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8009787.html (請進網誌下載譯註中的文章) 作者/譯者: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于昌民 黑色電影出色的創造性,使得對它的長期忽視更加令人難解。當然,法國人對這個時期的 研究已經有段時日(Borde和Chaumenton的《Panorama du Film Noir》(譯註8)出版於1955 年),但是美國的批評家直到最近仍偏愛西部片、歌舞片或幫派片,而不是黑色電影。 有些被忽視的原因是膚淺的,有些則打中了黑色風格的要害。長期以來,由於黑色電影注 重表現腐敗與絕望,這被認為是美國性格的畸變。而具有原始道德(譯註9)觀念的西部片 和具有荷瑞修.阿傑價值的幫派片,則被認為比黑色電影更美國。 由於黑色電影在預算方面最適合於低成本的B級片,而許多最棒的黑色電影也都是B級片, 這一事實加強了上述偏見。這種經濟上的奇怪勢利眼,在某些批評界內仍然存在:高預算 的垃圾比低成本的垃圾更值得人們注意,贊揚一部B級片不知為何就算是輕視(常常是故意 的)一部A級片。 過去十年間,在美國出現了一次批評方面的復興,但黑色電影當時又被錯過了。那次復興 是以作者(導演)為中心,而黑色電影又不是。作者論的興趣在於導演的不同特色:黑色電 影的則關注於導演之間的共通性。 然而,黑色電影遭忽視的根本原因,在它的攝影比它的社會學背景重要,而美國影評總是 在談論視覺風格方面的東西時慢人一步。如同黑色電影的主角,黑色電影對風格比對主題 更感興趣,美國影評傳統地對主題比對風格更感興趣。 美國影評總是先當社會學家,其次才是科學家:影片因與大眾相關才重要,如果一部影片 出了差錯,多半是風格違反了某些「主題」的規則。黑色電影則根據相反的原則行事:主 題隱匿於風格之中,而假惺惺的主題(“中產階級的價值最棒”)與其風格抵觸。雖然,我 相信「每部」電影都是風格決定主題,但對於社會學式的影評來說,在風格分析之外去討 論西部片和歹徒片的主題是比較容易的,但對於黑色電影來說就不那麼容易。 在1948年Robert Warshow發表在The Partisan Review年的有名文章”The Gangster as Tragic Hero”(譯註10),幫派片,而不是黑色電影,被封聖倒是一點都不令人驚訝。雖 然Warshow在美學與社會學上都能當個好評論,但這篇文章裡他對「將幫派片和西部片視 為大眾藝術」較有興趣,而不是風格。這樣從社會學出發的角度使Warshow盲目,也讓許 多後來的影評盲目,讓他們沒辦法看到在美學風格發展上更為重要的-黑色電影。 這種忽略,諷刺的地方在於,現在回顧,Warshow所寫的幫派片實際上劣於黑色電影。三 零年代的幫派片首先反映了這個國家發生了甚麼,Warshow也分析了。黑色電影雖然也是 一種社會學反映,但卻更深入。到了黑色電影的末期,它與它所反映的素材進入了一種生 死決鬥;它試圖讓美國人接受一種以風格建立的生活道德觀。這就是矛盾所在——它試圖 在一個重視主題的文化中提倡風格,這使黑色電影進入美學上的扭曲與翻轉,同時具有活 力。黑色電影攻擊並闡述它的社會情勢,到了黑色電影的末期,其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世 界,超越社會反映的簡單層次,以美國習性打造出一個夢魘般的世界,與其說是反映,更 好的形容是創造。 由於黑色電影首先是一種風格,由於它通過視覺而不是通過主題去表現它的衝突,由於它 意識到自身的身分,黑色電影才能以藝術解決社會問題。基於這些原因,《死吻》、《暗 藏殺機》和《槍瘋》等電影可以成為藝術品,而從這個意義上說,《疤面煞星》、《全民 公敵》和《小霸王》等幫派片則永遠不能。 譯註8:《Panorama du Film Noir》的開頭部分也可在Film Noir Reader中找到。 譯註9:Moral Primitivism,原始道德主義,大致上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譯註10:請看這裡,譯者沒有力氣翻這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68.73
a111156987:辛苦推 01/02 22:34
yuhung:喔!這系列譯文真的太精采了 :) 01/02 23:01
ghty:感謝版大,辛苦了! 01/02 23:05
conan79124:感謝版主,辛苦了~ 01/02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