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211588430 今年金馬影展播映有許多關於同志議題的電影,像是描繪女性心理的《屋簷下的她》;《 輕輕搖晃》、《愛情的模樣》、《愛,不散》以及這部《禁愛風暴》則是描述男性之愛的 作品,這些都是在許多大大小小影展奪下大獎的作品,甚至《愛情的模樣》與《禁愛風暴 》更各自代表巴西與瑞士角逐2015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其實不止今年,近幾年以來越來 越多相關電影、電視劇、雜誌等等的出品,許多國家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周遭總能看見人 們自信的走在街上,這足以顯見同志不在是一個禁忌,也不是見不得光的話題。 但是,這是現代,如果是四、五十年前呢? 《禁愛風暴》背景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1956的蘇黎世,用當時的風氣,看曾經盛行的同 志雜誌從盛到衰。同時也藉由真人真事(真的有請真人上大螢幕),也就是全世界第一對 合法結婚的同志伴侶-羅比和恩斯特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到當時的整個社會樣貌。 就我目前在金馬影展所看的影片中,我喜歡《愛情的模樣》更甚《禁愛風暴》,《愛情》 就是用一個很單純的故事去讓觀眾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煩惱,直接簡單,帶我們看見單純 美好的一面;《禁愛》與其說是劇情片,我更想把他歸類在紀錄片,它探討的議題、想傳 達的東西絕對遠比《愛情》更多、更深,但兩者選其一,我選能夠帶給我更直接溫暖、感 動的《愛情的模樣》。 但這不代表《禁愛風暴》不好看,只是端看你用什麼角度看他,電影真實請到兩位男主角 ,羅比跟恩斯特來,但他們不是演,而是用「說」的,用說故事的方式,用他們的回憶告 訴觀眾所發生的事情。 整段就是看到電影、真人、電影、真人...交互的讓劇情接續,由演員去「演出」劇情,一 些地方則由真人去「講出」內容交代後續發展,所以我才說我想把他歸類在紀錄片,而不 是完整劇情片。 我今天對於電影本身沒有多大想法,只想真對裡頭幾個讓人感興趣的部分去做說明。 一.關於〈圈子〉的雜誌 劇中有提到關於這本雜誌在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盛行,是許許多多海內外的同志朋友都會訂 閱的,而主角恩斯特也是會員之一,他們有提到,在當時,〈圈子〉雖然被允許發行,但 是內容還是要經過審查才能送印,文字內容不能過於情色,用字遣詞等等都要注意,當然 圖片更不能過於裸露,有正面鏡頭只能用圖畫代替(但也不能露出重要部位),其他只能 放上側面或者背面的照片。而〈圈子〉的會員還有權利參加他們所舉辦的舞會,但這個舞 會場地在大街上,所以常常要進去,總要趁沒人注意偷溜進去。 這說明什麼,我認為在那個時候,同志是已經被大眾所知,甚至有些地方也開始友善對待 同志,就算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同性相愛違法,但社會風氣還是排斥的,所以警察常找麻煩 ,當後來發生許多男妓殺人的事情,大眾仍是撻伐被害者,認為是身為同性戀的被害者去 誘拐,迫使這些「加害者」做出不合倫理的事情,也因此其他同志朋友處境更堪憂,人人 自危,所以如果不敢輕易表白自己性向的人大有人在,也就不可能光明正大出入這種集會 場合。 二.劇中恩斯特所上班的女子學校的校長,他也是同性戀,甚至會花錢請男妓幫忙解決,當 他知道恩斯特也是圈內人時,他也沒特別張揚,只叫他小心(因為恩斯特還沒拿到教師執 照,如果被發現是同性戀,極有可能被輿論撻伐出學校,所以他要忍耐到拿到證照,讓他 們沒辦法隨便趕他出門。),校長的身分何其尊貴,身為掌管一間學校,手執教鞭,作育 英才的人竟然是同性戀,當他被發現,不僅會被報紙刊出,被家長抗議,被其他老師用異 樣眼光看待,更可怕是輿論的譴責。雖然他們所處的蘇黎世是當時的年代是對同志最友善 ,被稱為同志盛地的地方,但他還是不能讓自己的性向曝光。當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清查當 中,警方從男妓身上搜出能夠證明校長是同性戀的信件,當他被拆穿時,前面的強烈否認 ,還有妻子的全力支持都變成了一種尷尬。當妻子最終選擇帶兩個小孩離開他時,他也舉 槍自盡了。 而羅比跟恩斯特的故事發展就不多說,當〈圈子〉處境越來越危險,社會發生的案件也不 斷影響人們對於同志的看法,政府與警方的迫害,讓他們能夠聚會的地方不斷被剝奪,當 最後一次的大清查中,恩斯特順利逃走,但羅比卻被抓住了。羅比在被審問時,因為未成 年(不到二十歲),所以警方又認為這是同性戀誘拐人的案件,當警方對他說是否是男妓 (指恩斯特)誘拐他時,他情急之下脫口而出恩斯特是他的男朋友。這讓恩斯特也被警方 找上(畢竟我先前有說,他想拿到教師身分,所以要隱瞞自己性向的事情),他不斷的否 認自己認識羅比等人,雖然看的時候覺得恩斯特太沒用了,但一方面又覺得,這就是當時 社會啊,令人無奈。 校長的事、羅比與恩斯特的事、〈圈子〉的事、其他人的事,迫於社會與無奈下的犧牲品 ,小心為營的過著日子,卻連坦城都無法,那個時候的社會,1950年代的蘇黎世或者其他 地方,口頭上的讓同性戀者存在,實則卻一步一步的剝奪他們的生活空間,他們必須隱藏 自己,才能保護自己,保護彼此。 「為什麼不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而活?」這是當不知道誰在向所有老師告知校長自殺的消息 時,由恩斯特所講的話,表面上像是替校長解釋自殺的理由,但內藏著替自己內心吶喊的 聲音,是啊,為什麼他們必須要多?他們有做錯嗎?不過是想順著自己的內心走而已,不 行嗎? 後來提到,在1968年那年發生了許多暴動,也間接影響了很多事情,為了鎮壓暴動,警察 與政府無法再分心干涉同性戀者,而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多國家、政府訂定出對同志朋友 友善的條款,同志不在是見不得光,而是可以受到平等待遇的存在,但是〈圈子〉的創辦 人也許是仍舊保守,敵不過其他陸續出產的同志雜誌,無法與他們更赤裸、更大膽的內文 相抗衡,逐漸流失的客群最終只能面臨停刊命運,〈圈子〉的出現與興衰見證了社會對於 同性戀者的觀感轉變,絕對是歷史上的一大重要刊物。 至於羅比與恩斯特,在最後不僅同居,甚至成為全世界第一對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一直 到至今都七、八十歲了,他們在電影裡說出他們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 我原本很想查許多相關資料,但真不好意思我實在查不到,1989的丹麥成為全世界第一個 認可同性結合(same-sex union)的國家,允許同性伴侶進行登記,但並非立法承認同性 婚姻(by維基百科),而瑞士則是到了2002年才認可同性結合登記註冊,所以我也不太清 楚他們到底是在哪裡結婚的,如果有朋友知道歡迎指正。 -- 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 因為很喜歡看電影, 或許不是寫得很好, 不是所謂的專業影評, 只是很單純的想把看完電影後的想法用文字述說出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15.2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14989994.A.54A.html
freiheitkino: 謝謝你的介紹~~ 11/10 08:44
freiheitkino:轉錄至看板 gay 11/1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