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將近一個月前看的電影了,一個月下來劇情忘了不少,但我對這部片印象最深刻也最震撼的地方,卻更加去蕪存菁地清楚浮現。本片是納粹德國戰犯醫生門格勒的故事,有納粹偷渡、有以色列特工追緝、有蠢蠢欲動的人體實驗之重起爐灶,還有德國醫生面對阿根廷母女既帶著感情糾葛又帶著父權宰制的複雜關係... 這些本片的「劇情」我當下震撼,一個月後卻慢慢把細節都忘了,但是本片的「影像」卻仍深深留在我腦海裡,這個影像簡單地說就是「小納粹德國」:從女主角一家和醫生兩輛車開到了湖畔旅館,我幾乎就以為這根本是一部德國電影!有如同納粹身體觀中象徵德國健兒堅毅不拔的阿爾卑斯山 (!)、有一群群金髮碧眼如天使般美麗的小學生、小學生也充滿對強健體魄與人格的尊崇與對弱者的鄙棄,一幅幅少年們在山水間揮灑自我歡樂嬉戲的圖像,豈不就是納粹德國的美好生活典型? \ 小納粹德國,桃花源記 本片是阿根廷片,但說德文的戲份比起說西班牙文的戲份可能還猶有過之,不單德國人要講德文、連許多阿根廷人也忍不著爭先恐後要講德文,不會講德文的阿根廷爸爸總是彷彿矮了一截,也總是透過鴨子聽雷的語言被妻子豎下一道你奈我何的壁壘;不單德裔小學生要講德文,土生土長(至少和德國血緣關係沒那麼近)的阿根廷小學生也被送來學德文;不單在學校要說德文,在家家長也鼓勵多練德文,甚至這個小社群開的 party 簡直就是道地的阿爾卑斯德國舞會,連阿爾卑斯傳統服飾 Trachten都亮相了...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十幾年,理論上全世界應該對挑起戰禍害得全歐生靈塗碳的納粹與納粹精神避之惟恐不及吧?的確,凡是有全球主流媒體出現的大國大城,從美國到歐洲到他們的藕斷絲連前殖民地們,都不太可能才事過境遷十幾年就容納得下這種維妙維肖地「重現納粹」的生活而重提惡夢。的確,在電影中,就算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裡,也是充斥著這種「絕不姑息納粹餘孽」的聲浪,不過在阿根廷的窮鄉僻壤、山光水色、鄉野小民之間,居然還生生不息地存在一個遺世獨立的納粹德國桃花源! 要說這種桃花源只有一個?也不一定,恐怕還有很多其他地方都有,尤其在南美這些沒加入二次大戰、對納粹意識型態本來就沒那麼排斥甚至偶有一點同情的國家,這裡不但對納粹沒什麼敵意,甚至隱然還存有許多崇拜,而且如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國土無限綿延,處處都是政治中樞鞭長莫及的化外之地。在這種地方,也說不定還有許許多多的納粹桃花源?更何況南美早在德國統一之前就有許多德裔移民的德國村,這層血濃於水的關係與對納粹在歐洲造成的惡夢帶著距離的無感,的確是重新孕育納粹德國桃花源的沃土。 看來到了 2010s,在這個關於納粹一味惡形惡狀的電影已經被拍了五六十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電影願意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納粹,從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民之衝突與人性、到納粹機器中的軍官士兵等小螺絲釘之衝突與人性,可以拍的角度很多,而也有一系是如本片一般「納粹同情者」的衝突與人性。當然,這些不同的角度也不能流於鄉愿的美化,但如果同情納粹甚至「美化」納粹的歷史的確在全球許多角落存在過,那麼仍然是個值得嚴肅面對的題材,尤其當全球對這個「美化」恍若無視地拒絕面對多年後,能把它重新掀出來,也有其挑戰壁壘的貢獻。 本片除了「納粹德國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場景外,對納粹的美化與憧憬還是要回到劇情主線來發揮。