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7963853.html (連結請參考網誌) 作者/譯者: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 )/于昌民 二戰與戰後的醒悟 事實上,美國在二戰後真正的鎮定劑是對三零年代的遲來反映。經過大蕭條後,電影需要 提振人們的精神,而它們也真的這樣做。這時的犯罪片非常地阿傑式(譯註4)和具有社會 意識。一直到三零年代末,一種更黑的犯罪片開始出現,像《你只活一次 》(You Only Live Once)、《怒吼的二零年代 》(The Roaring Twenties),接著,要不是戰爭的關係 ,黑色電影可能在四零年代早期就開始全速前進。 為了要製造輸出同盟的政宣片並提振國內的愛國士氣,重擊了剛起步的黑色電影。黑色電 影在片廠體制下掙扎,還沒辦法達到其顛峰。戰時,第一批特殊的黑色電影現身:《梟巢 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玻璃鑰匙 》(The Glass key)、《僱用槍手》(This Gun for Hire)和《羅蘭秘記》(Laura),但這些片子缺乏特殊的黑色「攻擊」(bite),得 等到戰後才會出現。 戰爭一結束,美國電影開始明顯帶著嘲諷意味—同時開始了犯罪片的熱潮。對於將近十五 年來美國改良式電影所築起的高牆,開始反撲,也比較有了自由,因為觀眾與藝術家現在 渴望不用這麼樂觀的角度來看事情。很多士兵、小商人、家庭主婦、工廠雇員都有這種回 歸到戰前平靜生活的醒悟(幻滅),直接地反映在城市犯罪電影的骯髒中。 這即時的戰後幻滅可以直接在《絕路》(Cornered)、《藍色大理花》(The Blue Dahlia) 、《猜測》(Dead Reckoning)、《騎粉紅馬》(Ride A Pink Horse)中看到,片中服役的 軍人回到家鄉,發現自己的妻子不忠或是死了,商業夥伴拐了他,或是社會變得不值得去 奮鬥。戰爭持續著,但是這樣的敵意開始轉而針對美國社會。 戰後的寫實主義 幾乎在戰後不久,每個國家都出現了寫實主義的復興。美國首見於像是製作人Louis de Rochemont的《宅角街影》(House on 92nd Street)、《北街奇跡》(Call the Northside 777)和Mark Hellinger的《殺手》(The Killers)、《血濺虎頭門》(Brute Force),或是如海瑟威和達辛這些導演。如同1947年的《死之吻》(Kiss of Death)自豪 的宣稱:「每一景都在故事中的實際地點所拍攝。」即使在Rochemont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寫實的外貌依舊永遠留存在黑色電影的成分裡。 寫實運動同時也符合美國戰後的氣氛;大眾渴望能看到更誠實、嚴厲的美國觀點,他們不 滿足於看了十幾年的片場。戰後寫實的風潮成功打破了上流社會的通俗劇領域,將其放置 在更適當的位置—日常平民所生活的大街上。現在回顧Rochemont時期以前的黑色電影看 起來的確比戰後寫實的黑色電影更溫馴。有著片場外觀的《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 和《雙面狄米崔》 (The Mask of Dimitrios)減弱了力道,與後期的寫實反面比起來,這 些片子更拘謹和傳統。 德國人的影響 好萊塢在二、三零年代扮演著主人的角色接待從德國來的流放導演們,這些導演和技巧大 多數都融合進美國電影的建制下。好萊塢從未有個被那些本土人士稱為「德國化」的時期 ,這也產生過份強調好萊塢裡的德國影響的問題。 不過當四零年代晚期,好萊塢決定「漆上黑色」時,沒有人比這些德國人更在行於明暗對 照法。表現主義打光的影響總是潛伏於好萊塢電影的表面之下。黑色電影,意料中地將其 發揚光大。有很多的德國和東歐人士投身於黑色電影的製作當中,這也很正常:Fritz Lang、Robert Siodmak、Billy Wilder、Franz Waxman、Otto Preminger、John Brahm、 Anatole Litvak、Karl freund、Max Ophuls、John Alton、Douglas Sirk、Fred Zinnemann、William Dieterle、Max Steiner、Edgar G. Ulmer、Curtis Bernhardt、 Rudolph Mate。 表面上,德國表現主義式的影響,因為其依靠著人工片場燈光,似乎與戰後的寫實主義依 靠的嚴酷、樸素的外觀無法吻合;不過這就是黑色電影的特質,其能夠把看起來相抵觸的 元素統整為一貫的風格。最棒的「黑色」工匠讓全世界都能成為舞台,以不自然和表現主 義式的燈光揮灑在寫實的場景上。像是《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黑夜飛車》 (They Live by Night)與《殺手》(The Killers)都是令人不快、同時振奮地結合著寫實 與表現的風格。 也許最偉大的「黑色」大師式匈牙利裔的John Alton,一位表現主義的攝影師。如果有必 要,他能在正午時分重新為時代廣場打光。沒有一位攝影師能夠將古老的表現主義技法應 用到寫實需求的如此之好,而他在《臥底》(T-Men)、《下流的約定》(Raw Deal)、《審 判者》(I the Jury)、《大爵士樂隊》(The Big Combo)中黑白的攝影幾乎可等同於那些 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如Fritz Wagner與Karl Freund。 譯註4:Horatio Algerism意為穿的整齊、努力工作、討人喜歡的人就可以成功,最後可 以住在大房子,有著好鄰居,開著帥氣的跑車,常常能跟家人去度假。作家生平請參閱 Wikipedi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6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