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不是血腥冰淇淋三部曲的愛好者,對 Simon Pegg 或 Nick Frost 或 Edgar Wright 這些人也沒啥興趣。曾經跟著朋友一起看過《終棘警探》但也只是大 家一起笑笑沒有多想,這回看《是芥末日》也只是想拿來輕鬆過個無腦的週日 下午... 誰知,《是芥末日》看似隨意但實際上精心選擇並設計的場景,馬上抓住了我 的眼光!學建築、都市計畫、地理的大概都知道本片的拍攝場景:Letchworth Garden City / 列契沃斯(可能英式發音更接近列徹斯)花園城市,這是英國 、大英帝國與國協、甚至從英國傳到歐陸各國再向外傳開的 20 世紀初雷厲風 行之都市計畫新模型,革命性地改變了 20 世紀全球(至少是全球富裕國家) 的住宅郊區地景。 本片絕大多數場景都在 Letchworth 取景,也有幾間酒吧在不遠處的另一個花 園城市 Welwyn 取景,這兩個就是英國的頭兩個花園城市,算是 20 世紀一連 串理想城市計畫的初始實驗,直到二次大戰後英國才以 New Towns Act「新鎮 法案」將花園城市的模型(當然經過些許調整變化)廣泛應用到英國無數的戰 後重建與郊區新鎮上,這就是出名的「新鎮運動」New Town Movement。 本片六位主角(包含妹妹是六位)的老家 Newton Haven ,許多人以為這是「 英國第一個圓環」的小鎮,事實上第一個圓環就在 Letchworth ,甚至直接把 主角們的家鄉視為 Letchworth 就可以了。 "Newton Haven" 這個電影杜撰的 鎮名其實就是取自 New Town Haven 「新鎮避風港」甚至 New Town Heaven「 新鎮天堂」,不論是「避風港」還是「天堂」,其實都直指花園城市模型與新 鎮運動背後那世界大同的烏托邦幻夢:懷抱美好理想的都市計畫師們,以為用 理性全盤規劃方法就可以杜絕 19 世紀工業化下的城市之無限擴張、烏煙瘴氣 、階級對立、衝突頻仍、民不聊生等等慘況,以為用各種全面的(其實也相當 極權的)規劃與管制,就可以支撐起各種美好圖像(如綠草如蔭、美景如畫、 城市有綠意、城郊有田園)而達成這個烏托邦。 這些烏托邦願景,恐怕就是本片的藍血機器人背後之「銀河網絡」所指涉的, 這個「銀河網絡」也不是什麼壞人呀,他們實在是看不下去地球這個銀河系劣 等生,一直少根筋地汲汲營營、忙東忙西、卻又限於自我迷惘與矛盾、甚至限 於不同人之間的爾虞我詐與衝突摩擦,使得地球一直處於無限的內耗(真是好 課題:這和現在台灣常出現的「台灣不要再內耗」之論述不謀而合)而庸庸碌 碌走不出來。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是每個人的寫照,四位男配角就算表面上事業 有成有車有房其實都還是過著不好意思承認的失敗人生,而真正徹頭徹尾失敗 的最佳代言人當然就是男主角 Gary King。 Gary King 這不成才的小子,就是一切父母恨鐵不成鋼、一切老師感嘆璞玉不 成器、一切文明統治者想要力圖國家或城市復興卻沒法擺脫的害群之馬(就是 想要透過兩岸開放讓台灣經濟起飛的人心中的 609、或是想要擺脫威權擺脫依 賴獨立建國的人心中的 689 - 大致上啦)。不過在這民主社會裡,害群之馬 也有他的絕對人權與民權,統治者早就不能用過往一道命令下來不聽就罰的態 度矯正他了。因此,進化的統治者當然是用漸進滲透策略,逐步在生活中這邊 改一點、那邊改一點、而且改得都很「正當」「美麗」又「健康」,人們沒有 什麼理由不聽呀!瞧瞧這藍血外星人「銀河網絡」訴求的價值多麼烏托邦呀? 現代都市計畫的城市理想家們,也是用類似的策略,他們絕不像古代帝王一紙 諭令就來叫草民們服從,而是從生活各個小細節中慢慢推廣新價值、進而慢慢 改造本來大家各自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小民生活。