當然,很少人會大膽地針對「納粹」Nazi這個明確的字眼給予擁抱和崇拜,但是只要不把這個關鍵字說出來,這種乾淨、清爽、先進、健康、美麗、睿智、革新的德式生活型態,處處都非常迷人,讓阿根廷地方小居民們都著迷得不得了,渾然沒想到這些光明面就是納粹的光明面、也和納粹的黑暗面是一體兩面無法分割,只是他們一來不知道,二來知道的可能也隱隱不願承認,就是不願意把「納粹」兩字說出口,彷彿一說出就會毀了這美麗桃花源。 馬其頓足球片《人生勝利組》就曾若無其事地拍出落後小國寡民對「先進強大有紀律」的德國現代性之崇拜與嚮往,儘管沒稱之「納粹」,卻在全片中一步步鋪陳出這個德式先進作風的納粹性格與其黑暗面。《親愛的德國醫生》也是一樣,其實在這與世無爭的阿根廷小鄉間,不用等納粹的到來,許多人心理早就或多或少有一點點與納粹神似的夢想,儘管這些夢想獨立來看都是好的,但若真的徹底實踐起來恐怕也都有其黑暗面。 更何況,在他們的夢想路上還遇到了貨真價實的納粹醫生,這個追夢的旅程就不免慢慢走向納粹的風格。不過要注意的是:納粹風格不一定壞,也可能背後充滿善端,只是它的黑暗面若不小心處理,會慢慢發酵出來不可收拾。 1. 媽媽 Eva: 上過德國學校,能說得一口流利德語,甚至人在阿根廷土地上遠來是客的德國醫生謙遜地用西班牙語交談時,媽媽還是忍不住要說德語。這個電影序幕的躲雨夜晚,就由媽媽帶出「崇拜德國」的主題。崇拜德國不必然等於崇拜納粹,但這之間的界線也可能很模糊而令人玩味: 你崇拜的德國價值是什麼?是健康與智慧?這些崇拜者第一眼看到的價值,的確都很美好;那接下去,你崇拜的德國價值具體表現是什麼?是對強壯的追求與對病弱的恐懼?好,這還沒踩過線,但已經帶有點黑暗面了。再接下去,你崇拜的德國價值世界觀是什麼?是用科學與人工手段甚至生產線去製造強壯、消除病弱?這聽起來是任何醫生都應該做的事,甚至今日全球醫界還是很多人前仆後繼地努力著,但是放在一個貨真價實的「納粹醫生」之脈絡下,我們就能自己靠著腦補預期到那隱隱不安的危機。 2. 小女孩 Lilith: 從小女孩眼中看到的德國醫生,若不明說他是納粹的話,還真是個「親愛的」德國醫生呀,一切我們小時候對大人的期待都可以從醫生身上看到,他謙恭有理、耐心傾聽、睿智的話語深入淺出、也願意認真與小女孩對話、甚至願意大膽建議小女孩打破壁壘突破枷鎖的生活方法。何況這個納粹醫生一樣表現出醫生最美好的品德,想要治病,並且鍥而不捨地想方設法多方嘗試。 女孩的生活本來似乎已經定型,而且在保守主義隨遇而安的爸爸政策下打算就這樣放著不管,外來的醫生,就是一灘死水見到的外來活力,充滿無比信心打破僵局、拋棄過去、追求進步、追求卓越... 這些態度本身都很美好,如果我們沒把「納粹」的脈絡放進來思考反省的話。 撇開這些一般大人與小孩的關係,這位醫生更是喜歡小女孩、迷戀小女孩的臉孔、甚至願意全新奉獻來完美小女孩的身體... 這個性暗示真是太明顯了,惹得情竇初開的小女孩樂呵呵地心照不宣:這個溫柔的男人喜歡我、關愛我、迷戀我、還要帶我脫離我的泥沼。對德國醫生的許多側寫,不但刻畫了他努力工作、大膽嘗試、永不妥協、追求完美的醫生精神,甚至還把這個追求完美的精神刻畫的相當溫暖而性感。 譬如醫生媲美藝術家的素描簿,就像多愁善感的青春男孩見到佳人美景就畫下,帶著感情的筆觸圖文並茂譜成一首首浪漫詩篇還能回贈佳人;德國醫生這本素描簿當然不能回贈佳人,只能暗暗藏在心底,而且越藏越是帶出這些美麗素描筆下的迷戀思緒。這也許就是一種在納粹前早就有的德式浪漫,即使繪畫都在量尺寸抓比例描摹形態,但這種兩三百年來德國接近上帝並追求「美」的特殊取向,在德國醫生謙恭冷靜的外貌下,何嘗不能看見一顆熱情澎湃的心? 到這個程度,即使醫生已經有點太過前衛地在小女孩身上實驗他的激進治療方法,大體上還不致於讓人感到什麼陰影,反而能感到更多美好。是呀,儘管這個美好和納粹精神密不可分,只走到這一步時我們都還是可以認同甚至感激。納粹有許多最基本單純的理念也未必是惡的,惡的往往是這些出世理念慢慢發展出來的入世價值觀與行動,在面對現實世界時走了偏鋒,才出了問題。 