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今夏在英國上映的傳記片,主角是女性主義先驅作家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故事關於她與另一位同時代女作家 Vita Sackville-West的禁忌戀情。談到這禁戀,也許一般沒特別關注吳爾芙的觀眾不會太熟悉;但談到吳爾芙著作《歐蘭朵:一部傳記》或是此傳記改編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電影觀眾應能眼睛一亮:這位 Vita Sackville-West正是吳爾芙創作歐蘭朵的靈感來源! 此片《薇塔與吳爾芙》改編自 1992 年的同名英國劇作 Vita & Virginia,當年由英國劇場電視電影三棲的女演員 Eileen Atkins編劇,她自己也演過吳爾芙也寫過《達洛維夫人》的電影劇本,在影壇與劇壇也算是個資深吳爾芙專家。這一回,由近年演出頻頻為女性發聲的 Gemma Arterton 居中牽線,促成 Atkins 與新銳女導演 Chanya Button的合作,服裝場景音樂等多部門也都找了女性創作者,要把這禁忌戀情故事的女性意識談出來。 https://pbs.twimg.com/media/D-aIzNqWwAAYQ-w.jpg
1920s 由禁戀看性別 史實中,Virginia 1912 年結婚,1922年認識了這位 Vita 並展開長期 on and off 的浪漫關係,直到 1941 年 Virginia 過世為止,本片則節選 1925《達洛維夫人》與 1928《歐蘭朵:一部傳記》兩本著作之間的時期。要說禁忌戀情?本片這兩個已婚女子的同性戀情,有點禁忌又不太禁忌,處在一個很曖昧的時間點: 那是 1920s戰間期,是英國引領西方社會女權看似最百花齊放的時期,上流與中產女性尤其是有知識學養的藝文圈,她們人人自由發聲率性享樂當個 flapper,獨立工作獨立發表更在文壇藝壇都佔有一席之地。本片片頭開場,就是雙女主之一的 Vita 與她的貴族老公 Sir Harold 談談新時代婚姻與兩性關係:表面上女人可以不顧世俗、掙脫枷鎖、自由奔放、甚至大膽發聲,但在結構上仍是滋養這個男性社會建制的美好風景與養分。 「婚姻是一株植物,需要土壤來孕育」,「但往往男人是那植物,女人是那土壤」,這是本片開場 Virginia 聽到 Vita 與其丈夫上廣播接受專訪後,會心一笑的第一印象。話說我們大名鼎鼎的女主角 Virginia Woolf 這次由誰演?這個製作在 2017 年最先選的是霸氣神秘的 Eva Green、隨後改找成熟滄桑的 Andrea Risenborough、最後竟然找上年齡比她倆都低十歲的年輕人 Elizabeth Debicki?這選擇令人想了都會皺眉頭,Debicki 連三十歲都不到,居然要來演 Vita & Virginia 這段關係中的年長者、而且這時的 Virginia已經四十多歲了,這樣成嗎? https://pbs.twimg.com/media/D4WLjOLWsAAPk-G.jpg
Vita 奔放外向體驗人生 電影前半,的確有一點 Virginia 徹底被 Vita 壓倒的架勢,尤其 Vita 是由明豔動人自由奔放又高調強勢的花蝴蝶 Gemma Arterton 飾演,本來是兩個前龐德女郎旗鼓相當的鬥戲,現在變成大姐姐席捲(角色年齡大十歲、演員年齡卻小五歲的)小妹妹?前半片,的確這段關係看似是很失衡的,出身貴族世家上流文壇還和外交官結親的 Vita 從頭就強勢主動: 她本來出版銷量與名氣地位都遠勝,但她一方面對小中產文壇波希米亞風的 Bloomsbury Circle感到好奇、另一方面也對 Virginia 的現代主義意識流文字感到嚮往;於是她若無其事地大膽前進 Bloomsbury ,一方面想與對方交流啟發自己也得到對方肯定、另一方面不免也把這圈子當成她人生的下一個挑戰、甚至潛意識裡恐怕把 Virginia 當成她情史的下一個獵物。 雖說潛意識裡當獵物、而外交官丈夫 Harold 與她自己的貴族母親也都毫不客氣地點明了,但此時的自由女性如 Vita 自不會為這種道德枷鎖所囿的,這完全可以不用是去獵食或征服一位文壇才女、而可以是與她交心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甚至可以是把她拉出庸碌人生的枷鎖帶她體驗人生享受自由。 史實中 Vita & Virginia的關係是這樣嗎?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本片呈現的就像是這樣。著作早已暢銷的 Vita ,在文藝上像是小粉絲去朝聖一位更有靈光的才女與一群更有才氣的小藝術家,在情感上卻像是一個物質地位較高的貴族女騎士、去解救苦哈哈的小中產藝文圈、也解救憂鬱壓抑的小才女,宛如新女性也想當個傳統男性騎士前來救公主。 https://pbs.twimg.com/media/D9h3LJcWwAANppE.jpg