本片既然選了兩個英國花園 城市老祖宗來講這個「規訓」的課題,當然也就要多方運用都市計畫的梗: (1) 英國第一個圓環:的確就在 1909 的 Letchworth ,很快地圓環這個交通 元素就風行全英、全歐與全球了,這是一個非常理性乾淨清爽的手段,讓 匯流的車子們可以不用停下來等紅綠燈就迅速各安其位分流而行,可以節 省許多交通時間並完成更多旅次。不過,理性科學的圓環也是一個非人性 的工具,讓 Sam小妹一開圓環就迷路往回走,隱喻上來說也讓 Gary 這樣 迷失在工具理性世界裡的人轉呀轉呀總是走不出來。 (2) 公共藝術:五位男主角在路旁看見的那個抽象人形雕像,由一般小民角度 根本不知這玩意兒拿來幹嘛的,也沒有任何讓他們能認同感動的點,只是 一個從天而降象徵先進文明與「現代性」的外星藝術品而已,還好聽地說 要來教育鄉民們的生活品味;結果這個外星藝術品真的活起來了,變成一 隻可怕的大怪獸來捕殺不聽話的鄉民們,簡直是惡夢成真! (3) 12 間酒吧:在聖誕夜或慶祝什麼事情的時候去連跑 12 間酒吧,這是有 其英國民間習俗的(雖然我也不知具體傳統是什麼,不過會這樣做的人並 不少)。只是弔詭地:本片場景 Letchworth ,在 1903 年花園城市建立 之初就秉持著花園城市的健康明亮之原則,直接禁止在公共場所賣酒(這 在英國簡直就是要人命呀,不過這就是花園城市的烏托邦願景之一),直 到 1958 才許可了第一家新酒館營業,不過本城禁酒禁慾的傳統已經奠定 ,即使禁酒令解除半個世紀了,今日也還是沒幾家酒吧,因此本片的 12 間酒吧大多只能改裝許多餐廳或公共設施場景來充充場面。 (4) 星巴克化:進了兩三間酒館,其中一位男主角馬上直指了酒館的「星巴克 化」之併購、連鎖、規格化服務。從第一間酒館開始, Gary 要求的那種 具有各種特殊風味的自釀啤酒之酒館風情早就不見了,就像今日大部分英 國城市酒吧一樣就是那幾個簡單的大品牌啤酒;後來 Gary 在世界末日前 要努力完成任務都自己拉啤酒時,出現的品牌都是些全球連鎖連台灣小七 都買得到的品牌;甚至頭兩三間酒吧中,有兩間的內裝幾乎從頭到尾一模 一樣,只有吧台後酒保的面孔不同而已。 (5) 有車有房:最後,最自然不過的一點,也是男主角在某一次對話中不禁自 悲地流露但又自信地不服輸的,就是「你們有車有房有妻子,但你們沒有 自由」。沒錯,有車有房還有個在家做家事的妻子,這就是現代都市計畫 (花園城市可能還只有此概念的雛形,後來美國郊區化配合車廠與公路建 設的大餅恐怕才是最大兇手)塑造出來的房子車子妻子之迷思,買不起房 買不起車就是人生失敗組(引得大家努力賺錢貢獻房車業),娶不到可以 打掃做家事帶得出門的漂亮老婆就是人生失敗組(同時成功地把不乖的女 性全綁在家裡當洋娃娃)。 如果曾經在英國的任何一個郊區住宅生活過,可能更能對本片這個充滿微笑充 滿陽光綠意但卻又令人窒息的場景感同身受:這就是將近一百年來的英國郊區 社區景觀、生活型態、甚至價值觀,就是家家戶戶都有一輛車,穿越流動不息 高效率的穿越道路、進入沒人打擾的囊底道路、在一排排每間都長得一模一樣 的磚造連棟或雙併住宅中找到自己家的車庫開進去;當然整個社區會有怡人的 公園綠地,會有老夫婦散步賞花、會有年輕少婦推著嬰兒車、會有可愛的小朋 友們騎著腳踏車嬉戲,一片歌舞昇平。 不過歌舞昇平的背面就是:做不到的你就是人生失敗組,就像 Gary King你這 一事無成的廢柴。看看藍血外星「銀河網絡」總部的三句標語 "We build. We improve. We perfect." 直挺挺地寫在三條直旗子上掛下來,這豈不就是希特 勒的紐倫堡黨代表大會嗎? 然而,本片的廢柴男主角 Gary King就是最極端的不服從公民,他毫無畏懼地 承認自己一事無成,但面對如此美麗如此具有說服力又帶著如此崇高價值的外 來權威,仍然只是一句「老子才不甩你」地我行我素。其實,觀看這部片時如 何評價這個頹廢男主角 Gary King,就是對觀眾自己的一個思辨考驗:你覺得 他是廢柴嗎?你覺得他一事無成嗎?你覺得他這樣不 OK 嗎?如果是,當然可 以提出自己的理由,不過正是時候檢視一下: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這些理由, 有多大部分早已落入那些都市計畫理念與陰謀的框架下了呢? 