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文片名要不就直接用"女皇",要不用"布萊爾與女皇"也比用"黛妃與女皇"貼切些。黛妃 只是這個事件的引子,整部片還是繞著女皇心境轉變,還有與布萊爾之間的互動。 電影開始就從女皇與畫師的對話中,點出女皇的地位超然性。女皇是不用投票的,即使他 心裡有屬意的對象,也無法藉由投票這方式表達。而且這國家是屬於他的,民選出來的首 相,也是要他的任命才能上任。這開場的時間點,剛好是在投票日,也點出導演想要藉著 民選的布萊爾來跟女皇做對比。 在這裡就很好奇,如果他不同意民選的結果,不任命民選首相的話,會有怎樣的結果,憲 政危機還是革命?我想應該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吧,這也是虛位君主的悲哀,已經變成了吉 祥物,只能在宣示性場合上有貢獻,在實權上是沒有太大的著力點。 布萊爾去接受任命的那場戲就很有趣,布萊爾是左派工黨的領袖,平時的政策等,很多都 是在批判君主制度的。但是在面見女皇的時候,卻是興奮且戰戰兢兢的,感覺就像是去見 個偶像似的。如同布萊爾妻子所言,每個工黨首相最後都變成女皇的粉絲,女皇的地位在 英國人心中是個特殊的存在。之後黛妃過世的事件,布萊爾的幕僚想要運作改革君主立憲 體制時,布萊爾是一直持反對立場的,因為如果改革這個體制,對拘謹的英國社會來說, 還是個很難接受的衝擊。吉祥物還是讓他當吉祥物吧。 黛安娜王妃在電影中都是用新聞剪輯的畫面,她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國皇室很 有機會可以藉助她的形象,來拉近與人民間的距離,可惜,最後只能落得悲劇收場。黛妃 與英國皇室的糾葛,並不是這部電影強調的重點,而是藉著這個事件,來看一個跨越時代 的女皇,在面對時代轉變時的表現。 看 The Queen 就是在看 Helen Mirren 的演技,從一開始的片頭,就被他的眼神給震到 ,他的神韻掌握住了那種優雅與壓抑並存的特質。那種掌握大權高高在上的威嚴,尤其是 在後半受到輿論與首相的壓力時,在不能被看出的不安下還要化解危機的情緒轉折, Helen Mirren 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問鼎奧斯卡影后。 導演跟編劇的功力也是令人佩服,因為要拍現存政治人物的電影,本來就是個很大的挑戰 ,既不能直接的揭人瘡疤,也不能流於歌功頌德。但 The Queen 中,對女皇跟布萊爾有 褒有貶,也都帶出後面的心理轉折,舉重若輕的讓觀眾看到那七天所發生的事。 這部片好看的地方,是在演員的表現,還有劇本處理新聞事件的角度。可是也因為要表現 出皇室的冷靜與優雅,讓劇情起伏並不強烈,也就是有點小悶,看的時候請保持神智清醒 。 -------------------------------------------------------------------------------- 黛妃與女皇 The Queen 導演:史帝芬佛瑞爾斯 Stephen Frears 編劇:彼得摩根 Peter Morgan 演員:海倫米蘭 Helen Mirren、麥可辛 Michael Sheen -- 習慣 個人的生活....... .......等待 個人的世界 http://www.wretch.cc/blog/rainmancho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92.47
naika972:我覺得有點小悶是真的但是在快要影片結尾時 02/09 00:55
naika972:布萊爾大聲又快速說出來的話相對的有震撼感~ 02/09 00:56
shinshong:推樓上 對他幕僚大喊那一段我很震撼 感覺情緒突然爆發 02/10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