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wretch.cc/blog/Tzara&article_id=8364132 《Factory Girl》:越清楚Andy Warhol、Bob Dylan與Edie Sedgwick,就越無法給予高分 文:Tzara   《Factory Girl》擁有絕佳的題材:六十年代前衛、時尚、藝術、浪漫 、瘋狂的紐約;以及極具話題性的故事:一代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 一代民謠大師Bob Dylan與「Edie Sedgwick」間的三角關係,情慾糾葛。   誰是Edie Sedgwick?她曾是Andy Warhol最親密的「Super Star」,「 Factory」最佳的公關與;她是一代傳奇女星、經典的Party Girl、知名模 特兒,她足以代表六十年代繁花似錦、前衛狂癲的紐約精神,她曾登上1965 年九月版的LIFE雜誌,Vogue雜誌首席編輯Diana Vreeland稱她為「 Youthquakers」。她的美貌被譽為「a human perfection」,她獨領風騷的 言行舉止、穿著打扮是當今Paris Hilton與Kate Moss都難以掠美的。她的 一生是「Glamour」此一流行體系字彙的最佳代言者,她引領了六十年代的 紐約時尚風潮,她也是整個unisex trip的開始,是中性風潮的經典,而名 設計師John Galliano在2005年DIOR女裝的靈感來源就是源自於Edie Sedgwick。   但時裝風潮上的特立獨行與影響所及並非Edie Sedgwick最為人所傳奇 之處,她悲劇的一生,與Andy Warhol、Boy Dylan間的複雜感情才是為人所 好奇的:Bob Dylan的經典歌曲「Just Like A Woman」和「Like A Rolling Stone」、「Leopard-Skin Pill-Box Hat」描述的就是他與Edie Sedgwick 的曖昧關係。而Velvet Underground的名曲「Femme Fatale」,則是Andy Warhol委託Lou Reed所寫的一首關於Edie Sedgwick的歌。然而,這些名人 間的複雜愛情雖然早已是眾所皆知的過往,某種程度上卻一直是無法公開言 說的歷史,甚至是被刻意遺忘、隱瞞的一段歷史。但《Factory Girl》還是 試圖作了歷史還原   仿紀錄片手法拍攝的《Factory Girl》,是採Edie Sedgwick的觀點為 劇情主軸,頗有為Edie Sedgwick作傳的動機,可想而知,這勢必將得罪了 Andy Warhol、Boy Dylan的重度歌迷。結果呢,卻比預期的還要嚴重,《 Factory Girl》甚至是惱怒了Andy Warhol、Bob Dylan、Edie Sedgwick三 方的歌迷、影迷。   若說歷史的詮釋是多面向的,某個角度下的歷史審視勢必對某些人有利 ,同時對某些人則造成傷害,如此一來,這部傳紀式的紀錄電影會如何將這 些名人光環下的醜陋揭露,因而狠狠中傷Andy Warhol、Bob Dylan「神」般 不可侵犯的形象便是可想而知,而各方擁護者的群起激憤與攻詰咒罵亦是能 夠諒解。但問題是《Factory Girl》所呈現的歷史詮釋與場景還原未必客觀 、公正,考察與再現的工作有如野史般草率與曲解,甚至比起野史在筆觸上 更不嚴謹,敘事態度上更有廉價「消費」該題材,廉價「消費」六十年代, 廉價「消費」那些著名icon、符號、經典,並有刻意醜化Andy Warhol、Boy Dylan的嫌疑;更嚴重的是:它甚至還醜化了主角Edie Sedgwick。最後, 它竟成為一部得罪三方、人人都喊打的傳記電影。   在《Factory Girl》中由Guy Pearce飾演的Andy Warhol,呈現出完全 迥異於《Basquiat》、《I Shot Andy Warhol》等幾部與安迪有關的電影 所詮釋的Andy形象,無論是情感上、為人處世上、行為舉止上實在難以與《 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這本由安迪親著的自傳中的安迪作認知上的連結。《 Factory Girl》中的Andy Warhol被塑造成一名花痴、小心眼、忘恩負義、 好生怕事、勢利、善變、脆弱的同性戀藝術家,這顯然是難以說服其支持者 接受的(指形象上,而非性向上)。