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riDay架上有部德國火爆浪子 Jannis Niewöhner新片《逐夢格鬥賽》,是部手持鏡頭拍底層血淚的社會寫實片,由初次拍長片的德國女導演 Barbara Ott拍一個極陽剛的底層男性勞工故事,讓她初出茅廬就上了好多影展包括柏林影展「德國電影觀點」單元。這種社會寫實題材的確很像初出道導演站穩腳跟的作品:它資金與技術要求不高、它講求在克難環境中以簡單技法說清楚故事、它講求現地取材打造世界觀、它往往近拍主角讓演員充分發揮、而小人物的血淚與情懷往往只靠三分劇情卻靠七分演技與攝影捕捉... 而這次,火爆浪子要發揮全身肌肉的演技演個拳擊手!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0/19/15/49/3232183.jpg
我平常較少看拳擊片,粗略印像中好像有幾種戲路:(1) 打拳是要精進技術磨練意志奪得冠軍、(2) 打拳是要為失敗人生重返榮耀、(3) 打拳是為了讓貧民社區孩子有個人生方向、或是以上三條戲路各種不同比重的混合。不過這片《逐夢格鬥賽》根本無法奢談上述這些拳擊的理想、反而很卑微地純粹為「錢」:養了三個孩子又積欠房租、打好多份工也賺不夠錢、每天朝不保夕已走投無路的主角 Andie,唯一在他面前出現的人生希望就是「業餘格鬥賽」廣告、上面寫著其實也不多的「冠軍獎金五千歐元」。 我個人看這種對拳擊背後黑暗一面的著重、以及對拳擊正面光明榮耀一面的除魅,是越看越不禁暗暗點頭的,真覺得這往往並非有啥光榮值得讚頌的行業、反而更多是絕望人生的打落門牙和血吞。本片主角 Andie的人生的確很絕望:他在全片孤身一人已無父母與原鄉家庭、下面卻養了三個孩子分別十歲八歲與一歲,三個孩子的兩個媽媽一個是無所事事精神恍惚的失業者 Isabel 可能還染毒、另一個較爭氣的俄羅斯移民 Sonja一無所有也難保自身只好委身有錢的男人... 說實話,如果 Andie自己當個不負責任的男人自然可雲淡風輕、但他既堅持負起責任就將慢慢被責任壓垮。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2/13/11/01/3680184.jpg
本片的說故事手法,神似英國社會派大導肯洛區近年的硬漢電影《我是布萊克》與《抱歉我們錯過了你》,Barbara Ott 與肯老同樣在談一個底層的困境、一樣透過一個一肩扛責不願服輸的硬漢來說故事、一樣專注描繪物質與精神資源的流動、並透過流動所架構的「底層經濟學」建構世界觀。所差者一,在於肯老心懷社會主義面向整個體制的失敗、而在描繪人情義理之外更注重物質支持的流動,Ott 則只把基本交代物質支持更沒提及社福體制、而更專注在感情與意志等精神層面的資源流動;所差者二,肯老片中社會體制仍看似有解只是失能,她片中則是根本無解隨人顧命。 而拍攝手法與環境背景,則更神似比利時社會派大導達頓兄弟的「走路系」社會寫實片:總是手持鏡頭近身跟拍主角的背影、跟著主角搭上公車下了公車拜訪各處人、透過一個個不同人們各有難唸經的生活場景勾勒世界觀,而這世界儘管鄰近西歐某商貿大城、卻是這大城旁邊提供勞動力卻僅能撿拾殘餘的衛星工業城。以這角度看,Ott 在本片描繪的德國第五大城科隆附近萊茵河谷工業帶、在 2010s這失落年代的狀況一點也沒比達頓兄弟描繪的比利時列日 Seraing工業城好到哪裡去,隨處景觀看到的都是廢棄工廠、主角 Andie也沒啥工作可找、只能找廢棄建築當拆除工人。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9/15/09/08/1074673.jpg
也許生在 2010s當個青年就註定失落?階層上面一點的青年也許只是有了大學文憑卻落於失業只能繼續蹲家裡、或是在城裡當服務生掛著既得利益者的仍持續的消費生活?但 Andie這沒家庭沒學位也沒一技之長的青年,如果活在 2000s前萊茵河谷的西德榮景應也能當個工廠勞工過小生活、甚至在這 2010s如果能對自己人生將就一點這樣打零工也未必就活不下去?但很遺憾,他有孩子、而且他要扛責任養孩子、那就是絕路。本片當然要先回答觀眾第一個疑問:難道不能請保姆嗎?或是若沒保母難道沒有媽媽嗎?就算啥也沒有難道沒有「社區紐帶」可以分擔嗎? 很遺憾,在這個只有廉價住宅社區、工廠一間間早已倒閉、勞工社群早已土崩瓦解的地方,才沒有什麼「社區紐帶」,沒半點錢還積欠房租的 Andie也談不上什麼請保姆或托嬰中心,每天要去工作時都得煩惱孩子放哪裡,不能行動的一歲嬰兒有時放酒吧有時放快餐吧有時放薯條店、能行動的八歲與十歲孩子就跟著爸爸去拆除工地玩沙土、甚至爸爸開始練拳時還跟著爸爸去地下拳館為爸爸加油、有時那個一歲嬰兒沒人願帶也跟著來這還在髒水地面爬來爬去... 這一切以我們這種中產家長觀眾的眼光看來、都是兒福危機必須請社會局介入的!但 Andie知道他們只會把孩子帶走。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09/15/09/08/1059074.jpg
