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法國大男孩歐馬希與他的迷死人笑容,幾年下來都是我心目中法國悲喜劇品質保證,這回《醫生敲愛錢》我卻覺得歐馬也會失前蹄。當然歐馬希自己天真笑容與頑皮點子仍是非常精彩,成功地把一個理應人人喊打的敗德主角演得可愛又引人認同,殊不簡單。只是此片本身呢,我覺得疊床架屋疊太大失去了主軸,就算有歐馬希與一大票掛著「法蘭西喜劇院」頭銜的資深演員渾身解數,也難挽狂瀾。 敲醫生,敲醒你的虛假恐懼 這個「敲醫生」Docteur Knock 的題材,原作是 1923 年諷刺喜劇,後來在法國影史上好像也拍成電影四次了?我也無緣欣賞過,只看影評回顧大概知道無論是舊醫生陷害 Knock卻被他反將一軍、還是舊醫生單純誠懇讓 Knock斂財玩死他與小鎮,總之這故事不變的就是 Knock舌粲蓮花騙死整個小鎮乖乖當他病人躺上病床、不當病人的全去當診所員工了。在那 1920s年代有影射美國入侵歐陸的販賣虛假之商業廣告、有預見販賣假議題崛起的納粹政宣、甚至還有呼應 Murnau 吸血鬼電影 Nosferatu「主角上船、全船都病了」XD(許多影評這樣比較,但我還在試著理解)。 這樣單純的諷刺劇本,應該放到什麼時代來談都很切題吧?畢竟我們這刺激消費也販賣恐懼的資本社會一直在推陳出新,就算來個 2010s現代版也不奇怪,這部《醫生敲愛錢》改編的 1950s和原作的 1920s雖然時代處境不同,但貪婪商業模型攪動人心徹底改變純樸社會的情境大同小異。只是此片編導 Lorraine Levy好像在改編時有一種翻案的使命感?彷彿若沒說出什麼新觀點就有愧片商或觀眾?我個人是覺得只要換個年代換個商業手法,這種江湖郎中騙死鄉民的故事說幾百年都可以 XD 不過她似乎又想翻案又想包山包海塞一大堆議題,可惜每個議題的重量都打折了。 二戰新詮,不太二戰 首先,找歐馬希來演,這角色怎麼樣都不會太討人厭,甚至百分之九十會惹人喜歡,就這點來說至少我們知道選角與劇本是很有意識搭配的。原作的 Knock是個貪婪商人的化身,他一登場就是醫生身份雖然觀眾也不知是否真有執照;本片的 Knock卻不是從貪婪商人開始,而是先把原作透過對話回溯的在船上無照行醫具體演出,甚至在船上無照行醫之前先具體拍了「黑人老兵欠債被追」的苦命處境。看來改編的許多安排都是有意的:時代改到二戰、談二戰老兵、談黑人流落底層、談白人對黑人的偏見、談法國鄉民(前維希但忘得很快)對德國人與新歐洲局勢多不滿… 只是這片也有個時空情境的錯愕:它一方面明言時代背景是 1950s、又是讓鄉民讀報紙抱怨德法和解與阿登納總理、又是拍戰爭紀念碑與烈士紀念牌、又是賣 Knock的老兵梗與開旅館的隊長阿姨沆瀣一氣;但另一方面這些東西都只是片段說說而已,整體並沒塑造一個 1950s戰後復甦的創傷小鎮,這裡基本沒什麼要重建的、大家也沒什麼創傷、儘管服裝和場景很漂亮但預告片裡看起來更像 1930s戰間期而不像 1950s戰後…。大體上,我覺得呈現一種處處丟出二戰重建梗、但整體生活氣氛又不太像的詭異感。若氣氛做得好,我覺得 1950s讓大規模醫院入侵小鎮是很好的歷史梗。 這些黑人與二戰相關歷史梗,都是此片新加的,要加並非不可只是容易亂耳,令本來 Knock舌燦蓮花騙死大家覺得自己有病的諷刺與警世主軸被打亂了。這些東西若說要成為屬於 1950s鄉民心裡的軟肋而讓 Knock好好利用來大發利市,那可以說是一種再現原作精神的換代新詮;不過看來此片這些安排大多是要講另一個主軸:Knock 行騙天下背後的心理空缺。這空缺大體上就是歐馬希的法國黑人苦難戲路:他很赤誠、他有才華、他樂於助人,但他不被接納甚至被虧待而悲憤、越是悲憤越是把他的才華發展向極端。 黑人新詮,不太黑人 回想歐馬希舊片,這《醫生敲愛錢》的醫生身段和《小丑的眼淚》的小丑巧克力與《最美麗的意外》的不要命特技演員,都是大同小異。歐馬希演出的黑人都是能在白人社會吃得開甚至爬很高的黑人,但他們的出身都是底層,他們的發跡都有不為人知的黑暗,而他們玩火玩大背後都有那受到世界不公的悲憤。