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義大利文片名:11 Settembre 1683 「1683九一一」 波蘭文片名 :Bitwa pod Wiedniem「維也納之戰」 英文翻譯片名:The Day of the Siege: September Eleven 1683 台灣院線片名:攻城時刻 台灣串流片名:怒火圍城 記得台灣在 2014 年上過這部歐洲古裝戰爭片,那時我只知道這部評價很差、演員群中我只認識一個以前演過《阿瑪迪斯》這十年則在演《國土安全》的 F. Murray Abraham,於是從想看片單中默默刪除了,也沒注意它到底在拍什麼。如今發現串流上有就來瞧瞧,才發現它雖然品質一般般、預算有點少、故事有點直、戰鬥有點逗、特效很好笑 XD 但它想要講一個爭議故事的意圖相當有意思! 看中文片名就知它談一場圍城戰,但看見英文與義文片名才知它堂而皇之地在談「九一一」!不過不是 2001 年紐約的九一一、而是 1683 年維也納的九一一,這天維也納已被遠道而來的鄂圖曼帝國三十萬大軍(其實好像只有十幾萬?)圍城、翌日就要正式開戰了!好一場「文明衝突」呀,這片又是從何時開始製作概念呢?看新聞,好像苦苦籌資已經十年才在 2011 年開拍,這麼說... 真正是紐約「九一一事件」後此案就已成形了?難道是要以一場三百多年前的「九一一」呼應今日的「九一一」?難道是要以古鑑今證明「文明衝突」絕非空穴來風? https://pbs.twimg.com/media/EQ1rKe1UEAA9rjt.jpg
戰爭這種國際衝突的緣由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往往實際說來也不止單一原因而是綜合原因,譬如為了經濟、為了王權、為了民族、為了文化、為了宗教... 就看書寫戰爭的人想要從哪個切入點去詮釋了。這場 1683 維也納圍城戰,是勢力如日中天的鄂圖曼帝國對西歐的覬覦,它有產業利益的考量、也有鄂圖曼帝國的榮光,有兩個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兩個宗教的水火不容... 而此片,看來是採了「文化」與「宗教」這兩個切入點,其實這兩點可以是同一回事、只是不同解讀的一體兩面,本片還真安排了兩個角色去演繹它們進而辯論。 先說 1683 維也納圍城戰的史實格局:維也納方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李奧波德一世、有他妹婿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有日耳曼諸邦中來援的法蘭肯、施瓦本、薩克森與巴伐利亞,也有當時最強大的波蘭,只是他們需要彼此放下歧見組成的「神聖聯盟」到底要交給誰領軍?那還有得爭。鄂圖曼方則以地位類似丞相的「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為理所當然的領袖,所有鄂圖曼附屬國的領袖都聽他一條鞭指揮,卡拉穆斯塔法也成為本片理所當然的鄂圖曼方男主角。 那基督宗教陣營這邊的「神聖同盟」男主角是誰?倒不是任一位貴族或軍事領導人,而是一位方濟會修士 Marco d'Aviano ,他從威尼斯共和國出身,不但從小就忘與鄂圖曼通商與爭戰的前線試圖傳教,長大更是巡遊各國傳福音,而且他對民眾的祝福開始發生神奇的療效、而被視為可施展「奇蹟」!本片把他描繪成一個非常謙卑的上帝僕人,儘管每天有千萬信眾前來找他求奇蹟,他仍總是說「你們要求的是上帝而不是我」「上帝對你們每個人都有安排」,雖然他每次謙卑其辭時都還是有奇蹟療癒在眼前具體發生、推都推不掉。 https://aws.boxofficebuz.com/movies/images/september-eleven-1683_6022093.jpg
