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跟著今年 28 歲的德國小帥哥 Jannis Niewöhner找片單,最新一部是今年 3/12 在德奧匆匆上映、第一個週末過完就慘遭疫情下檔、不久後乖乖上架德奧串流的 "Narziss und Goldmund" 。這是赫曼赫塞同名小說改編,我就且以台灣翻譯的小說名《知識與愛情》稱呼此片。這故事,是中世紀小民故事,卻給 1930 時浸淫在榮格心理學中探索自我的赫塞寫成了少年成長小說,而且靠極大篇幅的心理側寫與自我辯論來呈現故事!這也是曾有「文字不可影像化」之宣稱的經典作品,但抽象閱讀的文字真的不能具象觀賞嗎?也許對兩位主角來說正是個好問題! 這是個雙男主角的修道故事:大男主角 Narziss是修道院裡品學兼優又才氣縱橫的少年修士、年紀輕輕已在當小修士們的助教,他的人生簡單禁慾而靈性、光透過抽象的神學文字之辯證就可接近上帝達致圓滿;小幾歲的小男主角 Goldmund 則是被送來修道院學習的單親孩子、他如莫名離去的母親一般俊美而熱情,他的人生絕非奉獻上帝乃至研習學問的料、反而他空缺的心更需要去腳踏實地遍覽人間。於是,這混雜著同儕情誼乃至同志情慾的兩人,必然要分道揚鑣、待他日重新聚首,這人生心靈的修道才可能互補圓滿。(這雙角組合,和《流浪者之歌》倒也是異曲同工)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1/22/15/11/3496160.jpg
文學史上,這兩個角色咸認是赫塞自己一分為二的化身呢!記得我是國中時被老師推薦閱讀的,當時大家讀赫塞都知道讀《流浪者之歌》、少數人選了《知識與愛情》、報告老師知道後老師只是賊賊地笑一笑?沒辦法,雖然是經典文學,但簡直是半本處男性愛日記!當然這日記遠遠不止性愛、但我們國中時焦點當然都在那兒、就像看同為中世紀題材的《十日談》般津津有味地。這個故事二十章中,前六章與後四章大致是兩男相伴生活思辨人生的修道院戲、中段十章則大致是 Goldmund 離開修道院下山體驗人間百態與男歡女愛(無誤)的流浪旅程,宛如一場中世紀壯遊。 話說中世紀有沒有 19 世紀才興起的「壯遊」?恐怕也算有、但動機與型態不太一樣。譬如,書中的 Goldmund 就有遇上赴宗教朝聖地的貴公子、也有遇上讀書輟學出來賣藝人間的遊唱詩人、電影中他則遇到曾參加十字軍東征光榮返鄉的老騎士、而 Goldmund 這階級的「年輕修道士」一般來說都是以朝聖為主;但我們主角 Goldmund 不屬於任何一種潮流、甚至不屬於任何一個組織,他的「壯遊」完全出自個人的動機,是他在人生的追尋中有其不能解的空缺與疑惑、而作為中世紀主要知識生產者的「修道院」之神學教育又無法滿足他,因此他要出去見識世界、反思自己。 原著中,兩位主角本就是天差地遠的兩個人:Narziss 一路無疑地走在正道上奉獻天父、 Goldmund 卻一路疑惑地躊躇在正道上卻心念母親,也與正是這「天父 vs 人母」「天道 vs 人文」「理智 vs 情感」「理論 vs 現世」或「精神 vs 物質」的對比,讓他倆從童年一見如故、成長過程人格互補、長大成人踏上不同人生、洗盡鉛華後雙劍合璧?心理側寫與哲學辯論極重的原著裡,兩人的差別與 Goldmund 的旅程動機的確是很概念式地描繪,但電影很大膽地把其中一直很迷糊隱約、直到故事終章終於清楚的「母親」,給加重處理成為全片的主軸!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29/5788820.jpg