要這樣玩好像也是可以玩出些道理來,只是我覺得《小》片和《最》片正面重擊把黑人處境貼切地融入故事中,《醫》片卻沒有,彷彿要談這東西隨便找個白人魯蛇也就夠了,倒是既然找了歐馬希來塑造了「黑人處境」的期待之餘,卻有沒把這期待做到好。 電影面對「黑人」這房間裡大象,彷彿有時想處理有時又不想處理,非常曖昧。電影開頭黑人老兵淪落街頭當盜賊,不用多說人人都有感;到了碼頭說要徵「隨船印度醫生」找到個黑人,已經不是很有說服力,就算他們隨便亂找沒魚蝦也好,真的整船菁英從船長到貴婦們都對一個黑人這麼喜歡毫無芥蒂嗎?說不定吧,但大家沒有芥蒂不就削弱了此片黑人處境的心理缺口嗎;到了小鎮,舊醫生夫婦來車站迎接見第一面首先囁嚅地「沒想到你這麼... 這麼... 這麼高」竟成為此片最後一個黑人梗。 片頭暗示了這麼多黑人身分的扭曲,電影接下來就讓全鎮保守白人對他敞開雙臂無縫接軌,再也沒有因為他是黑人就給予任何疑忌,竟然純看他衣冠楚楚的外表與(一直聲稱卻遲不驗證)馬賽醫學院高學歷,就自居低人一等的鄉民無條件相信他說的一切。嗯,這樣子拍黑人趴趴走,我們當然為一直演可憐黑人的歐馬希感到欣慰,但是此片要談的黑人不平之悲苦呢?這就不清不楚了起來。彷彿電影一直拍大家對黑人身分沒啥感覺、但最後要鋪陳這一切都跟黑人悲憤吶喊的心理空缺有關? 諷刺喜劇或心理悲劇? 要改時代拍同樣的情境,那是新詮;但給予一個缺德的市膾主角一個悲情的動機,這可就是翻案了。這個 1923 年原作後來也翻拍四部電影的故事,總是以「敲醫生敲開你心底恐懼」的推銷亂象為主軸,談庸碌的人們如何心理建設不足、如何患得患失輕信人言、如何不敵誘惑汲汲營營、然後個體失守變成集體失守終至整個社會的扭曲改變。這其中,Knock 從小到大步步席捲人心的花言巧語之誘惑應是它作為諷刺劇的最精采重點,只是在這部《醫生敲愛錢》中這花言巧語竟只佔很少戲份,彷彿致敬經典點到為止交代過去就好,更想講的竟是 Knock的心理。 整部電影看下來,我覺得編導給歐馬希發揮的戲份大概呈現 4:6,四成談他如何在小鎮步步建立醫院好生意,六成則在談他多線的待人接物與喜怒哀樂,也許這個 4:6的產品定位是基於所有法國觀眾大概對 1923 老故事早就都耳熟能詳、那 2017 新片把經典匆匆交代後就要來說新故事了?不過身為無緣看過經典的外國觀眾,我們心中並沒預先建立經典的行騙天下諷刺劇情,此片這樣草草帶過絕對是看不過癮的。不過就來看看新片重點的「待人接物」之心理描繪吧,除了與一般鄉民各自有哄騙有勵志的相處之外,重點應在神父、女友、老債主三線。 老債主 Lansky 線,表現 Knock出身卑微甚至爛命一條,告訴我們他在絕望中看見這道貌岸然社會中的一絲盲點後就當作一線曙光緊抓不放,爛命一條的過去重新浮出水面時,已經靠著功成名就找到人生安全感的他,竟陷入比他炒作疾病恐懼還要嚴重的存在恐懼!女友線這位小鎮最底層(竟然最漂亮)的孤兒女僕兼農工,是全小鎮有產鄉民生活中袖手忽視但心中念念不忘的軟肋 "La petite Adele",整個被炒作出疾病的小鎮中唯一真正患病的就是她、唯一讓愛錢 Knock砸大錢給予真正醫療的也是她、但唯一連真醫學也救不了的也是她。 敲醫生,敲醒社區的真生活? Adele 逝去令 Knock仰天哭喊,也許才意識到這疊床架屋的醫院好生意終究一場空。電影一直沒明確告訴我們他的「馬賽醫學院畢業」到底是真是假,光看他的醫學推廣與健康諮詢頭頭是道並非一般騙子可為,顯然他不論身分真假誠意總是在;而電影也一直沒明確告訴我們 Knock建設的醫院具體能不能治病,唯一我們相信真能治病的仍是邊境另一邊的瑞士療養院,只是人人心繫的患病美人 Adele就連真療養院也無力回天。這儼然告訴我們 1923 原作在意的「醫院生意是真是假」本身就不是關鍵議題,就是有照醫學仍然只是聽天由命未可知,那我們能掌握的是什麼呢? 說不定這就是新片雄心壯志想要在經典上談出的新啟示了:醫學是真是假都是聽天,我們人為能掌握的真實卻是具體的小鎮生活。