因此在此片,Marco 成為兩方陣營在大戰前的心理寄託與障礙。基督教陣營這邊,他本來就已是皇帝李奧波德一世的顧問,只是他預見戰火將至前來提醒皇帝時,皇帝雖尊敬他卻猶抱持鴕鳥心態不願意面對、皇帝妹妹洛林公爵夫人更是厭惡他的不群;只是當這位皇妹自己病痛被他奇蹟治好後,立場一轉成為他堅定的追隨者,許多人也就是為這些「奇蹟」相信他遠見下決心堅守維也納。另外,他在史實中也憑他的協調手腕整合了「神聖同盟」各方勢力而推舉波蘭國王為軍事領袖,可以說其心各異的基督教陣營貴族勢力中,唯一大家都服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他 Marco。 傳到鄂圖曼陣營那邊,Marco 就成了一個「讓跛子重新行走、讓瞎子重新看見、甚至可同時分身兩地」的超凡存在,令鄂圖曼軍主帥卡拉穆斯塔法聽了心裡都動搖。本片是有意地加入超自然因素的,加的最明顯的當然就是 Marco帶來的奇蹟,背後人人都說是上帝恩典雖然電影也不說破;不過在鄂圖曼陣營這邊也有天啟,就在卡拉穆斯塔法最寵愛的妻子睡夢中,夢到他出征維也納卻被手持十字架號令的基督教軍隊萬箭穿心!這是上帝還是阿拉的啟示呢(雖然我一直不太懂:這兩位不是同一個神嗎?)?電影也從沒說清楚,總之有不祥之兆了,他聽不聽呢? 很可惜地,他很鐵齒並不聽。即使伊斯蘭教長老解夢都認為「遠征必血染異國」,但他對兒子都自信滿滿道「大軍會血染異國,但我不會」,實在是鐵齒!令人都不知道他口口聲聲「以阿拉之名」「要在維也納羅馬與巴黎蓋滿清真寺」到底是真信仰還是假借信仰之名了。這角色是有雄圖大志也愛妻愛子有其魅力的,但他實力太強導致不可一世就是致命傷。果然,維也納圍城戰史實中波蘭國王的「卡倫山攻勢」,在本片就被描繪為他剛愎自用而輕敵失守致一敗塗地的罩門。 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81oP-TM9yVL._SL1500_.jpg
不過這角色之所以為「男主角」,更精彩的戲份是要和另一邊男主角 Marco遙相呼應的,電影也在史實上加了一段命運的交會:在 Marco少年時代前進威尼斯與鄂圖曼交會處傳教時,遇見年輕時正在海軍服役的卡拉穆斯塔法並蒙他救了一命!Marco 於是也贈送一顆狼牙作為幸運符,這是一場異國異教也能共榮的少年交心;而今,吾友你怎麼要揮軍征服殺戮呢?我的神教導我們不要武力征服而要以愛化人,難道你的神不是同一個? 本片並沒明說到底「各有各的神」還是「真神只一個」,但真有奇蹟的只有基督教陣營、鄂圖曼這邊的夢中啟示也指向別與基督教為敵,堅信基督教的觀眾應該可以解讀為「真神的確只有一個」,一般觀眾應該也能解讀為「不管哪個神都拒絕征服殺戮」... 總之,儘管這場「維也納圍城戰」真正的集結與大戰是發生在 1683/9/12,但片名「九一一」那晚發生的重點戲份,還在 Marco與卡拉穆斯塔法的老年重逢,這是關於宗教信仰的辯論、是關於和平與殺戮的辯論、是關於武力征服與文化自由的辯論。 是地,本片給基督教陣營的正當性就是「文化自由」,甚至「捍衛基督信仰」還只是其次。耳聽 Marco在全軍迎戰前如甘道夫般出師喊話,他的訴求中「捍衛你的信仰」只是其次,「捍衛你的傳統、你的妻兒、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你的信仰自由」才是真重點!嗯,看到這殖民全球毀掉無數文明的歐洲基督宗教領袖這麼說,我們身為非歐洲的非教徒還真五味雜陳呀... 不過且不管任何歐洲在大航海時代以降的征服殺戮迫害與同化,就把我們的視野框限在 1683/9/11-12 的維也納圍城、或是更大的土耳其征服東歐之戰,那「捍衛土地家人與信仰自由」可是普世價值呢。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5/01/22/13/28/532725.jpg
