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log.xuite.net/tzaralin/weltschmerz/4664777 A History of Violence暴力史/David Cronenberg   借典西部片慣見的閒野荒郊寧靜小鎮,兩名形跡詭異的神秘男子 ,枯索無味的對話,讓人摸不著頭緒。男子從容步入店舖裝水,竟無 視於衷櫃檯旁慘死的兩具屍體。倖存的稚幼女孩無辜楚楚地望著男子 ,男子面容和藹卻冷不防舉起手槍,扣板機…,緊接,連戲剪接 Sarah於噩夢中驚醒的尖叫恐慌。不到五分鐘的兩場戲,導演David Cronenberg,這位以《Shivers》、《變蠅人The Fly》、《錄影帶謀 殺案Videodrome》等驚悚類型開創獨特風格的大師,簡潔俐落以準確 的反差影像鋪陳,迅速將懸疑、緊張、恐懼、殘暴等元素冶於一爐, 構築猝然緊繃的戲劇張力,籠罩著不詳預感。隨後,當Sarah的父親 Tom、母親Edie、哥Jack紛紛前來慰問關切,溫馨的親情隨即化解這 股費解的憂慮恐慌,對於文本來說則是在類型中立即建構家庭、親情 的角色。   讓我試圖拆解《A History of Violence》,不妨由片名開始探 討。顧名思義,《A History of Violence》的母題是暴力( Violence)。何謂本片所使用的暴力(Violence)?又如何暴力( How)?誰在暴力(Who)?誰的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諸多的困惑之外,更形重要的是History這攸關時間性 遞嬗輪轉的字眼,是解讀本片的關鍵鎖匙。   History的字義屬於未來與過去、直直向前卻不可逆游,悲觀且 命定地注定必然性,當然這是就形而上的「時間」。History也具備 多義與多元觀點的特質;History可任人撰寫或偽寫,可蓋棺定論後 又重新評估。History,往往有藉以回顧、警惕、批判、醒世的用途 。History可以是國家社會的,亦可以是獨自個體的生命。   於是,彙整上述的思辯,《A History of Violence》明顯可理 解為主角Tom Stall不堪回首、努力遺忘、抹殺的暴力史,卻因一場 意外的防衛性殺人,讓個體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Tom必須正視曾是 Joey的History,必須承認、必須抉擇。History的遞嬗、遺傳是其子 Jack從和平兼愛者驟轉為武力相向的暴力演化史。再向外跨張延義, 亦可令《A History of Violence》視為古斯巴達主義「以暴制暴」的恐怖律法再頒,或影射 類型電影史中西部片、警匪犯罪類型中對於暴力場景重新回顧與反思 。諸多閱讀的方式,無論在暴力史內垂直的爬梳或橫向的對比、互文 ,諸多豐富意義的象徵符碼,善惡是非難分,在全片中輪番遭受研討 和質疑,這是面對History時必然的眾聲喧嘩。但爭議性與重要性成 正比,劇本的成功在於層次分明且可供反覆思考、議論的文本價值。 John Wagner和Vince Locke的劇本功不可沒。   Viggo Mortensen藉由《A History of Violence》擺脫了《魔戒 三部曲》的Aragorn以及《Hidalgo》的Frank Hopkins等硬漢率性角 色,戲路一轉,成功詮釋洗心革面的劊子手。具高度反差的性格,必 須高難度地將善與惡、往昔與當下、和善與屠殺融合在同一個肉軀。 事實上,我並不認為Viggo Mortensen演繹表現表達上特別精湛以至 於無懈可擊(比較箇中老手John Travolta&Nicolas Cage來說), 但他的努力與真誠仍說服觀眾接受角色的通改前非,相信善的可能, 進而同情Tom橫遭親人無法諒解、接受、忍受的挫折唏噓。