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載自超連結圖文版:http://tinyurl.com/ukwxe 據說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在看過英國導演肯洛區(Ken Loach)於1969年推出的早期代表作《鷹與男孩(Kes)》後,曾表示願意到肯洛區身邊去 為他端茶,以表達他對肯洛區才華的拜服。究竟這《鷹與男孩》好到什麼程度?好在哪裡 ?本地嗑電影的同好們一直無緣拜見。直到今年「台北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總算有片 商將這部令奇士勞斯基都要甘拜下風的名作引進國內。上映時間是11月12日星期天的 14:10以及11月20日星期一的10:30共兩場,已經買到今年套票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 在還沒拜見過這部《鷹與男孩》之前,有幸先觀賞了肯洛區今年推出的新片《吹動大麥的風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本片在今年的坎城影展榮獲評審團一致的肯 定,奪下「最佳影片」的金棕櫚獎。劇情以1920年代愛爾蘭熱血青年挺身對抗英國殖民式 的剝削統治所引發的衝突為主軸───從前半段的劇情看來是如此───然而更令觀影者 反思、同時體會導演企圖心的卻是劇情的後半部分。 大致上而言,前半段的故事詳實「重現」了愛爾蘭獨立運動遭受鎮壓期間,英國 「警吏隊」草菅人命、據地為王、以及愛爾蘭本地鄉紳趨炎附勢、賣同胞求榮的醜惡 嘴臉。肯大導在拍攝前探訪請教過當年曾在愛爾蘭服役的英籍老兵,根據他們所述的 親身經歷來「重現」片中的恐怖統治手段、酷刑、以及任人宰割、朝不保夕的氛圍。 然而前半段劇情裡,愛爾蘭熱血青年們同仇敵愾、患難相扶的悲情感人橋段,到了後 半段突然來個「大逆轉」,成了逼使觀影者轉換立場去「反思」的最大諷刺。先前的 英國「警吏隊」形同坐領公帑的土匪,在愛爾蘭人的土地上恣意燒殺打劫,眉頭一皺, 隨即把拒絕用「英語」回答盤詰的愛爾蘭青年在老母面前活活打死,簡直無法無天。 然而在愛爾蘭游擊隊齊心合力打到令英國政府讓步和談後,換上愛爾蘭本地的青壯來 管理愛爾蘭人,隨著昔日戰友在不屑中脫口而出的「他們也不過就是換上『另一套制 服』的『警吏隊』而已…」導演引導觀眾與劇中人一同「醒悟」到:愛爾蘭人雖然獲 得表面上的「獨立」,實際上與先前的「賤民」形象並沒有太大的出入───經濟上 依然臣服於英國、窮人依然難以翻身、年輕人依然為了撈金而離鄉背井渡海去倫敦做 低下的粗活───只是改由賤民來統治賤民。 導演在電影的後半段以沈痛悲愴的語法呈現「自己人」對於「自己人」亦毫不手軟, 該打的該殺的一個也沒少,而且因為都是昔日曾並肩一同對抗英軍的戰友,對彼此的 習性、能力、乃至巢穴都聊如指掌,殺戮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英國政府不愧是老謀深算的「民主」制度創始者,透過這種「片面讓步」的和談協定 來「分化」愛爾蘭人───認同這份協議的愛爾蘭人成為統治愛爾蘭的「新」領導 階層;不認同這份協議的愛爾蘭人則繼續做亡命山野的游擊隊,等著被新上任的在地 統治者(兼自己過去的黨羽)個個殲戮,接受「國法(當然指的是『英國』的法律)」 嚴厲的制裁。讓愛爾蘭人自相殘殺,當地統治階層忙著和游擊隊打內戰,自然不可能有 餘暇去建立什麼有效的外交和經濟建設,到頭來還是得屈從於大英帝國的淫威,在經濟上 依賴英國、並且繼續忍受不平的壓榨,根本與過去無異,可能還更糟───以前英國人 「官逼民反」,愛爾蘭人殺的是英國人,和議之後,愛爾蘭人卻得殺愛爾蘭人。英國人 連自家子弟兵的性命都可以省了,「分化離間」的藝術, 簡直可說出神入化。 最可憐的就是片中兩位男主角。身為親兄弟,到片尾卻得因為對於那份協議的觀點 不同、立場敵對而演出骨肉相殘的悲劇。演弟弟Damien的是Cillian Murphy,就是 在《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裡飾演「稻草人」的愛爾蘭男星。 影展放映時間:11月19日星期日10: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2.93
mysmalllamb:最後一句:Murphy是愛爾蘭男星! 在任何文章裡忘記這件 10/28 22:26
mysmalllamb:事都無傷大雅, 但在關於本片的討論中最好別忘記. 10/28 22:28
※ 編輯: Tyler0914 來自: 220.136.175.13 (10/28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