雖說這 1683 維也納一時一地的「信仰自由」之戰,當然承載了普世價值!但在電影開始籌資的 2001 年到拍完上映的 2012 年,此片的製作團隊與金主乃至 2013 以後繼續觀賞的觀眾們,又在想什麼?就 2001 九一一後馬上開始籌備的時間點來看,我強烈懷疑它是部反恐政宣電影,尤其開場引用法國年鑑學派歷史學家 Marc Bloch 名言「對歷史的無知、必招致對現在的誤解」,更是擺明了劍指當代紐約「九一一事件」!而和「九一一」這三字扯上關係的政宣題材中、最光明正大誰也無法質疑的,應該就是這 1683/9/11-12 的維也納圍城戰,基督子民在此可是瀕死求存呢。 此片故事,談基督教諸國分崩離析、最後因為修士 Marco的信仰自由之訴求而連結、並在眾人各懷鬼胎時由波蘭國王 Jan III Sobieski 挺身而出抵禦外侮... 到底希望 2010s的觀眾們看見什麼訊息呢?提到 1683/9/11之戰是伊斯蘭教的擴張,人們都會想到紐約「九一一事件」恐攻是伊斯蘭聖戰;提到各懷鬼胎的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諸邦,人們都會想到 2010s歐盟的多頭馬車分崩離析、甚至想到梅克爾領導的歐盟對伊斯蘭難民與移民廣開大門卻束手無策;提到日耳曼諸邦都失能時唯有波蘭挺身而出,則又令人聯想到 2010s面對伊斯蘭移民採極右立場的波蘭等東歐國家們... 而最殘酷的一條虛構角色支線,發生在 Marco的老家:這裡有一位從土耳其來到威尼斯做生意的穆斯林商人 Abu'l,他多年生活在威尼斯與當地打成一片,面臨鄂圖曼侵略時他在威尼斯被義大利鄉民人人喊打,幸有一位啞女妻子 Lena 對他一往情深不離不棄、也有好友 Marco挺身而出制止暴力訴求異教和平共處... 但到最後,無論這位 Abu'l有再多人情與愛情,他面臨了宗教聖戰的召喚後,還是彷彿行屍走肉般投身鄂圖曼陣營、背反曾與他相親相愛的基督教土地、甚至在戰地與千里尋夫的妻子 Lena 重逢還裝作不相識!有情的基督教女子、無情的伊斯蘭叛徒,誰能不動容?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aa/e2/7e/aae27e95a4e679b7b99005434cf6ff6c.jpg
話說飾演 Lena 的演員 Federica Martinelli,看名字真像導演 Renzo Martinelli 的女兒或親戚、還真的演藝生涯好像都是這導演的御用班底、不過她的外型倒是很像波蘭裔的 Leelee Sobieski(這也是本片波蘭國王 Jan III Sobieski 的姓氏)!這部男性戰爭片中的女性角色不多就兩位,但兩位都彷彿戰鬥聖女般引領著人們:貴族那邊,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李奧波德一世的妹妹、洛林公爵夫人 Eleonore ,她負責在皇帝哥哥懦弱棄逃時留下來鞏固軍心、甚至自己身先士卒當軍護;而 Lena 領導的倒不是戰爭事務,而是不分宗教不離不棄的愛,人人為愛都能冒死上前線! 只是 Lena & Abu'l 這一對跨宗教夫妻的相愛與分離,讓當代歐洲觀眾放在當代情境下會怎麼解讀呢?