原著中,Goldmund算是有點懵懵懂懂地被送來修道院的,他對母親的童年印象不明確、對父親與母親的關係也只知浮光掠影卻看不清楚,而整趟歷程中他也並沒很常想起母親、反倒是一次次遇見陌生女子時母親的模糊形象會不經意地悄悄浮現,最後也只是迴光返照時初次面對「母親問題」而已。電影則對「母親」大幅加重:Goldmund是被憤恨他的父親送來的、憤恨他的原因是他「俊美熱情和母親一樣」、而母親是違逆父親而被怒稱「妓女」的、父親還聲稱母親是棄子而去而要他跟著一起痛恨的... 但越灌輸「母親是妓女」這仇女概念、Goldmund的戀母情結越根深蒂固! 從片頭童年時代,小 Goldmund 就多次睜大眼睛說出離經叛道的話語,而且也時常關於「母親」這強烈動機。譬如,他一見 Narziss劈頭就問「我多久能成為修道士」,這麼急切都是因為「我母親是罪人會下地獄,我當修道士才能為她禱告」;又譬如,他長大後情竇初開心猿意馬,聽著言語平淡無聊人人睡成一片的早課,只是看著一幅聖母聖子畫語出不敬「聖母必有最美胸部,不然聖子怎願吸奶長大」XD 然後,終於迎接許多修道小學徒心癢難搔的「大人初體驗」,晚上溜出修道院以食物換農婦露胸部、大家打手槍倒成一團... 他一切的「女性」經驗,動機都是「母親」。 原著沒有、但電影新加的 Goldmund 壯遊動力,就是要「尋母」:他慢慢長大記不得母親的容顏了、要趁尚有模糊印象而母親也還認得出自己時趕快去認親;過去父親聲稱母親拋棄他走了、但他相信母親是對自己慈愛的、一定要找到母親聽她親口說愛我;他對母親模糊的臉孔下、仍清楚記得的是一條玉墜子、這將成為他萬里尋母的線索;而在找不到母親的遊歷中,體驗母親可能面貌的方式,就是去四處探索不同女性的滋味想像母親的可能;甚至到最後,原著中 Goldmund 回到 Narziss身邊「思想家與藝術家」雙劍合璧的宗教藝術作品,在本片大膽改成投射母親的聖母像!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30/4644976.jpg
原著中,Goldmund的壯遊歷程是看盡人間冷暖與生老病死的,這些描繪在本片中當然也都有而且不含糊,但本片堂而皇之地以在原著中戲份也不少的「女人滋味」作為貫穿全片的主軸!相應地,原著中 Goldmund 遇到的男性同伴戲份大致都被刪除了、都精簡化為幾個最重要的女性邂逅;同時為了讓 Goldmund 與女人邂逅的歷程保持那「萬里尋母」的純真,本片也默默刪去了原著中幾段他犯罪殺人的黑暗罪咎、也將幾段爭議的始亂終棄改成一片癡心的不離不棄;當然,這也將原著中母親宛如「聖母、夏娃、美杜莎合體」形象中最爭議的「美杜莎」成分淨化掉了。 甚至,本片對這些女性邂逅的處理、還增加了若有深意的「命運重逢」、也增加了與他對照的「女性藝術家」,甚至當他以男性眼光描摹女性之餘、這位女藝術家也以畫筆回頭描摹他這位男性,甚至原著中本也沒那麼強調的「藝術」在此片不但栩栩如生視覺化、更大量使用延伸聯想呼應經歷、更儼然以「心物合一」的原著主題暗示藝術史上宗教繪畫由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轉變!最後,原著那彷彿塵歸塵土歸土的平淡結局,本片最後劇力萬鈞地以千呼萬喚的女性藝術大成《聖母與天使》總結全片的追尋!悲劇男孩 Goldmund 在原著淡然放下的尋覓,在本片也有了熱情的答案。 也許正如同原著的二元對立概念,我們也可說原著是理性冷靜地以文字思辨的、改編電影則是感性熱情地以景觀席捲的!正如 Goldmund 無法滿足於與 Narziss的理論進學而必須出走體驗世界、也許讀者也無法滿足於赫塞原著小說而值得走進戲院視覺體驗?話說一部小說、尤其是如赫塞晚年這種心理側寫與抽象論辯極重的小說,要改編成電影本就很為難,因為觀眾總是抱持「呈現原著全貌」或「拍出原著精髓」這種沈重的期待;但此片彷彿非常有自覺地直接放棄這期待、反做出選擇放棄內部哲學而專攻外部經歷、竟拍成一部熱情洋溢驚奇連連的少年冒險商業片! 看此片兩大選角,我們就知它賣基情也賣顏值的商業片用心!