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各大串流上默默上架了一部比利時兒童片《城市嘻友記》,導演竟然是好久不見的兒童片專攻 Dorothée van den Berghe !相信上個十年的觀眾會記得她拍的童心嬉皮佔屋片《刺蝟與女王》My Queen Karo (2009),再上個十年的觀眾也會記得她拍的少女城市打拼片《女孩要堅強》Meisje (2002) ,結果她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居然已到了這回《城市嘻友記》Rosie & Moussa (2018) !真是好奇她沒在拍長片時都在幹什麼... 總之,她的前兩次創作都充滿自傳性質,都在爬梳並呼應自己從少女到青年的成長軌跡,那這一次拍更小孩子的《城市嘻友記》呢? https://www.sffk.nl/wp-content/uploads/2019/01/rosa-en-moussa-724x1024.jpg
她倒是初次只當導演不當編劇、替別人拍別人的故事了。編劇 Michael De Cock其實是個童書作家,他與另一位插畫家合著的繪本 "Rosie & Moussa" 正是此片的原著,只是這繪本適不適合兒童欣賞呢?嗯,這有點難說,它並不是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童話,而是小孩眼睛靜看大人世界學習自處的苦澀童話,還好苦澀的 Rosie這一路仍有懵懂的 Moussa 與她兩小無猜相伴著,展開一場 "Rosie & Moussa" 的生活小思量、心靈小冒險。嗯,要拍兒童片、但又是充滿憂鬱卻不能流於世故的兒童片,也許退隱多年的 van den Berghe 是不作他想的最佳導演人選? 這故事的主角 Rosie,是個傳統比利時的金髮白人小女生,今年才九歲,但她要面對的事情可不屬於九歲的童心:她的爸爸莫名其妙不見了、媽媽莫名其妙和爸爸一刀兩段了,媽媽二話不說和她一起搬離了原來住的市區傳統大宅公寓、搬到了布魯塞爾市中心外圍的 Molenbeek一間超高層社會住宅住進混凝土小單元,這裡有市中心鐵路地下化所看不見的鐵路與鐵路旁廢地、這裏還要一條好長的人行空橋跨越川流不息的外環道來連接,這裏是疏離的超高層住宅竟沒有電梯只能爬樓梯、但不同樓層的人們竟在樓梯上下人人每天見面很快都相識... 最後,這裏的孩子們呢?和市中心金髮碧眼的傳統比利時白人小孩不同、這裏的主流是北非與中東異膚色孩子,他們有沒有信教算不算穆斯林且不提、他們的娛樂倒是在社區空地的足球滑板腳踏車,Rosie 自己身為金髮白人女孩在這裡乍看很格格不入、但親切活潑的男孩 Moussa 馬上伸出友善之受拉她進入生活圈,Rosie 自己與白人媽媽兩個在公寓大眼瞪小眼、誰知樓上 Moussa 的公寓可是個穆斯林大家庭,Rosie 的生活中處處都是自己不懂更不知怎解的少女煩惱、雖沒什麼錢但家庭完整生活幸福的 Moussa 總是唱他的荷法阿語混合 RAP、當個「嘻友」博她一歡解解愁... https://mafab.hu/static/2020t/64/17/309063_1583424402.2743.jpg
這故事的基本格局,的確充滿著屬於大人的愁緒要 Rosie硬是扛下來,但也充滿著屬於孩子的兩小無猜讓 Moussa 帶她心靈飛揚起來。電影開頭,細細捕捉初來乍到的 Rosie如何緊張忐忑地觀看這陌生的市郊景觀,還常常特別用簡單的動畫加工畫出 Rosie視野中的重點,那重點往往是鐵軌、是人行空橋、是廣袤的廢棄空地,那都指向一種水平向的流動與不安,令身居高層的 Rosie日日感到坐困愁城;所幸,見到了 Moussa ,她那「流動」的動畫視野初次轉了個方向變成垂直向,想像著高層公寓的樓板都能打通,住樓上的 Moussa 會從天而降為我唱 RAP呢! 不過,世故的大人世界才沒這種理想與夢想,她們搬來的第一天,留著大鬍子的白人大樓管理員就開宗明義:「妳們要小心,公寓十樓藏污納垢著,離遠一點別跟他們打交道。」想當然耳 Rosie一定會去跟他們打交道、甚至後來 Rosie媽也跟他們送往迎來比女兒還投入。這白人管理員所指的,想當然爾就是中東北非的穆斯林社群,事實上在這裏恐怕不算「藏污納垢」而根本就是主流社群 XD 只是隨著憂鬱生活中認識了 Moussa 這陽光男孩、聽 Moussa 一次次像個遊唱詩人把自己當美人獻唱 RAP,Rosie 就算面上矜持心裡也是小鹿亂撞的,看來這穆斯林社群還不錯呀? 