理性上觀 眾也不願偏頗狹隘地對於前科犯有所偏見,我們認同理解Tom的贖罪 心態。可是,現實的殘酷處境,Tom的悲劇性在於其背負著沉重而難 以卸下的暴力枷鎖,任憑其刻意遺忘Joey的存在,逃到海角天堂,但 他無意的口誤卻坦承潛意識下的自我認同已遭喚醒。對家人而言,這 種認知上的猛然斷裂,崩潰不可遏止是理所當然。只是,我質疑是否 那股不可置信的絕望會強烈到讓Edie和Jack表現出翻臉不認人的無情 冷血?這種道德潔癖的一刀兩斷、劃清界線,導演David Cronenberg 是否過度強化親屬的激烈反應?當然,我理解就編劇的意圖來看。這 種狠心背叛與無情遺棄對Tom而言是真實的人性考驗,是戲劇情緒的 最高潮,考驗著他是否徹底向善,是否本性已移。   終究,Tom對家庭的愛以及對自己的歷史負責,逕行以Joey的身 分重返黑窟,並進行殺戮血洗,槍斃親兄,終結家庭生活的外在威脅 ,也終結自己的暴力史,看似洗清汙名並得已淨身重生(殺戮後Joey 臨於池邊洗身有此象徵)。以暴制暴的觀念在此明顯已被昇華為正義 之舉,Tom/Joey被英雄化地歌頌與寬宏地原諒:Sarah與Jack分別為 Tom的返家釋出善意(意味著得到眾人諒解,在殺戮之後),而Edie 凝望 Tom/Joey的曖昧眼神雖不明確,至少已無慍火。如此的結局與 結論,是否過於一廂情願地僅為成全一個個人苦難的贖罪,卻忽略了 電影屏幕外現世生活的道德價值,教化意義?對暴行的默許,對公權 力的藐視(當Tom認為惡徒將危害家人性命時,第一時間他不是通知 警長Sam,而是狂奔回家是為一例),難保這種對非法正義的寬宏大 量會被未成熟的心靈偏差解讀成暴力的合法性。當然,對外在現實而 言,遑論社會上難以剷除的小惡,在國際政治事務上,此等偏差思維 早就被合理化、英雄化、神聖化了。   辜且不論電影文本對於外在社會將造成何等負面影響。舵手 David Cronenberg的影像語彙仍舊迷人入勝、感染力強,透過作者強 烈個人風格,將《A History of Violence》的張力營造扣人心弦的 撲簌迷離。在場景設計、鏡頭構圖、走位與運鏡上以致於燈光美術等 ,明顯可以感受導演在驚悚片類型所擅長的影像語彙:尤其運用大量 的期待鏡頭,異常的留白空間彷彿正預言將有惡事降臨,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令觀眾坐立難安,驚懼著潛伏而不可見的威脅瞬間竄出。 便是這種神經質的恐懼緊繃,造成全片的戲劇張力,也促成Tom以暴 制暴的合理性:觀眾期待解除僵持不下的壓力。   至於全片因Tom的往昔與今日而分割兩半:溫馨家庭的和樂形象 和黑幫輓歌的血腥殺戮。兩段調性迥異的訴求,在美術設計指導上掌 控地合宜且突出,尤其當Joey毅然決心前往Richie的虎穴尋求和平結 束卻演變為決一死戰。高反差的燈光運用、沉重的運鏡,壓縮構圖, 十足黑幫電影的語彙。從親情、驚悚、到黑幫元素,David Cronenberg遊刃有餘地起承轉合。屏除文本結構與題材訴求上的爭議 ,《A History of Violence》在藝術成分、與表現手法上無疑是大 師絕妙之作。   本片在台灣預計九十五年三月三日上映。 -- Weltschmerz by Tzata Lin http://blog.xuite.net/tzaralin/weltschme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2.156.161
bocaj:我愛D.Cronenberg...期待!!! 12/22 14:47
Akidatz:這部片我建議等DVD出來吧... 12/23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