當然原著本來就說 Narziss兼顧英氣與纖細充滿智慧、也說 Goldmund 俊美熱情又靦腆可愛超有女人緣,結果本片選到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羅馬尼亞男演員 Sabin Tambrea果然細膩知性散發陰柔魅力、《時空戀人三部曲》德國男演員 Jannis Niew鐬ner 也再次發揮他火爆浪子為愛呼喊的熱情魅力!原著也許讓兩位主角分離兩地遙想思念了半部小說,但本片很體貼地在 Goldmund 出走後馬上跳接「十五年後」有緣重逢!Goldmund十五年來見識的生老病死與女人閱歷、都以倒敘法分享老友絕不缺席: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29/5746701.jpg
第一個女人 Lise ,是下山初見的吉普賽女人、是把 Goldmund 破處的性啟蒙導師、也是 Goldmund 迷惘心中第一位「母親的投射」:妳脖子上有那條玉墜、難道就是我母親我剛亂倫嗎 XD 當然比一比年紀就知不可能是媽媽、吉普賽人這些玉墜項鍊等漂亮事物交換來去也不知源流... 總之 Goldmund 以母親為座標的一生追尋,就此展開。 https://imgur.com/11YZlRC 第二個女人 Lydia,是參加過十字軍返鄉的古堡騎士之女兒,這是與 Goldmund 自己母親傳說處境最似曾相識的女子了,如果我能上到她是否能更接近母親?是否更能揣測母親當年神秘離去的情懷?話說 Goldmund 在外流浪時靠修道院學來的德文與拉丁文基本能力,在大多人目不識丁的中世紀不但在營生上炙手可熱、在調情上更為本已迷人的外貌更增三分文藝魅力!但女人心海底針,也許正如某位東方文學媽媽自況告誡的「越美的女人越會騙人」!也許心有空缺的不只是創傷男孩、也有創傷女孩? https://imgur.com/PkYomSI 第三個女人 Liesbeth ,是端莊典雅但不吝遠距放電鎖定有錢途男子的雕刻大師女兒,相較於前一位「貴族女兒」這位則是「市民女兒」。自小就很會畫素描的 Goldmund 這天在教堂見到聖母雕像想起了母親、這才若有所悟逕投雕刻大師拜師學藝,他雖喜好畫畫不喜讀書但畢竟有點神學底子、倒是能在一眾學徒中鶴立雞群雕出「形上」的抽象靈感令大師都眼睛一亮!他將以藝術探索母親而成為改變人們視野的藝術家嗎?唉,也許愛你如子的大師、以及欣喜地以身相許的大師女兒,只是要你成為開業出師積累資產的畫匠。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31/3081280.jpg
第四個女人 Lene ,她在原著中差點引出 Goldmund 最黑暗的「始亂終棄」一面、但本片體貼地把他倆關係 180度大轉彎成為純情的兩小無猜、更引出 Goldmund 最光明的「不離不棄」甚至「愛家男人」那一面。以電影版來說,與 Goldmund 一同攜手從黑死病逃亡順便共渡戀夏時光的 Lene 應該就是真命天女了!如果有一個負責任的母親、如果有一對鶼鰈情深的父母、如果有一個在愛中長大的孩子... 這一切他此生不得的缺憾彷彿都要投射在這裡!只是光明人生的頂點、摔下來的黑暗命運也更沈重,這是此生 Goldmund 最需要他神性朋友 Narziss的時候了,君卻在何方? https://mafab.hu/static/2020t/63/18/319913_1583341530.8029.jpg
第五個女人,是電影新加的末日女伯爵,繼慘遭暴力染上黑死病而香消玉殞的 Lene 之後,這女伯爵是 Goldmund 「黑死三部曲」人生體驗第二關。絕望的 Goldmund 回到死氣沈沈的城市裡,過去的城市商貿與雕刻作坊已百廢不舉,人們只開著沒有明天的末日派對、吃著腐朽的末日水果、雜交著彼此也不知有無黑死病的末日男女... 這下上到一位自稱「年紀可當你媽」"Ich könnte deine Mutter sein" 的瀕死女伯爵、還戴著那記憶中那條墜子,難道媽媽是妳嗎?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31/3053196.jpg