然而新的變故出現了,直指 Rosie心裡的缺口:我的爸爸到底哪去了?為什麼突然間媽媽跟他反目成仇把他甩得遠遠地?媽媽總聲稱爸爸到了外國去但又到了哪裏去?既然爸爸到了外國那我們又在緊張忐忑躲避什麼?一般商業電影觀眾看到這裏,恐怕腦海中都會浮現起「家暴父親」的形象,猜測是母親帶著女兒逃離了家暴父親的淫威、還要擔心他無孔不入的魔掌?不過本片讓 9歲小女孩 Rosie展開一場小冒險,大膽地走入各種布魯塞爾不為人知的龍蛇混雜底層角落,至少跳出舒適圈去看看那媽媽保護女兒不許看見的「龍蛇」們到底是什麼樣子?而自己父親也是其中一員嗎? https://www.film-rezensionen.de/wp-content/uploads/2018/06/Rosie-und-Moussa-Szene-4.jpg
這個故事,雖然標題是雙主角 "Rosie & Moussa" ,但我這樣看片看下來,覺得更像是單主角 Rosie如何面對她的小友 Moussa 的故事。是地,她與 Moussa 怎麼看應該都是兩小無猜的,她陌生的時候 Moussa 來帶她融入、她憂鬱的時候 Moussa 來哄她開心、她嚴肅的時候 Moussa 負責來鬆動、她鑽牛角尖的時候 Moussa 帶她去呼吸新鮮空氣、她關在家裡的時候 Moussa 帶她去一個個秘密基地... 終於有一天天真單純的 Moussa 忍不住寫了封小孩子的情書給她期待她回應,她卻只能給個敷衍的答案「我生活中還有更重要的事要煩心」,那又是什麼事呢?與 Moussa 相關嗎? 看似不相關、其實又相關。Rosie 的煩惱關於爸爸、更廣一點是關於自己過去幸福完整的家庭,是那與父母在布魯塞爾市中心住傳統大宅上傳統好學校的幸福年代、只是不知為何某天爸爸不告而別媽媽也與他恩斷義絕... 終於在 Rosie的底層小冒險後發現:原來爸爸為了養家陷入車貸詐騙、被捕坐牢,因此丟了房子媽媽也離開了他,而且媽媽一點也不想拿這些事讓 Rosie煩惱、只想粉飾太平當什麼都沒發生就要 Rosie若無其事融入新生活。Rosie 既然發現爸爸在坐牢還常去探視、也知道爸爸認真坐牢不久會出來,那她當然不會認真擁抱新生活,只希望一切都能回到舊生活。 因此,在天真的 Moussa 所看不見的 Rosie另一面,她正在放長線小心翼翼地討好媽媽、還存錢買爸媽過去最喜歡的「比利時生蠔」饗宴媽媽、常常纏著媽媽看過去與爸爸年輕時的相簿、企圖重建媽媽心中那曾與爸爸在美國開車壯遊當嬉皮唱民歌的美好年代... 但怎知,媽媽雖了解她的用心、也開始意識到不該以保護之名事事瞞著 Rosie,但媽媽還是指出了「覆水難收」的事實:「心就像一個瓷杯、一掉在地上就粉碎了再也拼不回。」而且本來對穆斯林社群敬而遠之的媽媽,也漸漸放下自己開始與穆斯林社群的非法移工帥大叔 Ibrahim互通款曲,看得 Rosie越來越著急... https://www.film-rezensionen.de/wp-content/uploads/2018/06/Rosie-und-Moussa-Szene-1.jpg
從 Rosie對媽媽「揮別白人爸爸、擁抱穆斯林男友」的焦慮中,本片的社會主題呼之欲出,儼然要由小見大談一場白人孩子「揮別老白人社會、擁抱多元文化交融」的故事,而令 Rosie心裡喜歡但理智拒斥的 Moussa 就成了這「多元文化心結」的具體化身。一心想要爸媽重新團員的 Rosie,居然會跟著右派言語聲稱「他是非法移民,應該回到自己的國家」,甚至會順著媽媽對爸爸犯法坐牢的在意而聲稱「我們應該遵守移民法規,不是嗎?」甚至說更大,她樓上 Moussa 與一眾大人小孩熱鬧滾滾的穆斯林社群,他們的居留工作居住生活等「存在」,不也處處走在法律邊緣嗎? 說到底,這是一個白人女孩面對現實接受改變的焦慮故事:微觀來說,是她爸爸為了支撐市中心大宅昂貴生活、支付不起鋌而走險搞詐欺、因而被捕坐牢丟了房子家庭破碎、她和媽媽只好搬到平價的外圍社會住宅和穆斯林社群混一起;巨觀來說,這故事也隱然直指歐洲的經濟:過去數百年歐洲白人獨霸全球的經濟撐起了傳統生活榮景,但那經濟其實建立在許多的不公之上,而今真要面對公平撥亂反正時,說穿了還是得打回原形住進平價公寓、和異文化的人們共享平價社區,這對過去錦衣玉食的傳統白人來說是全新的生活,雖然轉型會有陣痛期,但一定要慢慢學習面對。 本片開頭的物件意象,就是 Rosie最珍視的、那個爸爸留給她的玻璃雪花球,這球是從爸媽曾經定情的墨西哥城市買來、球裡的墨西哥民歌手唱著爸爸以前愛唱的歌、甚至 Rosie在沒有爸爸的日子裡看著雪花球都覺得裡面的歌手是爸爸正在對自己唱歌... 然而,童年長大這回事,往往就是「粉紅泡泡」的破滅、在此片 Rosie則是「玻璃雪花球」的破滅,所有爸爸曾經對她勾勒過的關於墨西哥的年輕夢想都將一一跳票,所有爸媽勾勒過的傳統好生活也都一一幻滅... 但,這個全新的平價住宅、多元社區、混搭家庭、平民學校,難道這新的現實不能成為一個更大更美的雪花球? https://www.galeries.be/wp-content/uploads/2017/01/rosiemoussa1.jpg
