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當一個城市滿溢著我們的記憶時,它才是活生生的。」 -Italo Calvino卡爾維諾(1923-1985) 如果我在圓山站的牆面畫出一堆沒標順序的點,你懂得連出「大象」嗎? 如果我在高雄中央公園站留下點點圖,你破解得出「火焰」或「 P」嗎? 如果我在仁愛帝寶的圍牆邊留下黑點,又有誰能連成一個「廣播塔」呢? 這部地鐵愛情片的場景不在月台、車廂,而是站外不起眼的牆面和柱身。 小時移民又返港的設計師用兒童讀物【兒童樂園】連連看點點圖當點子, 在地鐵站留下了「沒有標序的點點圖」,點點拼湊他老香港的城市記憶, 等待有著相同頻率、迷戀城市身世、走著慢活步調的有緣人來發現破解。 電影線頭的另一端是從大陸來港、一站站摸索這個城市的普通話女老師。 兩個主角就藉著點點圖,在人海茫茫的城市裡,玩起了猜情尋愛的遊戲。 回看成長的故鄉和生活的城市,充滿回憶的場景,一個一個的被都更掉, 我也覺得憤怒?要怪地產商、政府?還是怪這社會見利忘舊的遊戲規則? 還是只能像主角那樣在生活痕跡被拆拆建建好幾輪、不復原貌的空間中, 用自己的方式重塑記憶地圖、懷戀美好的時代,寫封給我城的動人情書。 像柴灣的「魚」、美孚的「大象」銅鑼灣站舊大丸百貨氣爆的「煤氣」… 這些被遺忘的城市身世,沒有因果關聯,也不是甚麼能拿來打片的賣點, 它們就像主角從紙箱拿出的兒童畫刊、舊物件一樣,讓人回味一個下午。 電影裡男女主角背起行囊、拿起相機、文青扮樣地穿街走巷尋訪老香港, 多少也是導演的個人投射,書寫私人記憶「留住香港」的情懷格外濃烈。 畫面走過逐漸消失中的喜帖街、雙喜酒樓、中環街市、皇后大道東舊樓, 《神經俠侶》E神巡邏的灣仔、《月滿軒尼詩》學友湯唯漫步的電車路、 《玻璃之城》裡法式古堡建築風格的港大聖約翰學院宿舍、砲台山油街、 《狂舞派》裡黐良跟阿花玩推手的上環安和里、變成香港故事館的藍屋、 張柏芝 MV 【不一樣的我】取景的陰澳(因迪士尼進駐改叫欣澳)海灣、 只剩紅小巴/紅 VAN 路線還標記的大丸、垃圾桶旁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 《點對點》說的是《玻璃之城》那些「懷舊大恐龍」才懂的記憶與鄉愁。 尋著點點圖在舊維多利亞城盡頭、堅尼地城新海終如願以償相遇的兩人, 憑的不就是文青頻譜相同的心有靈犀,才能一起面朝大海、相視莞爾嗎。 一條線把兩人越近的故事其實簡單,讓電影清新靈巧、透著城市之光的, 是對城市「念你如昔」的情懷,也是佔中後對「回復正常生活」的質疑: 究竟甚麼才叫「正常」?天價的籠屋正常?整條街都是金店名品店正常? 還是說老是要擔心用警察用胡椒噴霧噴你「點解我地要怕警察」叫正常? 或者說聲望超低的政府不顧民意強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這樣算正常? 佔中的可不只爭普選的憤青,也有憂心在地城市文化消逝的文青和街坊。 九七多少港人跟【皇后大道東】唱的一樣「知己一聲掰掰遠去這都市」, 期待「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最終盼到卻是抹去城市記憶的689 , 導演還藉著本689 期的【兒童樂園】嘲諷689 票當選特首的梁振英幼稚。 懷港英的舊,就像我們懷念兩蔣的民國遺風與胼手胝足的眷村農村生活, 也像我們懷念日治年代大正浪漫的建築風格,町屋的閒適和純樸的民風。 一座城市需要身世,就像人們需要記憶;人需要慢活,城市的發展也要。 所以誰說舊夢不須記呢!有溫暖記憶可以琢磨的城市,幸福得彷若有光。 --- (寫在後面) 1 演東北來港的普通話教師演員蒙亭宜, 幾個角度好似張庭 (狀態顯示為:已戀愛) 2 覺得每個年代的電影,多少承載了紀錄故事發生的那座城市,當時的身影。 回看八零九零年代的港產片,裡頭有多少的電影場景,早就已經不復見了。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聊到萬仁的《超級大國民》,我回家重看了一些片段, 看到欣欣秀泰影成旁的十四號十五號公園,拿時還是整片幕仔埔上的違章, 那年我大一來到台北,沒多久陳水扁當選市長,強制拆遷了這片鐵皮聚落。 關於用電影給老香港寫一封情書,我還想再推薦一部杜琪峰的片《文雀》, 再推一部公視紀錄觀點播的《暗夜哭聲》,也來趟白色恐怖台北輕旅行吧。 >>> 圖文與推片連結 http://ash1118.pixnet.net/blog/post/449586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10.1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4276012.A.DB5.html ※ 編輯: ash1118 (220.136.110.185), 06/14/2015 18:17:31
apple422: 想看* 06/14 19:13
※ 編輯: ash1118 (219.87.3.23), 06/17/2015 12:50:03