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院線的西班牙片,前年上映了《維多莉亞》、去年上映了《再見橄欖樹》、今年上映了《抓狂酒吧》,或直白控訴或血淚隱喻,都是 2010s西班牙悄悄崛起中的新片型,我且稱之為「撙節電影」,呼應的是 2008 歐債危機與 2010 以降的歐豬撙節政策,捍衛的都是經濟戰爭中被污名化的棄子,控訴的都是道貌岸然冷眼旁觀吃乾抹淨的老大哥,而大地毀滅後留下的希望火種都是純真少女。 http://imgur.com/p1K92th 這棄子通常是歐債危機開第二刀的西班牙、這老大哥通常是主宰歐洲償債與樽節政策的德國。不過這對立也不盡然如此,看《維多莉亞》的可憐男孩們就知,這仍是階級戰爭而非國族戰爭。在這些院線片之外,Netflix 上還有一部《找不著北》,西班牙文片名 Perdiendo el norte 意為「迷失北方」,也有 missing the point「抓錯重點」之意;中譯片名取自中國大陸的「北漂」迷惘,也剛好呼應南歐移工的北方情結。 同樣是談撙節時代西班牙青年流浪德國的打工故事,這回終於是部喜劇、終於是男主角敘事了。《抓狂酒吧》女主角 Blanca Suarez這回不是穿內衣走馬德里 Gran Via 大道,而是改穿運動鞋跑過柏林布蘭登堡門。雖然苦哈哈,但這片的德國柏林美景一點都沒少,北漂的西班牙人既不是來這裡屈膝逢迎,也不是來這裡自怨自憐,而是要走出另類新生的。 http://imgur.com/OH84aFs 迷失在歐盟 本片的經濟背景是:西班牙房地產泡沫、金融危機、撙節減支、大失業。高教育菁英年輕人失去舞台、多年訓練投資血本無歸,遠走德國。而本片的社會背景是:德國成為夢想的文明土地,充滿工作機會廣納人才,而且德國工作認真紀律嚴謹,是歐債危機中對比歐豬的道德神話,是從《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就開始打造已經百餘年的神話。 然而現實是:德國把你們當狗看。第一步先撐起西班牙房產泡沫消費德國外銷產品,第二步泡沫破滅後阻止歐洲央行救市摧毀西班牙經濟織理,第三步讓西班牙人來到德國填補廉價勞工缺口。事實上德國從戰後復甦就一直玩這套,先是 1960s的南歐各國廉價勞工挖礦、再來 1970s-2000s靠留下來的土耳其人做德國白人不再願做的勞動,到 2010s靠歐債危機摧毀南歐並污名化為「歐豬四國」後再玩一次 XD 只有 2016 大開中東難民之門這次有踢到民意鐵板。 本片的移工群像,就包含戰後第一代的西班牙移工老爺爺、第二代慢慢打出小家業的土耳其老闆,人人都是這個隱形的「德意志第四帝國」下朝拜大都的邊緣人。不過在梅克爾帝國當道的眼睛下,要拍一部電影直接控訴帝國是很嚴重要花成本的(《再見橄欖樹》這種社會寫實片老手組合自沒在怕),於是《找不著北》這片基本避談德國人。德國人的面目隱形,少數幾張無情臉孔都只是路人甲乙丙,這片基本上還是在談西班牙人的自處之道,如果要檢討就別指著德國檢討別人,還不如趁這低潮時代回頭檢討西班牙自己。 迷失在德國 電影全拍西班牙人,並不是懶得拍國際社會,而是柏林底層勞工社群真的已經快速成長,規模大到都可以有個小西班牙社群了!來到德國的菜鳥主角是金管碩士 Hugo 與頂尖科學家 Braulio,一來德國趾高氣昂志向遠大,沒兩天馬上銳氣挫盡。這在一般勵志電影裡可能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但這兩人可是真正有實力的,只是這個國家級的經濟剝削裡直接犧牲他們而已。 本片要傳達的訊息,絕不是奴性地「別在意薪水、從基層做起慢慢爬」,而是要正視不公的現實並試圖存活。存活並不是為了苦盡甘來爬到高位,而是檢討自己心中那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我學歷高、我研究成果出眾、所以我優於其他同胞?所以我值得更好的?這是男主角 Hugo 一開始的大頭症,惹得女主角 Carla一路抓狂,他的奮鬥如果是要得到更好的功成名就,那和經濟戰爭中的剝削者有什麼兩樣? 片中透過西班牙小公寓的老爺爺樓友 Andres ,拉長了歷史與地理眼光重新審視西班牙的過去:在 1980s經濟起飛到 2000s經濟極盛期,我們不就是西班牙大爺、讓厄瓜多與其他南美移工服侍的嗎?憑什麼我們覺得高人一截?憑什麼他們要做的辛苦活就不值得我們做?再往前看,1960s 爺爺我就已經來過德國一次了,那時是更高危險的 Gastarbeiter 客工計劃挖煤礦,日後 1980s回到西班牙像天堂一樣,其實一百年來的西班牙也不過就那一小段繁榮時光罷了,現在慘澹才是正常。 這就是移民呀!