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一部 Netflix發行的德國片,是慕尼黑電影學院年輕導演 Eva Trobisch 的畢業作兼出道作,從一個簡單的角色側寫著手,拍一部簡單小片談一個人格課題。片名 "Alles ist gut"就是《我沒事》、一切都好,是打招呼時二話不說的「你好嗎?我很好」。說實話不論在台在德還是在哪個國家,在各種社交場合當中問到這句時,我還真很少聽到過不同的答案;我自己是曾誠實地回答過別的答案,但看在場眾人臉色一變,也只有打個哈哈硬吞回去了。 http://www.kultunaut.dk/images/film/7097601/plakat.jpg
真的,這行禮如儀的社交社會裡,要說一聲「我不好」還真不容易,頂多是兩人促膝長談時、或是少數幾個本有默契的密友談心時,還有機會說「今天不太行」或「今天爛爆了」,正如現在院線正上的《小丑》所言「人人都希望精神病患者假裝沒病」,延伸出來也很相似的是更廣大的「人人都希望過不好的人假裝過很好」,行禮如儀地就像《小丑》那位心理諮商一樣。在《我沒事》這片中,主角 Janne也遇上很類似的狀況,她雖不用像小丑一樣散播歡笑,但也是要強顏歡笑確保身遭一切朝氣蓬勃,身為 30 出頭的青壯年女子更是要確保一切如常運轉。 電影先從大社交開始由遠而近切入角色個人,首先端給我們一場又一場巴伐利亞風情的酒館派對與舞會!我看德國電影也看不少,近年倒是很久沒看人拍慕尼黑與巴伐利亞風情了!不過看這種南德 Biergarten 啤酒花園風情唱歌跳舞熱熱鬧鬧地,突然令人懷念在美國小酒吧隨便點一杯跟酒保談心。上班工作,是嚴肅的事業;下班喝酒,是社交的延伸;回家煮飯,家裡還成一個小社會;週末會見家人友人,仍是場開心正向的展演... 到底有哪裡是屬於自己的空間?我們女主角 Janne只能一次次躲進廁所這個小天地。 電影漸漸切入 Janne的個人生活,呈現一場場她與單一親友之間的對戲,我們也赫然發現她這「我沒事」的強顏歡笑行禮如儀已經深入每個對話場合: 面對一起拼事業的老公,他們生意失敗老公每天鬱悶生氣,她只能默默肚裡吞,挺起笑容幫老公振奮心情好;面對人生與事業都對她照顧有加的故鄉長輩,她滿臉堆笑感謝人家關心心領人家好意,甚至還畢恭畢敬照顧人家生活與心情;面對全片最能接近自己真心的母親,母親的探問對 30 多歲女兒反而是種壓力,令她覺得我的人生就算失敗也不會在您面前低頭承認;那更別說參加同學會,非常巴伐利亞式的美滿家庭人生正軌:「有參加同學會的,都在成家蓋房子了」,我們有在蓋所以我有參加 XD 此片以近鏡頭跟拍 Janne這角色的姿態與互動居多,劇情故事的進展倒是相對少很多,簡單來說只有三個大事件:(1) Janne 和老公開的小出版社,由於王牌作家跳槽而倒閉了,使他們宣告破產變賣城市公寓而整修一間鄉間舊宅;(2) 下一步要怎麼走,夫妻兩人盤算不同,老公還信心滿滿要破產後再開新公司,Janne 不敢戳破老公幻夢只知得找個新工作新收入,少女時曾當保姆幫帶孩子的出版界長輩剛好出現給她新工作;(3) 長輩有新嫩妻與小舅子,小舅子酒酣耳熱和 Janne好像互動不錯就硬上了她!更糟的是新工作裡還每天要見到這位強暴犯同事! 我一開始是有點不太情願看到「強暴劇情又來了」,不過恐怕這也正是我這觀眾只想聽到「我沒事」的粉飾太平情結?這強暴戲算是編導 Eva Trobisch 下的重手,給個極端情景呈現角色的極端姿態。我不是女性、也沒被強暴過,說不上來被強暴時怎樣的反應才正常,但看這場強暴戲與 Janne的反應還真是日常地壓抑:對整個社會強打笑容面面俱到成習慣的 Janne,面對派對男子的約會強暴只是一直很委婉拒絕、一直避重就輕、連那句媽媽耳提面命的 "Nein ist Nein"都說不出口,只擔心朋友相聚一刻扯破了臉不好看... 最後真被上了還毫不抵抗,只靜問「你當真嗎?」 強暴戲大約出現在 20 分鐘處,接下來超過一小時都在演繹她如何面對強暴後的生活,結果這強顏歡笑行禮如儀甚至隻手遮天的「我很好」姿態變本加厲走上極端!她每天要與強暴犯見面,她主動要求大家就當沒事照常上班,反而強暴犯同事越來越內疚也不知所措;她不幸中彈懷孕了,她摸摸鼻子自己去婦產科也自己辦墮胎;強暴犯生日老闆辦派對,她為了行禮如儀讓大家開心如常,竟還帶老公來與強暴犯若無其事地認識同歡;她為了證明自己能夠搞定一切讓新生活上正軌,埋首工作壓抑自己連老公都察覺有異,但她堅持笑容堅持工作老公休想安撫我... 