同樣的,那位因為Bob Dylan的經紀公司 嚴重抗議而被迫易名為Billy Quinn的Bob Dylan,則成為一位蠻橫、目中無 人、多情又醋意十足、小家氣、虛偽的傢伙。一場Bob Dylan大鬧Factory的 戲碼,不僅有損Bob Dylan的形象,也有損Andy Warhol;隨後Edie Sedgwick在電梯內的掙扎,某種層面上曲解亦有損Edie。而這只是電影中的 一小處,其他更多片段更分別造成了三位主角的輕重不一的形象傷害。這是 歷史不同角度下陳述下的必然傷害嗎?倘若連我這名對三位主角都無極端擁 護情結的觀眾都無法苟同了,更遑論那些死心的支持者會如何對本片產生反 感。   但是,若非三位主角的支持者,是否能逃脫主觀價值與立場,平心靜氣 去欣賞這部電影呢?我想就電影應有的作為而論,導演George Hickenlooper顯然將《Factory Girl》設定為:拍給聽聞過該段歷史的人去 觀賞的電影。因此,人物的經營上幾無深度可言,故事的發展以及人物的轉 變橫著就這麼來,也就這麼去了,一切顯得平板而乏味,劇情發展更顯武斷 ,流於表面。當中,除了Edie Sedgwick因為有著仿紀錄片式的訪談與畫外 音的口白去追溯、考究其人格、心理的成長史,使得觀眾對Edie的生平更有 了解外,角色間表面行為背後的心理層面運作,《Factory Girl》處理的實 在太膚淺,這更使得連一般觀眾都難以認同與認識三位主角。而整個故事儼 然成為「一名想成名的漂亮女孩來到紐約,遇上兩個壞男人的悲劇。」   不過,縱然人物、劇情、到畫面呈現,《Factory Girl》都顯得廉價與 膚淺,觀眾還是能從中依稀聞道六十年代紐約的氣味,窺見曼哈頓的場景, 這對於我們這些不曾活過那個年代的觀眾,電影所賦予的浪漫與傳奇色彩仍 是可以勉為慰藉的。而Edie Sedgwick的扮妝,仍可提供一些對於時裝深感 興趣的觀眾作為觀摩與欣賞。另外,我得平心地稱讚飾演Edie Sedgwick的 Sienna Miller,不僅造型上完全捕捉到Edie的神韻與氣質,個性詮釋也入 木三分地演繹出Edie的大膽、不羈、特立獨行,這讓後世得以再度親見Edie 迷人而危險的姿態,讓觀眾看到Edie如何揮霍與浪費她的美麗,如何過著頹 廢生活,卻因名氣大而變得酷;如何身陷於名氣遊戲中,又如何徹底絕望; 如何在黑暗中發出獨特的美麗光芒,猶如煙火般璀璨而快速綻放他短暫生命 的花火。僅就Edie Sedgwick的部份,Sienna Miller的演出與詮釋具備相當 的說服力,以及螢幕魅力:她是那種仗著自己美麗,而讓每個男人為之瘋狂 與犧牲的女子;「在傳奇的女人面前,男人絲毫沒有地位的」。至於飾演 Bob Dylan的Hayden Christensen,曾經在《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 的復仇》飾演Anakin Skywalker,我萬萬沒想到他扮裝之後可真像級年輕的 Bob Dylan。反觀Guy Pearce飾演的Andy Warhol,無論化妝、造型、愚蠢至 極的扭捏動作實在完全是在醜化Andy Warhol,就連《Basquiat》裡David Bowie演的Andy,都比本片來得好上許多。   而導演為增強紀錄性的一些拍攝手法如:大量運用8mm、超八、16mm來 營造不同質感、觀點的畫面,嘗試引領觀眾置身那個年代,甚至Andy Warhol天馬行空的實驗工廠裡頭,配合主觀、或旁觀的紀錄觀點不停的轉移 周轉,確實也達到某種「真實感」,以及一種懷舊的年代與遙不可及的氣息 供人憑弔,儘管它可能流於很表面的賣弄:包含賣弄許多Andy Warhol經典 作品的複製、賣弄一些著名的電影作品如《Vinyl》、《Ciao Manhattan》 、《Chelsea Girl》的場景再現等。但在那組Edie求助無門地走出電話亭外 ,與一名路過Edie Sedgwick式裝扮的女孩擦肩而過的鏡頭,這一鏡頭顯得 多麼諷刺的有力,多麼的悲劇,這也算是神來之筆,值得稱讚。   總之,《Factory Girl》仍有其復古情懷、歷史考究、時尚觀察等可觀 之處。但不可諱言,它是一部越了解Andy Warhol、Bob Dylan與Edie Sedgwick,就越無法欣賞與苟同的電影。越清楚Andy Warhol、Bob Dylan與 Edie Sedgwick,就越無法給予高分的電影。 --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http://www.wretch.cc/blog/Tzar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