經濟有起有落、移工逐水草而居,本是資本主義全球社會常態,昨日我剝削人家今日人家剝削我。重點不在哪個國家吃香喝辣哪個國家卑躬屈膝,而在如何扭轉這個現象。理想而激進的取向也許是無產階級革命,既然這未必對也不切實際,在喜劇電影中能做到就是從身邊開始把事做對,從我們開始放下身西班牙帝國的歷史榮光,好好當個樂天知命抬頭挺胸的西班牙移工! 迷失在西班牙 電影不走德國對西班牙的國族模型,而走資本家與受薪勞工的階級模型。電影在西班牙內部安排了 Hugo 的殷實勞工家庭,有努力工作投資未來的爸爸和習慣豐衣足食的媽媽,撙節開鍘他們奢侈品都被查封、學習安貧樂道之餘要爭的還是基本居住權;也安排了未婚妻 Nadia的大老闆家庭,撙節也燒不到他們、仍能養大公司辦奢華婚禮毫不皺眉... 男主角 Hugo 在全片的抉擇表面上是選真愛、道德上則是選意識形態:我是要當踩別人向上爬的利己主義者、還是回去和底層一起經營共同生活? 經紀道德上的利己主義與群體意識,映照回喜劇片的浪漫愛情,就是女主角 Carla的處境了。被劈腿被欺騙的不論男女,最憤恨的就是愛情的階級模型,只要有人比我年輕美貌多金,投機的情人就會捨棄我而向上爬,難怪 Clara總是渴望在人往高處爬的婚配遊戲中聽到一句「我不願意」。 Hugo 就代表西班牙人在困厄中的集體選擇,回的柏林小公寓和 Carla一起,既是選擇真愛、又是選擇和普羅大眾站在一起,是德國還是西班牙也不重要了。 (只是電影的處理多少令人為舊女友 Nadia感到不平,她雖然是大亨女兒、家裡雖然應該也是為富不仁,但她本人對 Hugo 以及他爸媽都是很熱切的,也從沒什麼富家小姐架子。但她就這樣被拋棄,兩人之間沒有歉疚與體諒,反而是烙下狠話要找律師?實在不是細緻的處理) 其實人人也不是真的是愛錢而想往上爬,往往只是迎合爸爸期待別讓媽媽傷心,當發現爸媽其實並不在意時,才發現只是為了面子。全片許多喜劇梗都關於「面子」,從清潔工的電視廣告、男主 Hugo 報喜不報憂、女主 Clara感情生活一團糟故作沒事、和女友視訊要做個假德國風辦公室、爸媽女友要來看探親大家一起演大戲哄騙... 面子議題的極致,就表現在男配角 Braulio的捐精線了。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小事 土耳其老闆 Hakan想生寶寶卻不孕,西班牙老闆娘 Marisol捨不得花大錢買精就把腦筋動到 Braulio身上,儼然是種西班牙樽節中彼此交換服務不多花錢的「互助經濟」,只是互助到床上比較聳動而已。不過這何嘗不算是入境隨俗從德國學來的「拼貼家庭」?男性尊嚴容易受傷的土耳其老闆「頭上長角」(歐洲的「戴綠帽」)氣呼呼,但專注科學不囿於社會成見的 Braulio冷靜點破:你們想要孩子,我幫忙一把,生下的寶寶不仍是你的女兒嗎? 喜劇片尾總是喜歡來個「誕生」戲碼,本片片尾就追趕跑跳讓土耳其老闆驚險接生,接生的感動一來,是誰的種戴不戴綠帽都不重要了。正如阿茲海默症老爺爺樓友 Andres 所說「整個人生都忘了,只有女兒不會忘」。的確,歷史有西班牙剝削別人幾世紀、有上世紀政治經濟落了又起起了又落、昨天別人客工我家今日輪我客工他鄉... 到底是誰欠誰的幾百年來早已理不清,這筆爛帳就算忘掉了也沒關係,誰是大國走路有風再也不重要,唯一要記得的還是家庭親情與人情。 以一部呼應 2010s歐債危機與樽節、控訴德國經濟殖民西班牙的電影來說,本片居然讓主角們的人生新頁選擇在柏林、讓新生命誕生在柏林、讓愛情開花結果在柏林、甚至還拍了一堆陽光明媚的柏林景點與風光比真的柏林還漂亮 XD 到片尾我們漸漸知道關鍵不是哪個國族誰贏誰輸,不是自己能不能踩著別人力爭上游,而是要忘卻自己心中已僵固的自尊自大競爭模型,看穿這一切好好經營真實人生。 《找不著北》看似是很無厘頭的喜劇電影,電影有時很認真傷感,有時卻插科打渾,有時耍白痴到令人尷尬得臉上三條線... 不過這一切都要放在對 2008 以降歐債危機的歐洲社會背景下來看,那就在白爛搞笑中處處是笑中帶淚的啟發。而且電影為憤懣不平的民族情緒所找到的出口,不是《戰狼》式的大國再起揚眉吐氣,而是自我檢討大國罪咎重新擁抱底層,這格局就天差地遠了。此片在 Netflix上可看,有《抓狂酒吧》正妹 Blanca Suarez但其餘都不是國際大明星,有機會瞧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hmg8flg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7.1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4223422.A.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