再回想起血腥冰淇淋的上一部《終棘警探》,一個最優質最典範的文明英國小 鎮,人人都像是模範紳士淑女,結果背後居然是最恐怖的集體陰謀。是時候回 頭認真一點地再看一次《終棘警探》了,說不定血腥冰淇淋這幾部片,都在直 指一個早已深入英國人每日生活的 implicit cultural policy ,這個陰謀無 色無味,如此自然就像呼吸和喝水一樣,但它早已深入每個英國人的毛細孔內 卻令人渾然不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8.105.170
Sargasso:這片超展開 但是結局有點鳥 02/10 16:44
shamanlin:不只有點 這部是我最失望的.... 02/10 16:57
punzz:這片主題太不明確 節奏又忽快忽慢 02/10 16:59
questionboy:原Po寫的比電影想表達的還好啊! 02/10 17:15
Mansun:借轉至粉絲團:http://ppt.cc/rqg7 謝謝 02/10 17:18
看來大家對結局普遍不太滿意。當然啦,我也覺得就爽度來講結局是不太酣暢 淋漓的,不但沒有把超展開的線都一條條好好收完,也沒有給予一個出人意表 或拍案叫絕的大轉折。 不過,我想這個有點草草收場的結局其實不是一個終結,而是一個具有隱喻的 開放性起點:當 20 世紀這個充滿各種理想城市、烏托邦、現代性等等大計畫 的時代以各種大計畫的失敗收場(外星人銀河網絡發現馴服不了頑劣地球人, 一走了之)時,那些從生下來就已經在這個大計劃的遊戲規則中像個機器人活 了一輩子的草民們,該怎麼辦? 本片 Newton Haven 裡的藍血複製人們包括哈比人男主角,在最後一幕成群地 表情木然、張皇失措地從一片煙霧瀰漫中走出,這就是 20 世紀現代性計畫終 結後的混沌(共產主義 1989 失敗了,資本主義以為贏了在 2008 也破功,還 有更多更多... )。但本片為敵的是銀河網絡而不是這些可憐的小順民,因此 還是草草交代一下這些小順民如何在百廢待舉的重建時代還是各找到了歸宿, 譬如與喜歡的人在一起(喜歡就在一起,完全擺脫有車有房的「成家立業」執 迷)、或是剩半個頭的哈比人重操房仲舊業但以一種新型態重新找尋在新生人 性社會中的定位... 這種種百廢待舉後的新出路,還是現在進行式,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其他地方 還在草創中(譬如在歐豬國家出現的免費專業互助模式),畢竟銀河網絡老大 哥在大部分的社會裡都還沒消失,未來的可能仍然無限,本片在 2013 這個節 骨眼也只是開放地點到為止、留下未來的想像。 ※ 編輯: mysmalllamb 來自: 36.228.105.170 (02/10 17:42)
thigefe:地景比本片劇情更有深意 02/10 18:10
ransan:我看到睡著 一直沒辦法投入 意境太深 02/10 18:52
bearmiki:推這部也推這篇!在看之前剛好看了《天外魔花》更有感覺XD 02/10 18:57
kid78423:推 不過還是覺得活人牲吃比較好看 02/10 20:04
leila:你寫的比電影好看 ^^ 02/10 20:45
lucandy09:超展開的部分很好看 02/11 01:16
TETUO:推你的文筆跟反思,很有深意的一部片 02/11 23:11
Hugh619:推原PO認真解析!這部片很棒啊很適合當三部曲結尾 02/12 20:37
BrightPeak:原po的解析也太深了 我倒是覺得結局還處理得蠻好的 02/13 04:51
BrightPeak:像美國那明星世界末日才是爛收尾... 02/13 04:52
BrightPeak:而且結局是主角帶著那些機器人對抗 十足棒的改革理念 02/13 04:52
BrightPeak:大家活得像機器人 難道不想像人一樣奮起抵抗這世道 02/13 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