mystic River) 8.【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9.【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10.【火柴人】(Matchstick Men)、【戰地琴人】(The Pianist)並列 「中國時報」的名單則由五人票選(何瑞珠、翁健偉、中時的記者黃文正、張士達以及我),按票數十大分別是: 5票:【悄悄告訴她】、【無法無天】、【千年女優】、【海底總動員】、【科倫拜校園事件】 4票:【時時刻刻】、【再見列寧】、【神秘河流】 3票:【芝加哥】、【奔騰年代】 湊巧兩項票選我都應邀參加,有趣的是兩者名單竟然有高達7部影片重疊! 是這些影片真的鶴立雞群?還是評選人的品味過於接近呢?許多人問我: 為什麼這部會進?沒有那部?卻忽略了應該從票選方式切入問題。 例如「中國影評人協會」的票選單上已經先列了30部候選影片讓你勾選,即使你認為有遺 珠,最多也只能補兩部,但這有點形同虛設,因為無法讓別人知道你亟欲拉票的影片及理 由,意思意思自己多填兩部片,並不能改變什麼。「中國時報」雖然有討論,而且讓每個 評審在會議前先列出心目中的十大,不過遊戲規則裡也有「兩票以上才進入討論」的默契 ,因此許多較小眾的電影,勢必成為遺憾。 而無論哪種票選幾乎都有同樣的問題:誰有資格選呢?外界恐怕以為票選者應該都看過每 一部值得選入的影片,但事實上很困難,因此即使像「中國時報」這種提供辯論與拉票空 間的票選,也可能因為只有你看過某片,而只能自說自話。 這就是一般年度票選與正式競賽的評選最大的差異,雖然都是取得最大公約數的一種行為 ,但後者至少規定評選者看完每一部參賽作品,但前者等於要人自行作一整年的功課!因 此有些時候,我真認為一些大學電影社團的發燒友或不知名的影癡,說不定比台面上的名 字更有資格票選。既然如此,你不但可以對這些名單不以為然,更可以有自己的十大,甚 者,為何一定非「十」大不可呢? 這就要回到我個人的問題上了!對我而言,票選十大的痛苦,是很難表明哪些票是死心塌 地,哪些票卻有所保留?例如我在參與「中國時報」票選時,報導說我幾度想把【奔騰年 代】或【芝加哥】那票轉給被嚴重低估的【X戰警2】、反璞歸真的【28天毀滅倒數】或者 表面樸素、其實極端炫技的【厄夜變奏曲】;但其實是我能從中選擇而改變結局的影片只 有這三部而已(因為他們都已經有了其他的一票或兩票支持)。反而我更欣賞的幾部片, 皆因為孤掌難鳴,根本不被列入討論,例如【甜蜜的永遠】、【秋天裡的春光】(捷克) 、【永遠的莉莉亞】(瑞典)、【我很想你】(瑞典、芬蘭)、【父子迷情】(俄國)、 【強迫出軌】(西班牙)、【紐約黑幫】(美國)等。 值得一提的是幾部重映的舊作更不在票選範圍內,但真高興在2003年能重溫【四百擊】、 【夏日之戀】和原本叫做【愛情影片】的【情路長短調】。但如果能把影展也算進來,丹 尼斯阿坎德重振雄風的【野蠻的入侵】以及韓國文化部長李滄東導演的【綠洲曳影】,法 國紀錄片【山村猶有獨書聲】,也比絕大多數入選十大的院線片更讓我心服。至於因緣際 會在國外看到的一些佳構,那又是另外一章了。 在這兩個名單出來後沒多久,「自由時報」也做了一個年度影片的選拔,不過四個人裡面 有三個跟中時重複(何瑞珠、翁健偉、我),再加上黃香瑤。我們之間既沒碰面討論,連 選擇理由都是由記者執筆。我比較好奇的是,我接到電話訪問時,被要求只能就中外影片 各選一部我心目中2003年的「最佳」,華語片我選了蔡明亮的【不散】,外語片我選了阿 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然後在電話中把理由口述給記者。但刊出後,卻發現其他三位 都能侃侃而談、發表大量片單,感覺上只有我「獨沽一味」。 有人說我做法「太COOL」,也有人提醒我這樣會不會顯得太「威權」了點。但我只不過是 針對記者的提問和所設定的條件誠實作答而已,版面怎麼處理,或別人的規則為何與我不 同,豈能由我控制?有趣的是,因為被指定只能選一部片,我只需要回答「最愛」是誰, 而不必再為排名順序或愛誰多一點、少一點而傷腦筋,這份最簡單的名單反而最接近我的 真實看法,而且選擇理由雖然是由記者報導,但自由時報的鄒念祖確實忠實地轉譯了我的 說法,反而沒覺得有什麼遺憾。 這些並不怎麼「浪漫」的經驗,提供給好奇或計較這些名單的朋友參考。真的,這當中沒 什麼真理,但你確實可以觀察這些人的品味及認真與否,甚至遊戲規則如何影響最後名 單!你不僅可以質疑,甚至可以反對。這幾天在書局買到一本大陸出版、整理近十年法國 知名刊物「電影筆記」年度十大影片的書,即使權威如「筆記」者,老實說有些名單令我 佩服、大開眼界,但也有讓我不得其解、或不以為然的。 不妨把「年度十大」視為愛影者的心情耙梳、觀影整理;名單下的東西,其實更值得玩味 。 影迷藏寶圖 另外關於十大華語片的部分,「中國時報」的名單是: 【無間道】、【三更之回家】、【金雞】、【麥兜故事】、【幸福時光】、【無間道2】 、【不散】、【小城之春】、【我的左眼見到鬼】、【天地英雄】; 「影評人協會」則是: 1.【巴爾札克與小裁縫】2.【英雄】3.【無間道】4.【變臉】5.【不散】6.【麥兜故事】 7.【幸福時光】8.【向左走,向右走】9.【天地英雄】10.【金雞】、【周漁的火車】並列。 我個人認為的遺珠有鄭文堂的【夢幻部落】、李康生的【不見】和瞿友寧的【殺人計畫】 。 -- ╔═══╗ ┼────────────────────────╮ 狂狷 Origin:[ 狂 狷 年 少 ] whshs.cs.nccu.edu.tw ╰─╮ 年少 ┼╮ < IP:140.119.164.16 > ╰─╮ ╚╦═╦╝ From:210-58-201-18.cm.apol.com.tw ─╨─╨─ KGBBS 遨翔"BBS"的狂狷不馴;屬於年少的輕狂色彩
pierre312:推殺人計畫 推 211.74.56.90 02/22
prisme:推小康的不見!!超好看!! 推 210.64.70.176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