我倒覺得這也很苦澀地充滿爭議:當代歐洲,有無數的基督教女子愛上了穆斯林移民男子、傾慕他們的文化而心甘情願改信伊斯蘭教、甚至不惜跟著穆斯林良人投身伊斯蘭聖戰... 但本片 Lena 對 Abu'l一往情深的苦戀,恐怕終究告訴今人這跨宗教愛情往往只是一場空:穆斯林情郎曾經很有情、曾經住在基督教土地也能與基督徒相濡以沫,但一到了宗教召喚的「聖戰」時刻,他已再也不是他自己,而只是個聖戰的武器,就算心底仍然愛著妳,身體仍會拖妳下水傻傻送了命。 哎,真要說現世的基督教女子與穆斯林男子、或是基督教男子與穆斯林女子的戀情,真的如此絕望嗎?也許會受到很多阻力而困難重重,但也仍有許多人能夠克服萬難讓愛情開花結果。只是,此片安排這一線虛構角色的跨宗教戀情,終沒好下場,隱然也在默默給現世的跨宗教戀情打退堂鼓,令人看了實在很洩氣。愛情有 Lena & Abu'l 這對配角、友情有 Marco與卡拉穆斯塔法這對主角,很可惜兩對感情都黯然收場:並不是我基督教徒不想愛你們、而是你穆斯林堅守基本教義把我的愛排拒在門外。 https://ivid.akamaized.net/media/foto/2013/03/11/11_settembre_1683_federica_martinelli_f6411.jpg
這部《怒火圍城》理應是個大製作,但十年籌資也才籌到了 1300 萬美元,資金來源中還有不少歐洲極右派當政的地方政府,看來這部真的是極右派會引頸企盼的政宣電影?總之它這對歷史事件的有意框限、它在框限事件上所做的加油添醋,顯然都在主流大眾仍訴求「多元文化主義」的 2010s歐洲並不太吃香、甚至根本政治不正確 XD 不過就算我的政治立場與此片創作者們不太一樣,也仍然要為他們十年磨一劍的努力不懈感到敬佩: 儘管文明融合我們都在努力中、但文明衝突仍存在,而少數政治不正確被歸為「極右」的恐外心理也非常真實、甚至他們恐懼的宗教基本教義之恐攻也真正存在甚至每年都發生!那麼,即使這樣的情懷於事無補、難道不值得有人有錢拍成電影為它發聲嗎?此片雖然「恐外」的焦慮立場非常明顯,但它仔細安排的故事卻人人都無法質疑:基督徒與穆斯林本能融合、這多元文化之愛也真曾在許多角落開花結果!但基本教義派的人們何苦汲營征服自相殘殺、水火不容兩敗俱傷呢? 不過很顯然,此片之「政治不正確」就在於,它對多元文化主義太過悲觀了、儘管崇尚其價值卻認為它只是幻夢一場,這拍出來在觀眾心裡激起的效應恐怕不會太健康... 。話說這片有波蘭的英雄國王、又有義大利的英雄修士,難怪是波蘭與義大利合製電影,但怎麼錢這麼難找甚至經典城堡都借不到呢?希望不是政治太不正確大家跟他保持距離的緣故。無論如何,它的 1300 萬美金還是將就地用了,是有很多騎兵的衝鋒、很多大砲配動畫、很多畫出來的爆炸與做做樣子的跌倒、很多複製貼上的古城建模、倒是很多華麗的服裝道具與陳設... 整體說來這很像一部二十世紀低科技低成本古裝片,要看戰爭可能看得不那麼過癮、要看特效更是漏洞百出反而很歡樂 XD 但看演員的對戲我覺得還算是挺有張力的,而且它想傳達的偏右派價值,是主流市場誰也不願碰觸的特別存在!推薦有興趣者看看,立場是相容還是衝突都很有機會看出點意思。至於戰爭的史實重現與戰術兵器等考究嘛,這還有請懂戰史的朋友為我們分析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lSYyDsRJ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44.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1801365.A.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