第六個女人 Rebekka,黯然告訴 Goldmund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媽」,因為我們猶太工匠量產銷售「任何人都可能戴到這墜子」;甚至更進一步說,你媽也可能如任何人遭受末日苦難、而且你媽這罪人也可能像我們猶太罪人一般被無情殺戮!這「黑死三部曲」邂逅的第三位女人 Rebekka,正是原著中在黑死病下被基督徒屠殺洩憤而僅剩的猶太遺孤。同樣痛苦的 Goldmund 一如往常伸手邀請一齊作伴相依為命,但「你信那個宗教、為這宗教創作藝術」就誓不兩立。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30/4630936.jpg
第七個女人 Julia,其實應該算是第 1.5個,原來就是當年在騎士古堡偷過情的 Lydia之妹!猶記當年兩位千金還為他這帥氣小書僮爭鋒吃醋呢,誰知今日姊姊 Lydia已染黑死病不知去向、妹妹 Julia倒配合爸爸聯姻委身嫁了個侯爵,不過自主女人絕不顧影自憐當受害者,反而大方利用老公的庇護與資源、冒名男性當了個女性畫家,竟也在繪畫領域闖出一片新天空、以類似 Bosch的百鬼橫行末日畫風突破中世紀風格!本片新加最令人療癒的畫龍點睛,是由她儼然化身聖母為 Goldmund 畫了一幅慈愛撫慰的《聖殤》...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0/08/11/30/4659015.jpg
第八個女人,又是 Lydia?過去承平時期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曾經是最無拘無束大膽勾引 Goldmund 的姊姊、總令被踩在腳下的妹妹 Julia看了好生吃味,這對一熱一冷的姐妹也正是 Goldmund 見識女人心的入門課;然而經過一場黑死病的洗盡鉛華,最終證明靜定沈潛觀察世界的妹妹 Julia找到了心靈的平靜、儼然獲得了命運的獎賞,反倒心猿意馬不安於室的姊姊 Lydia面對命運的殘酷永難平復那顆心、憤懣不平也必將帶來新禍事!話說這段原著沒有電影新加的「重逢兩姐妹」,她兩一動一靜的對比如何呼應 Goldmund 母親的可能命運?又如何呼應他自己的人生抉擇?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280_720/pictures/19/10/08/11/31/3067238.jpg
記得當年看小說,我覺得儘管故事情節的心理側寫是旁徵博引洞察辯證靈感滿滿,但對我一介國中生來說是生硬了點也斷裂了點:心猿意馬的我,都只知道用很理性的學習態度去閱讀前六章與後四章修道院情節、但中段十章的「Goldmund壯遊」情節卻都看得熱情奔放臉紅心跳,使得書末 Narziss & Goldmund 久別重逢的概念性對話和中間這段具體冒險實在有點對不在一起、也令人覺得畢竟 Narziss並沒參與到這一切而只是雲淡風清地恍若無事。甚至,本來書名暗示的兩人之間對等關係,在這樣「Goldmund 概略報告 Narziss 輕鬆指導」的格局下他倆還更像師生而非同儕... 不過本片在冒險開始前先快速跳到「十五年後」的重逢戲、再讓重逢的老 Goldmund 以倒敘法道來這一場場人間豔遇與奇遇,倒是讓本應比較沒戲的 Narziss更加有對等的主角格!