本片在導演的童心鏡頭下,繪本意象都被拍得栩栩如生充滿動感!令人在灰暗的布魯塞爾市郊、灰色的混凝土住宅社區,都一次次看見亮麗光彩。首先,灰暗的城市背景下,總是愛穿紅藍的 Rosie搭配愛穿黃綠的 Moussa 兩人牽手闖天涯,那就是灰暗世界的多彩之心;他們的秘密基地一是鐵軌旁廢地,身體無法流動的他們,心在這裏跟著一班班火車航向天涯海角想像世界;他們秘密基地二是大樓屋頂,過去住在市中心卻從沒機會見全貌,今日反而把布魯塞爾盡收眼底看得更高遠;過去獨棟少間的大公寓不用爬樓梯卻是小牢籠、現在大樓梯間雖爬個半死卻是社區大家庭核心。 也許,過去白人傳統好生活沒能想像的穆斯林社群與多元文化,早已親切地融入生活周遭等你正視而擁抱?電影末段的一場腳踏車夜遊,導演特別安排 Rosie遊目四顧的眼光為本片的「文化融合敘事」點了題:其實整個 Molenbeek、甚至整個布魯塞爾的周遭郊區,你看一間間雜貨店、超級市場、麵包店、小吃店、小酒館、披薩店或 Kebab店,說穿了不是早就由穆斯林社群融入我們一起撐起了生活?最後,本來在交友、家庭、社區、學校都留戀過去封閉自己的 Rosie,終於大膽站上舞台參加新社區新學校的聖誕演出,那不再是遙遠夢想的小雪花球、而是眼前成真的大雪花球! https://filmchief.com/festivals/cinekid/files/wArray/145925-Array.png
回顧導演歷年片單,其實長片也就三部而已,照她這樣產量極少的速度不知下次長片又等何年了 XD 而回顧起這三片,在她一貫關注的少兒成長議題上似乎也有相似主題:由《女孩要堅強》談 17 歲少女跟著媽媽試圖進入陌生又期待的城市社會、到《刺蝟與女王》談 10 歲女孩跟著父母試圖進入新鮮的嬉皮社群、這次《城市嘻友記》則談 9歲女孩跟著媽媽見識令人緊張焦慮的郊區社會住宅與多元文化。這一回,終於不是她自編自導、也不是取材她自己的人生經驗,但這繪本 "Rosie & Moussa" 那以破碎家庭與異文化交流為主軸的成長主題,和她一貫擅長的領域正一拍即合。 在這位童心專攻導演 Dorothée van den Berghe 的三部電影中,有一代的孩子成長關於工業化與城鄉移民、有一代的孩子成長關於資本主義對決反文化,而對這一代孩子來說、可能更切題的是全球化與全球移民呢?世界一直在變,世故大人在掙扎、天真小孩也在探索,也許往往還是沒有包袱的小孩更能心隨境轉一點就通?推薦喜愛童心多彩看世界、也接受童心嚴肅看社會、以及愛看小蘿莉小正太的觀眾,找 friDay 或 CatchPlay等串流平台或找 DVD欣賞,如有興趣也可找找導演前兩部作品,當年台灣也都有上院線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1BOTxW0faM
-- 另外,也推薦一部和此片城市空間與文化處境都很相似、但故事主軸更英姿颯爽、視覺調性也更明亮活潑的荷蘭片《女孩說好只打臉!》Vechtmeisje ,許多台灣串流平台也都有上架。看這兩片的白人女孩面對多元以童心看世界,實在和我們當觀光客看見的荷蘭比利時差很大!但這樣的都市邊郊集合住宅鉅型社區、這樣的普羅孩子不分族群相濡以沫,反而更貼近荷蘭比利時更廣大的平民景觀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QKKWWROv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72.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5554974.A.E06.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36.226.172.99 臺灣), 07/24/2020 09: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