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每個人都是主角,都在扮演著旁人看不懂的戲 ______紐約浮世繪 http://www.wretch.cc/blog/Back2British/14757221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喜歡看電影除了可以感受不同命運的人生, 而在電影中尋找等同於自己的角色是不是也常是我們對號入座的體驗。 電影的美妙之處就在於你可以在短短的120分鐘裡面就可以經歷過一輩子的生老病死, 我們是看戲者,太入戲的結果是泛著淚光離開戲院, 而明天之後,脫離這部電影是不是對我們的影響還有那麼重? 號稱當今的鬼才編劇Charlie Kaufman, 首度執導的電影Synecdoche, New York(紐約浮世繪) 以人生與戲,戲與人生的相互關係, 快速的時間轉換再次發人省思生命本源的價值。 Synecdoche,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字,查詢翻譯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就是提喻法。 提喻法又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來說就是拿用來某種東西來形容某種事物, 捨棄原本的稱號而改用取代的稱呼來直接代表這個事物。 例如Charlie Kaufman,我們都稱他為那個變腦的編劇。 因此紐約對紐約人又代表什麼? 對於美國人甚至對於我們這些異地的觀影者又代表什麼? 重新打造的縮影城市是不是直接表明所謂的人生過程? 這無法闡明又無法詳述的名詞就這樣在Charlie Kaufman一手編造的劇本中, 我們不小心有意無意的踏了進去。 找來了同樣為當今鬼才演員之一Philip Seymour Hoffman來飾演劇中的主角Caden, 同樣身兼編劇與導演的Caden,Kaufman與Hoffman, 都不禁讓人懷疑紐約浮世繪 是不是也隱喻著Charlie Kaufman某段無法面對的人生? 半自傳性的電影,疑惑與自答,迷失與執著, 一向低調鮮少接受訪問的Charlie Kaufman, 他若有似無的說出了屬於他的故事,並向已故偉大的導演費里尼獻上最高的敬意, 而電影中的電影則讓我想到楚浮的"Day for Night"日以作夜, 只是紐約浮世繪更擴大格局希望我們也能變成劇中的某個角色, 每個人都是主角,Caden這樣說著, 既然每個人都是主角,所飾演的都是獨特的腳本,都在扮演著旁人看不懂的戲。 這部電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莫過於就是醫院的一場戲, 第一次在雜誌上看到長大的女兒全身刺青, 跑到了異地卻看不見女兒只發現被丟棄的玩具, 第二次在脫衣舞廳裡終於見到心愛的孩子, 用力敲打玻璃喊啞的聲音換不回她的正眼相對, 第三次在醫院病床上看著逐漸死去的女孩, 好不容易的相見竟是生死別離慘絕人寰的哀情, 戴上同步翻譯耳機,充滿傷心與不捨的聲音被毫無情感冰冷地給翻譯出來, 滿載濃厚的親情只是不帶任何情緒的聲音... 看完了這部電影,簡單的查了一下Charlie Kaufman的生平介紹, 他在2005年同時間也編寫執導了一部以聲音為主的舞台劇"Hope Leaves the Theater", 知名老牌演員Meryl Streep也擔任其一角色, 而這個以聲音為主的舞台劇,與最後導引著Caden每一個動作所傳遞的"聲音", 以及戲名"Hope Leaves the Theater"對比著最後殘破不堪曲終人散的劇場, 巧妙的意指某種形式上的關聯,恰巧這部戲劇也在紐約演出。 -- Back to British: http://www.Back2British.tw 無名Blog: http://www.wretch.cc/blog/Back2Britis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06.193 ※ 編輯: hommy 來自: 220.128.88.200 (08/03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