Virginia 憂鬱內向思索處境 而 Virginia 是個需要解救的公主嗎?是也不是。我們都知道,史實中的吳爾芙長年為憂鬱症所苦,她儘管意識流的文字創作縱貫古今悠遊四海自由奔放,但生活上呈現另一種憂鬱壓抑的極端。本片 Debicki演起 Virginia 一開始面孔不太清楚也沒什麼聲音,她總是熱鬧派對中獨處一角的壁花、尤其在他們這自由奔放的 Bloomsbury Circle,我們真難想像如此瘋癲團體中有個愛耍自閉的悶葫蘆?不過我個人很同感,過去的我也總是熱鬧團體中的悶葫蘆,總是感謝團體同儕那超出表面嘻嘻哈哈的相挺相伴、也感謝有人慧眼看見等我出聲。 本片空降進入這 Bloomsbury Circle的貴族女作家 Vita 就有這慧眼,儘管她自己就是這自由喧鬧的 1920s時代裡最喧鬧的花蝴蝶,但能讓她眼睛一亮看見超越的還是那悶葫蘆 Virginia 省話一晚後才伴著煙圈緩緩吐出的一句,總是精簡摘要了我們當下的現況、直指了我們未能正視的真實、掀開了我們心照不宣的瘡疤、勾勒了我們未能想像的其他可能。也許,一隻花蝴蝶會愛上一個悶葫蘆,往往也就是仰慕那龜息於社會之下所孕育的睿智靈光? 在本片隨之展開的 Vita & Virginia愛情關係中,世面相較見得不多、處世也較瞻前顧後的 Virginia 像是個小妹妹被大姐姐引領著,在實質空間上進入 Vita 的上流古堡、在想像空間上進入 Vita 但的中東異國、在人生空間上跟隨 Vita 踏上那女人做自己有什麼不可以的多元戀情... 如果,這場追隨著 Vita 的冒險之旅是一場屬於她倆的人生小派對,那麼在派對上總是當個悶葫蘆靜看抽煙的 Virginia,什麼時候要在這段關係中發她的聲呢? https://pbs.twimg.com/media/D1zLAGYU0AAIdPB.jpg
前衛悸動、復古交心 本片從 Gemma Arterton 開場高調發揮的 Vita 主視角,漸漸轉移到電影後半愈發清晰而主動的 Virginia 視角,中間轉移的關鍵在一場場讀信戲。本片的 1992 年原劇就建立在Eileen Atkins 所收集到的兩位史實人物之書信往返,這是該劇與本片核心的史實基礎,也是本片核心的戲劇表現:分隔兩地書信往返的 Vita & Virginia彼此睹信思人,電影則採用正中近鏡頭讓對方宛若就在眼前對彼此讀信;這裡的鏡頭時常隨著去信者的言語挑釁放大臉部唇部的特寫,配上前衛如 21 世紀的派對電音舞曲與小酒館沙發選樂,令人越讀越臉紅心跳。 其中一次次挑逗撩撥的當然是 Vita,Gemma Arterton 撩人功力更上層樓!但一次次抽離思考冷靜回應的是 Virginia ,一次次在自信英氣的 Vita 率性自我的人生中,冷冷點醒她不願面對的惴惴不安。說穿了,女性的自由絕不止 Vita 在這時代領導的率性自我,看看 Vita 與丈夫各自享有情慾自由僅在制度上結合的互利共生關係,男性該放妳去揮灑的個人自主都放妳去了、甚至還鼓勵資助了,只是換妳在體制上投桃報李盡點義務當個妻子配合做外交,還有什麼好不滿的? 但 Virginia 一雙法眼要為 Vita 看見的,是比個人自主更深層的性別建制,從古代貴族莊園城堡繼承聯姻、直到今日的家庭經濟兩性分工。Vita儘管在這時代已是最獨立自主得天獨厚的女性了,但她還是有許多莫名的焦慮與空缺,她能分享片段感受給 Virginia 聽,但自己也無以名狀。而眼見 Vita 那女同私奔的熱情邀約,冷靜憂鬱的 Virginia 知道那只是女性逃避的安慰劑:我倆要忘卻這抑制我們的社會位置、雙宿雙飛到一個不問世事的世外桃源嗎?這樣的逃避,終究逃不過妳心本有的空缺。 https://pbs.twimg.com/media/DUZrB6FX0AAyNPO.jpg
從達洛維到歐蘭朵 原來,《歐蘭朵:一部傳記》必須要是一本追古溯今的歷史小說、也必須要是一本跨越時代雌雄交替的奇幻小說,因為在 Vita 身上體現的女性牢籠不是個人的而是體制的、不是當下的而是歷史的,同時 Vita 那「體驗生活」的人生觀也是不夠的、Virginia那「記錄生活」進而爬梳過去勾勒未來的宇宙觀更是迫切的!記得我的教授總說「每日生活的人們是英雄,我們研究者只是記錄英雄」,但也說「我們論述英雄,期許英雄跳出每日生活走向新章」,我竟覺得此片用力生活的 Vita 和抽離觀看的 Virginia ,她倆在女性尋求自由的道路上真是一拍即合! 於是,本片的 Virginia 從片初那書寫憂鬱的《達洛維夫人》時期,透過這場戀情進化到了勾勒理想的《歐蘭朵:一部傳記》時期。這部電影是一部愛情片、也是一部女性議題片,先以 Vita 外向感性的談法談得心花怒放臉紅心跳地、再以 Virginia 內向憂鬱的談法談得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只是也令人唏噓地, Virginia 的憂鬱性格到史實的晚年會發生什麼,我們也都了然於胸,此片儘管尚未走到那一步,但已經落花水面處處預言著... 總之,此片雖是傳記片,但不是什麼致敬文學偉人的嚴肅電影,反而是充滿少女情懷與青春迷惘的成長電影,若帶著「吳爾芙應該怎樣拍」的歷史期待可能很容易失望,就且把這兩位青年作家當作是在某個時空當下會憂鬱、會率性、更會迷惘的平凡心靈,倒是令我看得很雀躍有感,而且那相對平靜而不戲劇化的收場,也算是兼具浪漫溫暖與超越。推薦關心性別議題的、喜歡看女同愛戀的、喜歡英國古堡的、喜歡英語文學的、認同 Gemma Arterton 選片也愛看她放電的、喜歡 Elizabeth Debicki 當個 flapper 融入 1920s的觀眾們,值得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rE4Po8jj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4.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7164347.A.6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