一個有苦自己吞、有難自己扛的極端壓抑,慢慢讓 Janne變成一個行屍走肉的笑臉機器人,甚至往往對一件事情都不知道自己是接受還是反對了;Janne 在片中也是有很偶爾放心崩潰的孤獨時刻,電影每次只給最多不到五秒馬上重回正軌恍若無事。但,電影似乎終究有一個訴求敞開心扉向外伸手的價值立場,就一次次拿出新戲份新場合來試探 Janne能壓抑封閉到什麼地步。電影的第一個崩潰高潮,大概就在默默墮完胎後的回家後勤,根據德國婦產科醫院 SOP,必須要有別人護送回家,這是國家體制認證保障的,墮胎之苦絕不可以保守秘密一人吞! Janne 還是叫老公來接了,但打死不說自己在幹嘛,老公前個鏡頭苦苦哀求有什麼痛苦咱們一起扛,下個鏡頭已哀求到氣若游絲槁木死灰準備分居了,Janne 兀自挺著一張臉故作沒事彷彿自己都不願承認... 唉,一切自己吞的壓抑,會傷己也會傷人,當你自己的行動言說都無法伸張己心時,你的社會存在也將歸零。 電影第二個大高潮,在那位強暴同事的愧疚自殺,他酒後亂性做了錯事一直懊悔,他努力想認錯懺悔 Janne只當沒事、他努力想贖罪彌補 Janne仍紋風不動,最後正義也沒了生命也沒了。妳要大器寬恕還是懲戒到底都好、都是種正義的生路;但封閉自己行禮如儀不置可否,卻將一切推向死路。 電影終結在一個有點日常荒唐的片尾,看似和全片所有情節八竿子打不著,但從生活小節中看見了 Janne壓抑一生終要學會站出來自我表達一次:上地鐵沒車票卻被查票,都是售票機壞了你要我們怎麼辦?一般安分守己的德國人與各國人,大概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份罰錢乖乖下車,你遇上什麼壞運都是自己倒霉才沒伸張自己的權利,根本就是人人心中都有一個 Janne;但今天 Janne要堅持做自己,要大聲說出自己遭受的來龍去脈、要聲張自己被體制擠壓的不公、更要大方承認自己 "Alles nicht gut",正如院線正紅的那位小丑大方承認 "I had a bad day"。 當然人人都 had a bad day,只是自身還有點底氣的我們不用像小丑一樣毀滅一切,身遭還有社會紐帶的我們仍能像 Janne學習不再壓抑說出來。與其誇張地說「我們人人都是小丑」,我想還不如寫實地說「我們人人都可能是個 Janne」,Janne 的壓抑人生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其中世世代代習慣擔待的女人尤然(男人不願示弱的陽剛有沒有異曲同工,也值得討論),正如片中 Janne媽媽所說的「這家阿姨也在擔待、那家阿姨也在擔待,一頭栽進家庭與男人、那自己又剩下什麼?」 這是一部城市女性的 character study,有些影評把它當一部強暴創傷心理劇而拿伊莎貝雨蓓片《她的危險遊戲》來比較,而我卻覺得它更像夏綠蒂藍普林片《45年》與《漢娜的失序人生》,只是此片女主角有幸能在青壯年就開始重拾自己揮別擔待罷了。女主演員 Aenne Schwarz表現細膩立體層次豐富深不見底,沒人拿她與資深的雨蓓和藍普林比較,但有影評讚譽她和同輩德國演技派女星 Nina Hoss 與 Sandra Huller 等不分軒輊只是大器較晚成。喜歡這種都會女子角色側寫電影的觀眾,可在 Netflix欣賞,讓這種片有被看見的機會,也許就是網飛的貢獻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CuSybudy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7.1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0825746.A.7C5.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47.232 臺灣), 10/12/2019 05: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