也許 1923 原作與此前的電影改編中,醫學騙局都是毫無疑問的負面亂象;但在這 2017 新片中,醫學好生意本身是不是騙局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趟追錢推銷的騙局玩下來,竟然真正點通了社區人們的個人健康與生活習慣,令本來庸庸碌碌顛三倒四的人們重整了生活,甚至令本來自掃門前雪的人們懂得關心別人噓含問暖?放在這注重社區紐帶的 2010s來看,Knock 嘴砲經典「每個人都生病只是不自知」,何嘗不會是最先進的預防醫學? Knock 從天而降所遇到的地方大敵,本來在 1923 原作與後世電影改編中都是那位舊醫生 Parpalaid,在此片變成新編角色 Lupus神父,為這 1950s的時代設定加了一個「新科學 vs 舊神學」的小鎮政治衝突。在 1923 原作的警世模型中,對立的兩個概念是代表傳統的「誠實」與代表新時代威脅的「投機」,的確很對 1920s美國商業模型大舉入侵與 1930s各類極端主義炒作虛假危機以崛起的時代氣氛;但放到本片設定的 1950s並以 2010s眼光來看,對立的兩個概念竟變成代表傳統的「無條件信仰」與代表新時代希望的「從身邊做起」。 信仰完美,本身即虛假 信仰完美神父、如同信仰完美醫生 Knock、或是信仰醫學能解決一切,最終都是一場空:首先瑞士真醫學挽救 Adele失敗了、然後神父道貌岸然表象下的權力欲與惡念也現形、最後連衣冠楚楚的完美 Knock的醜陋過去也攤在陽光下。不過那又如何?出身卑微手段可議的 Knock,他勾勒的完美醫學大餅被戳破了,但他在醫學大餅下重建的社區生活與人際紐帶才是真實。於是電影最療癒的最後一鏡:真相被戳破黯然離去的 Knock,這個歐馬希經典戲路的悲憤黑人扭曲心靈,仍在數百民眾的鼓掌慰留下重回小鎮懷抱。 唉,說這麼多,也只不過是看完此片一頭霧水後、重頭回顧經典訊息也回顧電影細節、然後試著組織一下本片編導 Lorraine Levy 的創作動機與安排,來看看這次 2017 的新詮想講什麼故事、它的翻案又想傳遞什麼訊息。只是也必須要說,我看此片一路看下來是充滿錯愕的,時常令人搞不清楚創作者的立場,對許多議題都是強調一下又馬上擱下、對許多價值都是看似讚頌一下卻又反過來嘲諷一下,讓人越看越是不懂葫蘆裡賣什麼藥,雖然仔細回顧起來又可以說它該說的都說了… 但拍部電影拍到讓人看不懂也是該檢討一下。 無論如何,此片有對經典的新詮、有切題的新時代意義、有作者想談的道德訊息、也都有具體手法該拍的都拍出來了,只是在敘事組織與比重上亂糟糟地令人不解,基本上還是值得肯定的。且不談整體故事組織得好不好,此片的一場場當下都是很美的,瑞士邊境山間遺世獨立的感覺很不錯、復古的轎車跑車與火車彷彿外界新時尚降臨、陽光白石斑白陰影的保守小鎮風情很夠味、男女主角愛情在山巔草地翩翩起舞的化學作用令人心動、瘋狂神父與眾家配角的庸碌鄉民身段立體又可愛… 還有那復古的配樂,混合著憂傷與甜蜜、混合著詭譎與樂觀,五味雜陳的音樂倒是為這部令人五味雜陳的電影下了個極貼切的聽覺註解 XD 我這樣說真不知道是褒是貶,總之這感覺很細緻也很有意思。我覺得看此片可以拋下所有思考全心擁抱視聽饗宴、也可以鑽牛角尖努力燒腦去拼湊電影說不太清楚的訊息,那都會很過癮;但若帶著一般的理性思考去看一部劇情片期待它把故事講好把訊息談清楚,恐怕會令人有點失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1.25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0177469.A.9AF.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71.251), 06/28/2018 17:32:31
cain123 : 謝謝滅火XD 06/28 19:40
REI3173 : 平平的,Ending有點尷尬+早期國片定格style 06/28 19:41
REI3173 : 這部跟享宴齁不住離逆轉人生還是有點差距 06/2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