那媽媽呢?兩個孩子的媽媽都還活著也都好手好腳地、難道爸爸不能帶媽媽也不能?這就談到本片最核心的「感情經濟學」了:養孩子,並不只是物質問題而更是意志問題,而在這百業蕭條百工失落的 2010s萊茵河工業區裡、人人都有他的失落正在苦苦稱持瀕臨崩潰中!Andie 往下看,是曾和他生了十歲女兒與八歲兒子的前女友 Isabel ,她失業也罷了但人生已陷入虛無,每次孩子來了只喜歡親親抱抱逗孩子開心、但逗個十分鐘就不耐煩想擺脫孩子,甚至看到孩子就想到自己人生被毀而憤世嫉俗、反而成為不定時炸彈令孩子超害怕!這一切失能與崩潰,都要 Andie扛下來。 但當 Andie嘆息前前女友 Isabel 超不爭氣是個豬隊友時、另一邊和他生了一歲女兒的前女友 Sonja反而覺得他才是豬隊友呢:你是負責任養孩子沒錯、但你賺的錢不夠維持基本生活,孩子沒玩具沒娛樂甚至校外教學還沒行李箱、甚至嬰兒交給你時你還忘東忘西管不好奶瓶與尿布!的確,當個爸爸照顧小孩與嬰兒是艱鉅任務,一般朝九晚五上班族已經很吃力,何況 Andie白天粗工晚上打工早已把自己消磨殆盡?當然若用最最冷酷的機械式要求,社會仍能千夫所指要求 Andie「不管工作多重都要照顧好」,但人是肉做的精神意志總有其限度,瀕臨崩潰時還是要 Sonja扛下來。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9/15/09/08/1169827.jpg
只是自己也混用英語德語罵起人來還說俄語的 Sonja、身為移民舉目無親連自己生活都搞不定,為照顧一歲女兒能有衣食無虞基本生活、她儘管明明對 Andie仍有情愫卻毅然選擇麵包,就算新男友對她處處規訓管束頤指氣使甚至還會打女人、但新男友有開夜店有固定收入保女兒吃住成長就已是一切... 電影最爭議的地方也許就在這裡了。像是天使一樣每每疾言厲色卻又溫柔承擔、既罩住 Andie也激勵他向上提升的 Sonja,她每次與 Andie的接觸都令人玩味:有時像是背棄的舊情人、有時像是孩子的媽共同承擔、有時像是禁忌戀人等待著希望、有時卻又掙扎想要慧劍斬情絲? 從黑暗中泛起一線曙光的新生活希望,就在振作的 Sonja努力獨立於新男友而自己找到了工作、Andie 也振作起來固定經營好多打工更積極訓練參加「業餘格鬥賽」,如果兩人都能成功上軌道還拿到五千歐獎金、是否就能完成那明明彼此都渴望卻從不敢奢求說破的「破鏡重圓」建立家庭呢?正如肯洛區與達頓兄弟這些老前輩們的社會寫實片一般,本片的主角也一樣有個可能的希望、有個可行的理想、有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只是這種平衡就像走鋼索般出一個錯就全毀。本片導演 Ott遜於前輩的,大概在於未能勾勒一個社會支持的集體理想、而彷彿主角失敗早已是必然宿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IyXp7euig
說到底,這部片仍沒有達到前輩電影擲地有聲的社會理想宣言,不過描繪憂鬱主角的血肉掙扎更加地感性催淚,就當是初次拍長片的導演 Barbara Ott踏上社會寫實道路的練手之作吧。不過以欣賞德國小帥男 Jannis Niewöhner的火爆浪子演技更上層樓、仍令身為他粉絲的我振奮不已!話說這位小帥男,是從號稱德國版暮光之城的《時空戀人三部曲》以壞帥男發跡、近年各種類型的少年電影演了超多儼然德國二十世代小生台柱,可惜台灣院線好像沒上過他任一部片、串流平台上目前有一部 Netflix《新歐洲計畫》、明年一月還有英語製作《慕尼黑交鋒》?且拭目以待。 https://i.imgur.com/4dgZoV4.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17.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38119312.A.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