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好讀版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4.html 以下有雷 慎入 一個草食男,一個肉食男,兩個男人週末短短兩日的覓食,照理該要是爽口無餘 味的一盤輕食,最後怎麼搞得刻骨銘心,鯁在喉頭。防備還沒卸下來,慾望的影 子就先蔓延到心裡。週末的小邂逅燃點可以這麼低,而前夜混戰之後的身心撕裂 卻可以繼續痛到破曉以後。《愛在週末邂逅時》命名巧妙地套用了伊森霍克、茱 莉蝶兒名作《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句型,卻是另一個次元、另一種色調的邂逅, 然而「交會時互放的光芒」卻是一樣燦爛的。 《愛在黎明破曉時》當年不知讓多少青年男女燃起對「靈魂伴侶」(soul mate)、「命中註定的偶然」的熱情憧憬,然而《愛在週末邂逅時》除了一樣的 瑣細小浪漫對話之外,無法附贈這種命中註定的糖漿。一直以來以gay為主題的 電影都還算是一種賣座典型,然而其實真正大受歡迎的是類似《十七歲的天空》 這種以喜劇調子為主,甚至稍帶夢幻感的作品。《愛在週末邂逅時》卻不是那 麼輕鬆,除了以「邂逅」為情感導火線來包裝之外,事實上其本質是在處理 「櫃子裡外」的主題。別說是同性戀了,對於所有弱勢性取向者而言我相信都 是如此──如何亮出自己真正的欲望,又該亮到什麼程度,都永遠取決於你是怎 麼認同自己的,而自我認同剛好又是一個永遠節外生枝的龐雜課題。本片在詳實 的生活細節當中,讓羅素與葛蘭互相探索身體,彼此分享經驗與思考過的種種── 或許有關身分與認同大概永遠無法有定論,但顯然我們都還不該停止思索。 這是兩個多麼不一樣的人── 在游泳池工作的救生員羅素──內向守舊,除了自己的屋子和好友家,此外便 可說是無處可去。沒有家,不知父母為誰,16歲之前都在寄養家庭之間流浪。 他安於現狀,他說唯有在自己的屋子裡時他能感到自在,他對空間恐懼緊張, 連坐車都會為了陌生人的閒談而彆扭。在藝廊工作的葛蘭──擁有一個可以讓 他反叛憎恨的家庭或許是他幸運之處。交遊廣闊卻仍不安於室,他可以在一般 酒吧大談性事,甚至與異男爭辯,但是內心似乎又隱隱害怕被某種價值觀定型。 莫名地嚮往著美國,因為他說唯有在那裡,革命可以走上街頭。 本片在好看流暢之餘,其實也細緻地展現了內斂的結構,有關同性戀身分的櫃 裡櫃外情事,兩個人在互相探索對方身體、交換情感之際,其實都藉由對話細 膩地編織出不同觀點的激盪。以往多半擔任剪接工作的編導Andrew Haigh把片 子拍得極自省,不草率簡略,可看之處頗多。尤其是片中處理兩人在各種空間 中的樣貌,算是相當吻合內容的設計。觀眾可以看到羅素在脫光上衣工作的游 泳池是多麼拘謹沉默,連在自己家中都顯得小心翼翼,而當葛蘭在他家聽到窗 外咒罵便不顧阻止地打開窗子對外奮力罵回去──一直延續到本片最後的「窗 裡窗外」,可以讓觀眾看出他們一個是如何保護自我,不想打擾外面的世界或 任何人,而另一個又是如何張揚自我,想以自己的存在方式教訓、攻擊、傳遞 給任何人。 兩種看似背道而馳的性格,最後卻不約而同地都讓他們漸漸發現自己在社會裡 的格格不入。無論他們是否與「自己人」在一起,或是否擁有真心好友,孤獨 果然是無關身分或族群的極個人的煩惱。而也許正是因為同一份無處宣洩的孤 獨,便又導向他們共同的嗜好──紀錄。羅素用文字寫成紀錄,寫下上床對象 的成長過程,如何出櫃。葛蘭則是拿著錄音機讓所有對象大談性事。比照兩人 的歸屬感欠缺,令人不禁想像:也許這些用心維持,而且無所為而為的記錄, 最終會是為了有天能抵達我們一直到不了的地方。 我是如此欣賞誠實懇切的電影。羅素鼓起勇氣,受到好友鼓舞,去火車站送送 這個只認識兩天的人。而葛蘭也卸下狂妄口吻,真誠地流下眼淚,把重要的錄 音機整個送給對方。你姓什麼呢?怎麼拼寫都不重要了。 一個草食男,一個肉食男,短短兩天的週末裡不能公開喧囂的深刻悸動,最後 卻在開放的月台上勇敢綻放成忘我的親吻。在兩個不自由的人各奔前程之前, 這短短一瞬的交會有著絕對不輸其他愛情故事的燦爛光芒。 -- 有事看片 無事生花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190.137 ohwell:轉錄至看板 Artfilm 02/15 01:37
pecos:真的好棒!整部片可以感受兩個人相愛的過程 02/15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