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位導演的創作理念:維爾托夫(Dziga Vertov)和間歇(intermission)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7378033.html (電影眼是什麼,看圖就知道!)   圍繞著類似的問題——現實中是否包含真實?電影如何攝取並傳遞真實?在另外一個 社會環境中、另一種思維方式下,濟加.維爾托夫(Dziga Vertov,1896—1954)提煉出 間歇(intermission)理念。   要理解維爾托夫的電影活動及其觀點必須瞭解一個基本情況:他是一個先鋒派的蘇聯 導演。他絕對信奉革命——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電影也要革新,在其“電影眼睛” (kinoglaz)理論中提出「用共產主義電影認識世界」的方案:「以蘇維埃革命的視點觀 察和表現世界」。他的這些語句以及其他類似的表述強調電影的表現功能:電影具有社會 作用,它是人們認識所處世界的手段,因此它必須讓人看得清楚明白。在電影裏,表現離 不開剪 接,政治社會題材的電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為了讓人看到你想讓人看到的,必 須使用剪接。維爾托夫是一個出色的剪接大師,他的高明之處在於指出只有在一個正確的 視覺基礎上才能有所剪接和表現。如果沒有真正地觀察到現實,就不能把這些表面的現實 材料組織起來讓觀眾去觀看和理解。這個視覺,取決於導演的眼睛,也取決於攝影機的鏡 頭,它像一個超級眼,能夠比人眼更強有力地觀察現實。《持攝影機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是電影世紀中真正的人獸怪物,結合了人的智力和影像視覺功能 :他以其思考的方式來觀察世界,反過來,他按照他所觀察的來思考;因此,在共同因素 作用下,他「以革命的視點」觀察世界,這就是他建立真實的手段。   這種電影觀基本上是傳統的電影觀。電影人的行為成為一個社會公民的活動,而不是 藝術,它服務於政治(如果把維爾托夫的觀點與柏拉圖《共和國》(Republic)中的政治 觀聯繫起來也不足為怪)。電影不再是獨立的藝術,它的社會性得到充分強調。維爾托夫 (和布列松一樣)之所以一定要不惜爭議提出自己對電影的認識,比如「電影眼睛」理論 ,是因為他認為電影不是娛樂方式也不是想像的空間,而是觀察世界原來面貌的手段,在 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為了共產主義建設,觀察和認識世界是有用而且是必要的。蘇維埃 要把自己的社會和意識形態體系建立在一個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對現實的 分析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與被認為提供了客觀研究方法的社會理論相關。   正是在這個意識形態和思想基礎上維爾托夫創造了「間歇」理念,為電影剪輯提供解 決方案。無論是在俄語還是在法語中,「間歇」都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空間性:兩點之間的距離;   時間性:兩個時刻之間的時間的持續;   音樂性:兩個音高之間的音程。   也就是說,「間歇」可以分別指間隔、連續性或是抽象的聯繫。維爾托夫強調其時間 性和視覺性,而盡力排斥空間思維模式,以避免使「間歇」只限於被理解為距離從而混淆 於場景安排中的一些概念,如攝影機的位置、取景角度、拍攝距離等等。   在接受維爾托夫的「間歇」理念時,要盡可能地避開其空間性。這使得我們在感受維 爾托夫的影片拍攝時要依據一些與普通故事片完全不同的原則,從電影理論和意識形態方 面,劇情片都是維爾托夫所反對的。“電影眼睛”作為觀察的手段,存在於事物當中(社 會現實,這是令導演惟一感興趣的事物);重要的不是處於事件之外的人對事件採取何種 視角,而是能夠體現事物進程中不受意識支配的運動。電影導演(操縱“電影眼睛”的人 )既然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他可以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發現,因為他不僅擁有物質條件( 超級眼)而且具備智力條件。   「間歇」和「銜接」這兩個概念的對立體現了以保持故事連續性為特徵的劇情片與以 視覺不連貫性為特徵的電影之間的區別。對後者來說,電影的每一時刻都要體現全部主旨 的一部分。因此,「間歇」具有區別性,不僅區分兩個連續鏡頭,感覺和思維上的跳躍, 它本身的存再也是重要的。Morman Mclaren曾說,畫面之間的東西遠比每張畫面上的東西 更重要,動畫藝術就是操作畫面之間無形的間隙的藝術,這些間隙是電影的血肉與骨架, 而每張畫面上的內容只是衣服。   維爾托夫提出了存在「間歇」的電影,它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空間運動上,而是建立在 內在的運動其本身的特性上,其重視的是對於現實的理解與分析。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0.213.187 ※ 編輯: Ihsuma 來自: 218.160.213.187 (10/15 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