3. 爸爸 Enzo: 真正讓人看到陰影的入世行動,則發生在爸爸這條線上。不會說德文的阿根廷爸爸角色,一直都是面對德國醫生時唯一不為之傾倒的「頑石」,能夠騙倒妻子和女兒的風度翩翩、細心關愛、與若有似無的情慾流轉,對這位爸爸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醫生大膽前衛的進步醫學理念也打動不了爸爸,畢竟爸爸說難聽是保守無作為,但說好聽是面對未知的風險謙虛而敬畏。這不容易,當如納粹這般進步前衛的意念、清楚的論述與美好的願景如潮水般襲來時,有多少人能在隱微中預視到一點不安?有多少人能在進步誘惑下仍保持著對未知自然(或上帝)的謙遜? 不過爸爸也有他的罩門,他儘管面對女兒身體帶著保守的敬畏,但在表面上非關人身性命的木頭娃娃身上,仍有他追求完美與革新的工藝精神,和歷史上長期的德國工藝與短期的納粹工業非常神似。醫生很容易就在爸爸身上看出了這個與自己神似的影子,別硬碰硬談女兒治療方法,就投其所好從木頭娃娃下手,很快就長驅直入征服了爸爸的心。本片最後高潮之前的驚悚鏡頭就是木娃娃生產線,製造娃娃的工匠就像製造人的上帝(或想扮演上帝的人),要用理想的自我樣貌將作品做到完美(如同醫生將人做到完美),連木娃娃都要有越來越像人的動作、器官、甚至心跳。 在工廠生產線的這場準壓軸好戲,一直和平美好風景如畫的本片,終於讓我們看到了這「追求完美」精神背後血淋淋的黑暗面:製造成功的娃娃組合成最完美身體,製造失敗的變成廢棄零件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本片還好沒有讓納粹醫生在這裡繼續對人造成傷害(除了隔天神祕死亡的以色列特工老師以外,也不知這帳該不該算在門格勒身上),但一堆殘忍拋棄的扭曲娃娃面孔,就是一個血淋淋的譬喻,將今人覺得稀鬆平常的追求完美「去蕪」存菁的精神,透過一組娃娃連結上納粹精神;電影也就是用這同一組娃娃,將精益求精的普通阿根廷小爸爸,與納粹集中營死亡天使連結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地似曾相識。 我想套用李安那句話來看這部電影,我的註解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點納粹」;當然這種說法聽來很驚悚,但不見得意味著罪惡,因為許多基本理念無罪,有罪的只是在實踐理念時走了偏鋒踩過了線,只是理念本身醞釀發酵時也要小心風險步步為營。媽媽、女兒、爸爸,一家三口,在迷人的德國醫生面前紛紛撤守,懵然不覺地一步步走向表面光明的黑暗,還好大歷史大政治下的以色列特工追緝從中作梗,讓這個美夢戛然而止,徒留一個飛機在空谷中緩緩遠去的悵然,但美夢沒能走下去的悵然,也許可以算是一種不用面對血腥真實的幸運。 本片主角是這一家三口,但他們只是整個阿根廷鄉野小村人民的三位代表,在這阿根廷人與德國人外貌已經快要分不清楚的「小德國村」,在後二戰時代仍「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地迷戀這個納粹表面的單純美好,令人心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21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02292965.A.4C6.html
book1998:推了 06/09 19:34
benoire:精彩 06/10 00:24
honny7410:推 06/25 09:47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81.176), 12/24/2014 16: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