而且這一切彷彿他也都從旁審視了一遍而具體交換了處事的理念,使得原作所想談的「精神 vs 物質」「思想家 vs 藝術家」間之辯證與互補得到了落實!就隨著一個個女人豔遇的回顧、一次次兩人的思辨與衝撞、化作 Narziss委託 Goldmund 創作的「聖母與天使」雕像案... 我們就眼看著一個個脫離中世紀概念枷鎖而展現人生悲喜的人像、從 Goldmund 這一生所愛所憾的一張張面孔投射成形了! 很熱血也很殘酷地,原著中只是作為一點潛意識動機、到了電影升格為壯遊動力的「母親」之追尋,在原著中只是個提點辯證的引子、在本片可真要給予一個痛徹心扉如烈火焚身的真相了。倒是在原著中,聽聞這一切熱情歷程才動容一丁點的 Narziss,他那堅定奉獻不動如山的高高在上姿態,在電影中倒是一直流露著原著較未著墨的痛苦、壓抑、與迷惘。他們這群不問世事只能隱居深山奉獻上帝的教士們,在原著中可能只在 Goldmund 吐出最後一句話時才被撼動一丁點,但在視覺印象強烈的本片中,整間修道院都將為最前衛也最人本的「聖母與天使」雕像所動容。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280_720/pictures/19/10/08/11/30/4601297.jpg
要說這部挑戰高牆翻拍經典的《知識與愛情》有「拍出原著精髓」嗎?呵呵那還用說,原著的哲思辯論博大精深、本片根本搆不著邊呢 XD 看 IMDb 上唯一一筆觀眾評論也是「不如去看小說」的典型論調,倒是德奧的德語影評還比較寬容地觀察其特色與潛力呢... 不過正如 Narziss的神學修習也只是切入世界的一條路徑、他也點醒 Goldmund 的人生路線和他截然不同、而且這不同本無高低只有互補、這才成就了這故事天造地設的 "Narziss und Goldmund" 以及「知識與愛情」呀!那麼知性探討的小說原著、與感性體驗的改編電影,不也值得互補參照嗎? 至少我個人是帶著對原著的回憶來看的,真是看到許多經典場景的躍然紙上、許多靜態描述的動態演出、許多冷靜回顧的當下熱情... 看一位熱情大男孩情遇八位各有風格的時代女郎、一齊在愛中品嚐生老病死人間百態,一幕幕當下都不禁令我回想起書中字句,暗暗想像著 Goldmund 該如何面對審視、而 Narziss又該如何傾聽思量呢?除此之外,赫曼赫賽所無法深入描繪的中世紀城市與鄉村、那血肉皮囊在骯髒腐敗的人間煉獄如何苟活、那陽光草地如何給予青春男女希望與夢想、那中世紀繪畫雕塑與建築如何引進人本視野過度到文藝復興... 這一切,都唯電影方能做到呀! 最近追 Jannis Niewöhner片單,從最早期有點奶油的《時空戀人三部曲》一路追到最新這部《知識與愛情》,真覺得年方 28 的他熱情洋溢魅力獨具、下個十年應可成為德國劇情片中流砥柱!而年紀較長的 Sabin Tambrea雖然在德語圈也很資深,但台灣可能更不熟,目前台灣院線上過的大概就一部《吹哨奇案》而且只是小配角。這部《知識與愛情》請到這兩位主演、過眼雲煙的八位女子也各個是德語系大牌女星,足見其少年冒險劇的商業片規格,絕不嚴肅拗口反而熱鬧滾滾!推薦有機會找外語資源欣賞,也希望台灣有片商慧眼引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wScPRL33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43.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7745556.A.2BC.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43.78 臺灣), 08/18/2020 18: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